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耀 《党政论坛》2008,(9):48-49
当前,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设新农村的高潮,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增长。据统计2006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史无前例地达到了3397亿元。财政部长金人庆在2007年两会期间又明确表示,今年新增政府投资的大部分还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总规模比2006年还要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资金遍布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相关的政策措施分别归口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的政府,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如何理顺、简化资金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是当前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耗散结构、协同效应与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具有非线性和稳定有序结构而又总是处于不断运动与变化之中,因此,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本身的运作与发展空间完全符合耗散结构和协同效应的理论特征与规定。从而在实践考察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状态时,也就不能简单地从一般平衡结构的角度来僵化地进行衡量与判断,而是应从耗散结构和协同效应理论的角度来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通过对耗散结构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关系分析,以及对协同效应的价值生成方式归纳,提供一个协同效应和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全国试点区改革进展情况看,支农资金整合的基本状况为:投入多元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管理趋于科学。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受现行支农投资管理体制所限,中央与地方在资金整合上存在矛盾;各级政府部门间利益协调较难,资金整合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从"撒胡椒面"到"垒大户",资金整合容易产生财政资金使用上的不平等。为此,要建立"项目分类、资金切块"分配机制,调动以县为主整合支农资金的积极性;完善政府支农投资分配与管理体制,切实改变目前"多头管理"的局面;选准产业,既避免"撒胡椒面",也防止"垒大户"。  相似文献   

5.
在支农资金模块化整合过程中,模块化系统的优越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这为我们解决支农资金整合过程中的资金使用高成本、低效率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支农资金模块化整合后的效应主要有:节约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竞争性合作形成;产业创新与支农服务升级。模块化整合为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黄蕙 《瞭望》2006,(10)
中央一号文件对于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规划,被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其透露了哪些新的信息,如何评价“十五”期间的财政支农水平和效率?地方政府应承担哪些责任等,就此,《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了农业问题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县域金融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由于县域金融的支农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其支农作用的发挥。因此,要加大金融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对金融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8.
徐祥临 《求知》2006,(5):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此之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已经在2004、2005连续两年实施了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对农村的财政支持力度的政策,深受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欢迎,扭转了粮食产量连年下滑的局面。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了解决支持农村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问题。明确规定今后在财政上对农村的投入要“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深入分析党中央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无不包含着大量的经济投入。有人担心:减负已经减到了农业税全部免除的程度。2006年中央财政的支农资金将在2003年的基础上增加上千亿。后续的惠农政策还有多少?大量资金投入农村是否科学?等等。显然,研究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杨勇 《学理论》2011,(16):44-4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新的战略思路和战略目标,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与其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艳 《学理论》2010,(23):139-141
加强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重视经济、环境等方面“硬实力”,也要重视文化建设的“软实力”。公共图书馆应转变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为支农服务,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1.
李光爱 《各界》2008,17(11)
欠发达山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要加强国家投入资金的监管,为欠发达山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从农民最关心最及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让新农村建设有实实在在的效果;从实处考核乡镇工作,强化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强化村级班子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12.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联结国家和农民的桥梁和纽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如何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一环,从制度变迁角度分析,我国乡镇政府职能应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实现相应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发展劳务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蕊 《理论导刊》2006,(7):48-4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通过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积累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推动农业实行集约化经营,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的步伐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沅江市农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主要有着力化解村组债务;创新财政支农机制;切实落实惠农政策等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07,(Z1)
新农村建设需要巨大的金融支持。而对于追求资金优化的金融业而言,农村似乎天生不是一个好的市场选择。分散的客户资源、小额的贷款额度、相对较差的信用环境等,使得一些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往往会退避三舍。多种政策性障碍,也使得政策性金融支农难以放开手脚。我国农村积贫积弱的现实,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性,又使我们必须对农村发展进行恰当的金融安排,以建立稳定的农村所需资金供给渠道。  相似文献   

16.
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是农业日益集约化的过程和逐步从劳动密集转变为资金密集、进而实现"资金 技术"的密集型农业的过程,因而建设现代农业需要人才、技术、资金等各方面的综合投入.但要保证对现代农业的投入高质、高效,还需完善农业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7.
明确界定公共财政投入范围,构建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和基础教育等方面财政投入力度,缓解农村财政压力,弥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增强农村公共服务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当前陕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芳 《理论导刊》2006,(4):60-62
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农村,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的繁重任务和重要责任,其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及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努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顺利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新科  谢丹 《学理论》2012,(16):54-55
乡镇政府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机关,是连接国家和农村的结合点。而作为乡镇政府主体的农村公共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20.
江娅 《理论视野》2012,(12):67-68
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既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关系到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笔者对安徽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