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杨国光 《台声》2001,(6):39-41
谢溪秋先生( 1892—- 1959)是旅日著名爱国人士、华侨诗人,台湾台南人,祖籍福建尤溪。 1915年赴日求学, 1925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他对中国文学有着很深的造诣,喜爱传统的诗、书、画;同时他还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长期在东京悬壶济世。 一   谢溪秋先生一向忧国忧民,是有良知的一代台湾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沦为殖民地台湾的命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18年,他与流亡在日本的国民党革命派何香凝、马君武来往甚密,并深受其影响; 20年代初,在日本留学时,他率先投入林献堂、蔡培火、蔡惠如等发起的台湾…  相似文献   

2.
他祖籍宁波.出生上海,幼年离沪随父母到台湾,是一位来自台湾的企业家;他毕业于日本大阪大学建筑研究所、台湾政大企管研究所,钟情于建筑业;他在不经意间来到了大陆西部,组建企业,开发房产,创办学校,被授予“河津市荣誉市民”的称号;他心系农民工,来到上海探索职业教育跨地区合作办学模式,为的是要让农民工有一技之长;他,就是被誉为第一个到大陆西部河津投资的台商吴朝辉先生。  相似文献   

3.
陈益源 《台声》2013,(11):85-87
对于汪毅夫会长,我和许许多多的台湾学者一样,早就景仰已久。因为我们都知道,他是台湾最后一位进士汪春源(1869—1923年)的曾孙;他是闽台文史研究的大名家,著作等身;他当过大陆几所著名大学的教授、福建省的副省长、台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是学者从政而义不失学者本色的政治人物……  相似文献   

4.
梁君新 《黄埔》2009,(2):9-9
2008年北京奥运的灿烂烟花隐隐渐散,2009年暖阳的春风扑面吹来。在难忘的2008年即将结束的历史时刻,胡锦涛先生于2008年12月51日在北京发表了关于“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讲话。他既呼吁台湾当政者加强协商,也对台湾在野者善意喊话;既顺应了台湾人民的期望,也表达了大陆的立场;既响应了眼前紧迫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
李世国 《台声》2001,(9):22-23
去年8月30日,吉林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正式成立,台湾均腾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道弘被选为副会长。一年来,他不但自己投资设厂,还积极介绍台湾朋友到吉林市来,并主动帮助台商和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大家都称赞他是台协的好会长。 1999年3月,王先生只身来到吉林市,准备在这里投资建厂。在考察项目中我们相识了,他虽已年近半百,但身体特别强壮,喜欢打棒球,年轻的时候曾代表台湾参加国际比赛,成绩不俗。他有一套自己的养身之道,比方说抽烟,他经常用烟斗,这样焦油可以留在烟斗里;喝酒时酒杯下面放一磁块,以化解酒精浓度;虽长期…  相似文献   

6.
李立 《黄埔》2013,(2):122-124
他曾经是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兼秘书长;他曾为“汪辜会谈”做了很多前期和准备工作,他是舟山嵊泗人,在那里生活了14年。他,就是奔走两岸的台湾知名人士邱进益。  相似文献   

7.
阿柳的故事     
“我的名字叫阿柳,我在冈比亚出生, 我虽然从小就被遗弃,对双亲一无所知,但我很想念我的父亲和母亲。我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寻找我的爸爸,找到爸爸后,就能找到妈妈,我相信只有他能告诉我,我的妈妈是谁。” 有着一副黑色面孔和东方人面部特征的阿柳,体内流着中国人的血液,他甚至有“阿柳”这样一个很有台湾乡土味的名字,但是,他却始终与台湾这块土地无缘。 据台湾记者推算,阿柳今年应该是29岁,但实际上,连阿柳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何时出生的;他本该有台湾的“中华民国国籍”,但现在拿的是冈比亚护照;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  相似文献   

8.
朱余生 《两岸关系》2008,(10):40-41
王国达1959年出生在台湾,1989年开始到大陆寻找商机。1992年底他在上海七宝镇开创力国针织有限公司,从事袜子生产,至今已15个年头。“我的祖先从大陆移居到台湾已经是第8代了。1992年我从台湾移居到七宝镇,从我算起我是第一代……”回忆这段经历,王国达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9.
赵辉 《台声》2007,(7):42-44
随着两岸经济、文化领域交流的不断发展,近些年来祖国大陆高等院校求学的台湾学子越来越多。两岸不仅文化背景相同、语言相通;祖国大陆经济的日益强盛;以及祖国大陆相关部门陆续推出的一系列照顾台湾学生利益、鼓励台湾人才就业的政策措施,都吸引着岛内学子纷纷来到大陆高校求学深造。近日,《台声》杂志专访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李大光先生,他就20年来台湾学子求学大陆的情况及台湾学子所关心的求学问题予以解答。  相似文献   

10.
周志文 《台声》2013,(10):96-96
我的父亲周清辉是台湾台中市人,1948年从台湾经香港辗转回到大陆。父亲一生中坎坷不平,上世纪50年代离京下基层;60年代被迫到粮站扛了几年麻袋;70年代末在山西大学外语系担任过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培养日语人才。他亦是山西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的创始人之一,主持山西省台联工作10余年,使得山西省台联事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两岸交流     
《台声》2007,(4):8-9
闽台渔业合作蒸蒸日上 闽成台商投资大陆渔业首选地;商务部称将对19种台湾产农产品实施进口零关税;中影集团携手台湾年代国际 3年合作拍10部电影;南京在厦门推出63个招商项目 吸引台商投资;首批8位台湾医师获准在闽行医为期一年可延长……  相似文献   

12.
放宽工作权:大陆配偶新开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极 《两岸关系》2008,(11):37-38
2003年9月20日,近3000位大陆配偶及家人走上台北凯达格兰大道,反对将原来发放身份证的8年等待期延长到11年; 2003年10月10日,台湾有关部门以“生活从宽,身份从严”的名义,虽然仍维持8年等待期,却加入配额制——大陆配偶获取居留、身份人数不能超过配额数;  相似文献   

13.
《劳动保障世界》2006,(8):28-29
他是台湾首富。身价54亿美元;他的企业创建至今已50多年。他当了50多年的董事长;他被誉为台湾经济奇迹的象征;他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也无专著出版;现在。他交出了权力棒——  相似文献   

14.
他被誉为台湾新闻界的一大才子,而立之年却抛弃原本如日中天的事业,导致债台高筑;然而,在创业的低谷期,他却从故乡温州汲取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重新使事业蒸蒸日上,并一举成为台湾精英类杂志第一品牌……  相似文献   

15.
胡适与台湾有着不了的情缘,他最快乐的童年生活是在台湾度过的,他人生的最后四年也是在台湾度过的,去世后,他又长眠于台湾。  相似文献   

16.
姚同发 《黄埔》2012,(3):72-74
他,20年间往返两岸100多次,差不多每两个月一次;他,主持中华两岸事务交流协会,20年问组织各类团队互访,最多时一年达二、三十个团;他,20年间参加过50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对两岸关系发展有着深刻的洞见,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刘国深教授誉其对两岸关系发展具“精准的预见力”。  相似文献   

17.
5月19日,李登辉在其官邪举行《台湾的主张》新书发表会。此书中文版由台湾远流公司出版。为扩大影响,该书有平装本和专供义卖用的珍藏本两种版本,书上还有李登辉的签名与藏书章。“(台湾的主张)主张什么?《台湾的主张》系统地阐述了李登辉在政治、经济、两岸关系上的~贯主张。李登辉在书中,集中谈到了他个人的思想历程,尤其是日本和西方文化对他的影响;他在书中把台湾定位为具有“国家主体性”的“在台湾的中华民国”,不仅坚持两岸“分裂分治”,而且还鼓吹把中国分为“七区”;他声称,中国的再统一“应视大陆民主化与两岸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数字     
《台声》2011,(7):11-11
据台湾人力银行调查显示,台湾企业普遍看好未来一年的内需观光商机,直接受惠于陆客个人游的相关产业,人力需求较去年同期高出5成(52.6%)之多,其中零售业成长幅度最大,工作机会数比去年同期增加65.1%;其次是住宿服务业的56.8%与餐饮业的35.8%。  相似文献   

19.
时间:1999年4月2日下午2时;地点:北京阜外大街34号1号楼1门201室;采访对象: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受访人:海协副秘书长、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心主任刘刚奇中心副主任杨和杰教授;中心经济部主任丁利明律师;‘冶湾同志”、实习生姜守危先生。海协副秘书长刘刚奇在台湾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因处理一些突发的涉台事件,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台湾的各种媒体上。此外,刘刚奇还长期担任台湾事务法律咨询中。。的主任,领导着这家目前祖国大陆最大的专门处理涉台法律事务的法律服务机构。这天,在该中。C律师丁利明博士的精心安排下,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20.
谢晨星 《台声》2023,(3):58-61
<正>来自台湾的邱奕翔,15年前初到深圳就被这里浓厚的创业氛围吸引,2014年他举家搬来深圳。2年后,他考上了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的微电子所集成电路设计专业博士;伴随着疫情的到来,他开始了在传感器领域的不平创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