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泽华 《法制与经济》2009,(10):99-101,103
良好的社区治安和社区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山市紧紧围绕建设“三个适宜城市”为目标,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努力构建安全和谐社区,推进中山市的“平安建设”。本文着重阐述中山社区治安的基本模式,并对进一步创新社区治安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社区治安和社区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山市紧紧围绕建设"三个适宜城市"为目标,采取多项措施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努力构建安全和谐社区,推进中山市的"平安建设"。本文着重阐述中山社区治安的基本模式,并对进一步创新社区治安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城镇治安工作的发展方向,历来是做好城镇治安工作的前提。根据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文章总结归纳了我国城镇治安工作当前总的发展方向和一些具体的发展方向,介绍了全国各地在抓城镇治安工作中产生的一些独特做法和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刘昆  侯亚莎 《法制与社会》2011,(30):182-182
治安工作如何适应社会大市场、大流动,大开放的动态环境,已经成为改革和加强治安工作的重要课题。治安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治安的法治环境、治安的人丈环境和治安的物理环境。充分认识治安的社会环境,对于认识治安问题、制定治安规范和科学的开展治安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确区分、认识和掌握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治安不同的特点,是做好当前城镇治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城镇治安“防控力”与“破坏力”、基本特点、主体职能任务、治安行政管理、公众参与动力及方式、群防群治力量、警民关系与警察形象等七方面比较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治安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枫桥经验”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枫桥经验”作为毛泽东同志的重要批示,在历史的大潮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枫桥经验”不仅能够减少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而且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枫桥经验”具有其特殊的意义,“枫桥经验”对于社会治理,尤其是社会治安工作的意义尤为重要.中国治安工作需要结合“枫桥经验”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践当中去,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法.本文首先将介绍“枫桥经验”的含义及意义,并分析其在现代治安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探讨完善“枫桥经验”在现代治安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省经济率先发达的地区,治安状况较为复杂。本课题较系统地研究了21世纪珠江三角洲治安方略,提出了治安目标和战略对策,以此为指导21世纪珠江三角洲的治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文玢 《中国司法》2001,(12):34-35
一社区依法治理的内涵及特征社区依法治理是指城市社区区域内的居民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宪法、法律和地方性法规,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使社区建设和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活动。从社区依法治理的内涵可看出,突出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社区依法治理的性质,上海会议把其定位于街道社区依法治理。青岛的重心是社区居委,无论是街道社区还是居委社区,根据宪法规定,它们都不是一级政权。所以它的性质是属于基层依法治理。它是以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加强治安管理工作的需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推动传统警务理念向现代警务理念转变,推出“三大创新”,创新勤务运作模式,深化“三岗合一”,实施社会面整体防控勤务等级响应;创新社区警务机制,全面夯实社区基础;创新绩效考核体系,在全局实施捆绑、层级考核,以考核促工作,整体推进路面和社区打防措施的落实,有效压减警情发案和提高打击率,全面提升治安整体打防管控效能.  相似文献   

10.
王彦 《河北法学》2007,25(12):91-96
由于法律对物业企业在社区治安防范中的职责的规定还不明确,影响了物业企业治安防范积极性的发挥,我们有必要制定相关法律,完善对物业企业治安防范工作的考核奖惩,理顺物业企业与其他基层组织的关系,规范物业企业日常管理活动,建设和谐社区,实现群防群治.  相似文献   

11.
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既是深入推进老旧小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打通厨余垃圾处理“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之举,也是创建绿色社区的必然要求。基于价值共创理论视角和青岛市Z社区的个案研究,老旧小区居民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价值共创逻辑包括社会价值共创、知识价值共创和文化价值共创三个方面,同时因尚未形成稳固的治理共同体、常态化的知识更新机制和系统化的制度体系而面临价值共创的可持续性挑战。提升老旧小区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实践效能,还需加快构建治理共同体、提升绿色活动认同感并强化制度和技术的驱动效应,进而提升老旧小区居民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社会价值共创活力、知识价值共创能力和文化价值共创效力。  相似文献   

12.
社区警务是当前我国警务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公安工作新的增长点,各级公安机关都将发展社区警务作为贯彻公安部"基层基础建设年"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社区警务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社区警务运行机制的完善和未来警务工作的开展做出了探讨,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社区警务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铜梁辖区范围内,社区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每个社区有责任民警,每个小区有保安巡逻,每个重点部位有图象监控。通过网格布岗、网格有警,网格有"眼"、路有巡逻、小区有防、主动监控。对铜梁社区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体系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维护好社会稳定,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重庆社区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彭拥兵 《政法学刊》2006,23(1):93-97
在社区建立治安预警机制是完善社区警务,有效打击、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社区警务中构建治安预警机制应根据社区警务的特点,确立和发挥其在社区警务中的功能,完善以警情通报制度为中心的信息通报、披露制度,完善治安预警的相关机制,扩大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进程与我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运行一直采取以政府特别是警察治安行政为主体的社区治安管理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随着全球化的兴起,我国政府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并由此构成中国社区犯罪防控体系规划与执行的决策背景和基本的策略原则,但社区犯罪防控体系规划与执行的政治过程、行政过程、经济过程和文化过程产生的偏差以及由此引起的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设计、构建和运行问题并未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重新审视和构建社区犯罪防控理论范式及与之相应的社区治安治理模式,建立起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为指导的一种新的社区犯罪防控理论范式、认知框架和与之相应的社区治安、治理制度创新体系及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从治安防控体系角度,社区矫正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将社区作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符合逻辑的选择。体系化社区矫正主体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是必须实现不同执行主体之间的有效衔接;二是必须解决社区矫正执行主体的合法性问题;三是必须建立和完善社区矫正主体的社会参与与协助机制。  相似文献   

17.
申欣旺  李亮 《法治与社会》2006,(5):80-80,F0003
改革借鉴香港警方经验避免四警种交叉重叠.不再区分治安警、社区警、巡警和刑警等警种,变“坐班制”为“巡逻制”,将逾半警力放在路面.深圳警方在全国率先改革基层警务管理办法,将从4月1日起在全市115个派出所全面推行勤务新模式实施.  相似文献   

18.
陈薇 《政法学刊》2003,20(2):53-54
社区警务是新时期警务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利用社区资源,凝结社区力量,使警务中心正位,警务重点转移,警务重心下沉,加强社区的防控能力,是保证社区稳定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安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在新旧体制转轨时期,面对新的形势,公安机关加强了各方面的改革,但密切联系群众、走充分与群众相结合的路线仍是当前以至今后治安工作最重要的法宝。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的长治久安。本文着重探讨了我国治安工作依靠群众的历史发展,分析了治安工作与密切联系群众的关系,以及治安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群众路线三十年(1978—2008)——以乡村治安工作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来,乡村治安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发生了重要变迁。改革初期的群众路线延续了集体化时代的样态,直接呼应群众的要求,依靠群众来维护治安,并通过接近群众来维护群众的安全感。新时期的群众路线主要包括接近群众,呼应群众要求和依靠群众维护治安则受到了程序法治主义的限制。群众路线变迁的同时,治安联防、线人等专门工作有所进展,基层国家权力的运作则发生了显著变迁。与群众路线相伴的身体治理方式和德行治理方式逐渐衰落,而与专门工作相伴的技术治理方式却未能有效替代,乡村治安因此陷入了困境。基于此,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浓厚的传统国家迈向市场经济的现代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基层国家权力应当保持何种形态,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