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第一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组织关系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加入第三国际决议案》指出:"中国共产党既然是代表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所以第二次全国大会议决正式加入第三国际,完全承认第三国际所决议的加入条件二十一条,中国共产党为国际共产党之中国支部。"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纳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之中,对指导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产生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引子:关于共产国际 共产国际,也叫“第三国际”,是由列宁在1919年亲手创立的。它是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机构。  相似文献   

3.
引子:关于共产国际共产国际,也叫“第三国际”,是由列宁在1919年亲手创立的。它是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机构。  相似文献   

4.
1920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议决,各国党对“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及其执行委员会的一切决议”都必须执行,这是作为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加入国际的一个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自1922年成为国际的一个支部之后,对共产国际代表大会及其执行委员会通过的决议也都不例外地必须执行,甚至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也都是国际提议或是经过国际同意的,党  相似文献   

5.
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决议认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工人阶级“尚未完全形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中国国民党是‘冲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同国民党合作是必要的,他的党员应该“留在国民党内”;但是共产党要保持自己在政治上的独立性。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时,恰巧这个决议传到中国。这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在广州举行“三大”,把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列为大会主要议程。讨论中,代表们都表示拥护共产国际的一月决议,但…  相似文献   

6.
共产国际的“苏联利益中心”与中国革命利益的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中,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其中“苏联利益中心”与中国革命利益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之一。本文试图对这一矛盾略作考察。一、共产国际由“世界革命利益中心”演变为“苏联利益中心”列宁倡导建立共产国际,是为了推动和领导世界革命,在短期内建立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在共产国际成立大会上,俄共(布)代表季诺维也夫发言说,“我们的计划是建立一个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建立共产国际是为建立国际苏维埃共和国“创造一种手段”。列宁在这次大会的闭幕词中宣布:“国际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已经为期不远了。”为了在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列宁认为其重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高度集中的国际无产阶级的领导中心,即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国际章程》除强调建立国际苏维埃共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观念认为:以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形式促成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第三国际一大功绩。有的同志甚至从分析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理论出发,混同形式与内容,断言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客观要求",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笔者不否认列宁在世时和逝世后,第三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共产党加入国民党后也曾有过一段轰轰烈烈的局面,但翻阅历史资料,笔者对上述论断却不能完全苟同。一、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第三国际在斯大林把持下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产物史学界都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一个叫马林的荷兰人策划的。1921年4月,马林受第三国际和苏俄政府的派遣来到中国。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共产国际情报组织中国支队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为抵抗日本侵略者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精心挑选,严密组织共产国际情报组织中国支队,是应共产国际的指示而成立的。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1919—1943),由列宁领导创建,总部位于莫斯科,是一个共产党领导的国际组织。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57个支部之一。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尤其是在东北势力的不断扩大,共产国际需要在中国各地建立直属自己的情报网。  相似文献   

9.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同时,在北京成立了另一个“中国共产党”,并创办了《今日》刊物,被称为“今日派共产党”。“今日派共产党”的组织者是胡鄂公和邝保汉两人,主要成员有熊得山、汪剑农、彭泽湘等人,并发表了声明。胡鄂公曾做过军阀王占元的政务厅长,后为国会众议员。曹锟贿选总统时,他是被收买的议员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今日派共产党”派彭泽湘等人赴莫斯科,与中国共产党争“正统”,并要求加入第三国际,遭到共产国际的拒绝。中国共产党本着团结一切进步力量的宗旨,曾指示北京共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是作为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联合组织出现的,它是世界各国共产党的领导机构,当时各国共产党都是作为它的支部而直接受它领导。共产国际建立后,加速了在各个国家“团结分散的共产主义力量,成立统一的共产党”的进程。中国共产党也是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于1921年7月成立的。毛泽东在评价共产国际这一历史功绩时曾明确指出:“在它存在的整个历史时期中,在帮助各国组成真正革命的工人政党上,在组织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事业上,有其极端巨大的功劳。”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  相似文献   

11.
从 1922年到 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作为当时世界革命的指导中心,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但也有一系列失策和错误。  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它是继第一国际、第二国际之后,由列宁领导成立的又一个世界革命组织。第三国际是世界革命形势发展的产物。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围绕革命和战争的问题上,各国革命党人发生了深刻的分化。以考茨基为首的德国社会民主党逐渐堕入机会主义的泥坑,被他们把持的第二国际也变成了机会主义的大本营。而以列宁为代表…  相似文献   

12.
传词达意     
《党课》2006,(3):92-92
中共最早参加的国际组织 1921年1月,在北京加入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张太雷到达伊尔库茨克,不久就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建立了中国支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支部,张太雷任支部书记,受远东书记处领导。这是中共最早参加的国际组织。  相似文献   

13.
共产国际代表在上海指导帮助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并把上海“选做工作的中心”,表明共产国际开展对华建党工作一开始就确立了上海发起组核心领导作用的定位。上海发起组的各项工作,事实上充当了核心领导的角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心组”,奠定了中共成立的坚实基础。上海发起组承载筹备召集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的主要职任。  相似文献   

14.
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同时,在北京成立了另一个“中国共产党”,并还创办《今日》宣传刊物,所以被称为“今日派共产党”。“今日派共产党”的组织者是胡鄂公和邝保汉两人,主要成员有熊得山、汪剑农、彭泽湘等人,并发表了声明。胡鄂公曾做过军阀王占元的政务厅长,后为国会众议员。曹锟贿选总统时,他是被收买的议员之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今日派共产党”派彭泽湘等人赴莫斯科与中国共产党争“正统”,并要求加入第三国际,遭到共产国际的拒绝。中国共产党本着团结一切进步力量的宗旨,曾指示北京共产党组织接纳胡鄂公等,并考察他是否参加曹锟的贿选。北京党组织在弄清情况前,先将胡鄂公、邝保汉等人放入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中考察,经查实胡鄂公确实参加了曹锟贿选,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便设法将他们开除了。不久,“今日派共产党”宣布解散。  相似文献   

15.
一、世界革命形势的变化和共产国际策略的转变是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党的主要因素。 1.共产国际的性质及其国际主义精神决定其必然帮助中国建党。 1919年3月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宣告共产国际的诞生。通过共产国际的纲领、宣言及其章程,可以看出共产国际的性质。共产国际“是无产阶级的统一的、集中的国际性政党。”①“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统一的世界性的共产党。共产国际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袖和组织者,是共产主义原则和目标的体现者,它为争取工人阶级的多数和贫苦农民的广大阶层,为确立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16.
夏明星  苏振兰 《湘潮》2008,(4):52-56
1921年1月21日,意大利共产党成立;同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两党一成立,就都加入了列宁创立的共产国际(第三国际),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彼此成为兄弟党。在中共领导的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意共都给予了有力的精神和舆论支持;对于意共的斗争史,中共也给予了肯定和尊重。但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中意两党关系一度中断……  相似文献   

17.
从1921年下半年起至1930年的各种相关文件均认定,1920年夏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党刚建立时,有很短一段时间叫作社会共产党。从语词结构上看,"社会共产党"是偏正词组,"社会"只是前置修饰词,"共产党"才是主干。按照李大钊、陈独秀的理解,与第二国际决裂站到了第三国际的大旗之下的共产党就是革命的社会党。在中共一大召开前的11天,张太雷经共产国际批准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名义出席了共产国际三大并在会上发言。所谓"共产主义小组"的提法是受到了共产国际的影响。"一大"之前,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北京等地展开了最初的工运工作,初见成效。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只是中国革命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了共产国际的帮助并不等于找到了所有问题的现成答案。党的光辉历程就是走自己的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自己想问题。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第二国际的复活和共产国际的建立,大战之初由于第二国际的破产而导致的国际工人运动的分裂,最终形成了闽墙而争的局面。从此,怎样看待社会民主党的性质?如何处理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的关系?便成为各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共产国际时期是两党关系的形成和确立时期,值共产国际成立80周年之际,研究共产国际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无疑对今天进一步解决好这一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武汉政权处于反革命力量四面包围之中,中国革命处在紧急阶段。共产国际执委会于1927年5月召开第八次全会,讨论处在危机中的中国革命问题。会上斯大林作了题为忡国革命和共产国际的任务》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决议》。这个决议集中反映了共产国际在紧急阶段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如何全面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它,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史学界在评价这个决议时,不论持何种看法,其共同之处,就是很少联系此前一段时间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示;在分析该决议未能贯彻…  相似文献   

20.
苏若群 《世纪桥》2013,(7):32-34
90年前,即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次大会决定按照共产国际的要求,同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史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掀起了大革命高潮,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开辟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共产国际是怎样把在成立时就宣布不与任何政党发生关系的中国共产党,推向与国民党合作之途的?中共三大是怎样决定与国民党合作的?国共“党内合作”对共产党的利弊如何?在纪念中共三大召开90周年的今天,探讨这些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