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广东番禺一个贫苦渔民的家庭。 冼星海自幼酷爱音乐,23岁时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25岁赴法国勤工俭学,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指挥。 1935年,冼星海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参加抗日救亡音乐工作。1938年奔赴延安,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赴苏联,因积劳成疾,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毛泽东为此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  相似文献   

2.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8年冬来到延安,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他政治、艺术生命的新起点。在延安一年半的时光中,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他的创作获得大丰收,这是他40年短暂人生历程中最光彩的一页。追求光明奔延安冼星海祖籍广东番禺,1905年出生于澳门一  相似文献   

3.
张晓飞 《党建》2021,(4):66-67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广为流传的《保卫黄河》,创作于抗战岁月,传唱在大江南北,极大鼓舞了民族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史上不朽的英雄乐章.它的曲作者就是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 冼星海,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因自小热爱音乐,13岁起,他便辗转广州、北京、上海等地求学,潜心钻研音乐,并发表了著名音乐短论《普遍的音乐》.他提出“中国需求的不是贵族式或私人的音乐,中国人所需求的是普遍的音乐”,“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李晶 《红岩春秋》2024,(3):36-41
<正>李凌(1913-2003),原名李树连,曾用名李绿永,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广东台山人。抗战时期,李凌在家乡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李凌奔赴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其间,他师从冼星海,见证了冼星海《生产大合唱》的创作,并作为二胡乐手,参加了由冼星海主持的《黄河大合唱》首场演出。冼星海对音乐创作的执着和热忱对李凌的创作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听不少人说过广东番禺有个全国最大的家电集贸市场。去年岁末,我到广东佛山出差,在当地主人的安排下,到番禺市场走马观花似地“考察”了一下。  相似文献   

6.
正番禺地处广州市区南部,位于珠三角中心位置,珠江出海口,与香港隔江相望,位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为广东的改革开放立下汗马功劳,对番禺的改革开放也尤为关注。鼓励侨领支持家乡建设1982年2月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习仲勋专程到代表驻地北京饭店,会见了祖籍番禺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港澳知名人士何贤,习仲勋亲切地握着何贤的手  相似文献   

7.
《党的建设》2018,(4):59-60
阿拉木图的冼星海大道 古丝绸之路上的古城阿拉木图有一条冼星海大道,人们传诵着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伟大卫国战争爆发,中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辗转来到阿拉木图.在举目无亲、贫病交加之际,哈萨克音乐家拜卡达莫夫接纳了他,为他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 在阿拉木图,冼星海创作了《民族解放》《神圣之战》《满江红》等著名音乐作品,并根据哈萨克民族英雄阿曼盖尔德的事迹创作出交响诗《阿曼盖尔德》,激励人们为抗击法西斯而战,受到当地人民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8.
南北盘江、红水河,惯称“两江一河”,属珠江水系。南北盘江犹如一条长龙,环绕着贵州省黔西南州,在望谟蔗香汇合成红水河,然后东流而去。它横跨滇、黔、桂三省(区),流经广东,流到港、澳,汇入南海。据贵州航运史记载:“西汉初期,南越王以财货招引夜郎,蜀群苟酱曾经舸烊江(今北盘江、红水河)运往番禺(广州)。这充分证明早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已利用  相似文献   

9.
边文 《广东党史》2010,(4):29-30
<正>提起出自广东的音乐界前辈,人们一般首先想到的会是冼星海那汹涌澎湃的《黄河大合唱》,想到何士德那激昂回荡的《新四军军歌》。然而,你可曾知道,同样出自广东的李凌,在音乐上颇有建树,是中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音乐活动家,他为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  相似文献   

10.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己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提起它,让人想到了抗日战争、想到了诗人光未然(张光年 1913- 2002)、想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1905- 1945).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60周年、冼星海诞辰 100周年之际,不由得就要回顾当年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来龙去脉,环顾在"黄河身边"发生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14,(32):59-59
陈树人(1883-1948),原名哲,后改名韶,字树人,号葭外渔子,广东番禺(今广州)人。与高剑父、奇峰开岭南画派先河,合称“岭南三大家”。其绘画注意写生,并弃仿古,花卉赋色,别有技巧。能表现其娇艳柔嫩,而有清秀明丽之气。  相似文献   

12.
刘燕 《党史纵览》2021,(2):49-51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80多年前,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如惊涛骇浪一般,震人心魄,激励了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英勇地挺起"中国的脊梁",奔赴抗日前线.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年仅40岁.11月14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为冼星海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11月15日,《解放...  相似文献   

13.
《党史文汇》2005,(12):58-60
民族之声打回老家去安娥词任光曲(1.1)保卫黄河光未然词冼星海曲(2.1)长城谣潘孑农词刘雪庵曲(3.1)五月的鲜花光未然词阎述诗曲(4.1)到敌人后方去赵启海词冼星海曲(5.1)毕业歌田汉词聂耳曲(6.1)在太行山上林涛声词冼星海曲(7.1)二月里来塞克词冼星海曲(8.1)抗日军政大学校歌凯丰词吕骥曲(9.1)八路军军歌公木词郑律成曲(10.1)新四军军歌………………………集体作词何士德曲(11.1)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公木词郑律成曲(12.1)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毛泽东(1.4)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纪实裴艳(1.7)丧钟为谁…  相似文献   

14.
1938年在武汉,我们孩子剧团与冼星海都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领导下,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工作。冼星海是三厅第六处(处长田汉)第一科(科长洪深)主任科员,主要负责音乐方面的工作。他多次到孩  相似文献   

15.
[讲述人]徐由辛(1913-2009),广东省丰顺县人,十九路军秘书长徐名鸿的族侄,曾在十九路军总指挥部任副官.1932年夏随军到福建,1934年初"福建事变"失败,因伤残回广东蛰居.新中国成立后,寓居广州.  相似文献   

16.
祝彦 《党史纵览》2006,(1):49-55
陈璧君,女,字冰如,原籍广东新会.1891年11月5日(清光绪十七年十月初四)出生于马来西来槟榔屿乔治市一个华侨富商家庭.  相似文献   

17.
周士第(1900-1979),广东乐会(今海南琼海)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掌握的第一支正规武装,从此南征北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晚年笔耕不辍,留下许多珍贵史料.将军风范今犹在,让我们一起回顾他的戎马人生. 考黄埔启戎马生涯 披铁甲入革命道路 周士第,曾用名周士梯、周力行、周平等,1900年9月...  相似文献   

18.
向警予:中国妇女宣传运动新纪元的开拓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警予(1895-1928),原名俊贤,笔名振宇,湖南溆浦县人,出身商人家庭.幼时,入新学,稍长,相继就读湖南常德女子师范学校、长沙湖南第一省立女子师范、私立周南女子师范学校,改名警予.毕业返乡,创办溆浦女校(现已改名"警予小学"),任校长.  相似文献   

19.
陈郁(1901—1974年),广东宝安(今深圳)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海员工人家庭,年幼丧父,与祖母、母亲相依为命。12岁时,受本村地主逼迫而到香港做工。1922年,21岁的陈郁成为“亚洲皇后”号客轮上的一名海员。在苏兆  相似文献   

20.
<正>刘尔崧(1899—1927),广东永安县人(后改紫金县)。1921年在广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团中央委员,任团中央驻广东特派员。1927年4月被捕,遭国民党杀害,其短暂的一生在中国革命史和青年、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海可枯,石可烂,此志不可移"刘尔崧,又名刘海,字季岳,1899年出生于广东永安县一个清贫的书香家庭,共有兄弟姐妹六人,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