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稳定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秩序。而社会秩序的建立和维持,则是社会控制的结果。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通过各种形式、途径、手段、方法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它不仅包括自上而下的社会管理过程,而且包括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过程;不仅包括整个社会的总体控制过...  相似文献   

3.
黄祖军 《前沿》2009,(3):104-106
社会秩序常常是社会思想家和社会学家研究的重要主题。对社会秩序的研究主要有结构范式、结构功能范式和状态范式,本文对这些研究范式进行了梳理。这种研究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晓 《岭南学刊》2014,(6):61-67
作为辩证统一的一组概念,社会控制与社会秩序一直被社会人类学界所积极关注。依据不同的社会控制主体,社会秩序有着不一样的建构和维持路径。个人控制有赖于沟通互动;组织控制强调权威的功能;国家控制在强力与柔性间徘徊。社会失控虽是社会控制的不成功表现,但在相关学者看来,一定程度上它却起着重构和巩固社会秩序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合理的利益分配是市场经济的支柱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陈子舜文明社会的运行,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秩序。秩序,本质上是人们的社会利益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一定的经济秩序,总是作为维系相应的经济利益格局面存在的。经济利益的任何调整和变动,都将导致秩序状态某种程度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这一社会结构变动时期,在快速城市化与全面推进农民聚居的背景下,非正式的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念影响着新型社区的社会秩序。作为社会秩序中的一环,治安秩序会伴随着社会秩序的变动引发治安失序。构建新的治安秩序对于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治安实体是治安秩序的载体,治安秩序的改善取决于治安实体的理性自觉及其有效变化。由此,从治安实体角度探索治安秩序的重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海波 《前沿》2011,(15):136-139
本文主要是由日本地震后人们的冷静、有序的排队回家现象想起了中国在社会转型期间的社会的“失范”现象,本文通过对社会秩序的内涵的理解,即和谐是社会秩序的最高要求,来论述和谐的社会秩序是和谐社会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尽快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社会秩序任何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来支撑。在市场化大潮的冲击下,我国国家能力与社会能力合理施行的传统边界正不断被打破,从而使依靠这两股合力调节的原有社会秩序已无法继续维持下去。社会生活中大量失序现象对社会持续稳...  相似文献   

9.
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规范是为了保障社会生活需要而确立的基本守则,是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社会规范各种形式都是维持和治理社会秩序的具体方法。而且,社会规范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补充、印证,从而起着综合治理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所谓秩序,是指人们通过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和规章制度而建立起来的社会成员相互关系的一种有次序的、稳定的状态。这里所说的秩序,也就是指社会秩序(亦称公共秩序)而言。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群众的生活秩序等。社会秩序,是由一定生产力的状况和生产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是近年来公众反映十分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不利因素。环境保护是既涉及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又涉及中国人民基本生存条件提高、社会秩序稳定的重大问题,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自社会学诞生,社会秩序就是其研究的中心问题.社会学家把社会秩序看做表示社会有序状态或动态平衡的社会学范畴.从古典社会学到当代社会学,各个时期的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秩序问题的关注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社会分化与社会秩序;理性化与社会秩序;个体化与社会秩序.不同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秩序问题的理论逻辑建构各有特色,但综合来看,都密切关注到了原有的社会共同体正在瓦解,并引发社会的原子化和社会失序,一个个体化的时代正在来临.本文的目的在于,梳理古典、现代、当代社会学理论有关社会秩序问题的理论脉络,把握社会分化、理性化、个体化与社会秩序的联系,并从理论上对“个体化的社会秩序何以可能”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3.
公共秩序和治安秩序这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是什么样的关系?两种秩序的管理有什么不同?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公共秩序。所谓公共秩序,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社会秩序。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和交往中,需要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在阶级社会里,表现为一定的阶级关系,统治阶级总是要求按照自己的利益和意愿去建立和巩固一定的社会秩序,使人类社会成为有条理的状态,这就是公共秩序,或称社会秩序。公共秩序包含的范围十分宽广。从人们从事的不同社会活动来分,有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秩序、交易秩序、医疗秩序、交通秩序、生活秩序和娱乐秩序等等。从涉及的地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2,(9):91-92
丁香桃在《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2期撰文认为,一个社会的信任状况,与其秩序类型有直接关联,政治秩序与社会信任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政治秩序维持者总是力图建构和维持与其政治架构相一致的信任模式。根据社会自主性的高低,社会秩序可分为外控型秩序和自主型秩序。在自主型社会秩序中,  相似文献   

15.
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是一定文明发展所必需的。政府为了维护其意识形态的统一性,必须会用各种方式来对社会秩序加以调节。可是,维护个人的自由与权益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在具体自由的实现领域,如宪法保护的表现自由就受到刑法的限制。这种限制是合理的,因为这关系到社会的利益,但限制也应限定在必要的、最小的限度之内,因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李振全 《新东方》2000,(9):69-74
联邦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植根于社会市场的三个基本理念-自由竞争理念,社会秩序理论和社会公正理念。因此,它成为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政策选择。德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植根于社会市场经济理念的自由和竞争、效率和进取、法律和邓的动力支持,从而形成了德独特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机制对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中国社会秩序建构重点之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等诸多社会问题在客观上呼唤着社会秩序的优化.人们往往认为社会秩序的优化和社会控制的加强密切相关,社会秩序的建构依赖于有效的社会控制.但秩序问题不仅仅是个法律控制的问题,也不仅仅是道德控制的问题,更是个系统问题,它包括有机统一的四个要素.其中,社会中心是社会秩序建构的中心,社会秩序结构及其安排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决定了社会的基于秩序,社会互动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约前文化因素"共同规范社会秩序的动态进程.  相似文献   

18.
一定行政区域的法治化是法治国家的一个区域性标准,是国家一定区域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推进法治进程,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任务。法治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法治要求贯彻法律至上,降低领导个人意志及主观偏好对社会秩序的影响能力,杜绝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形成高度稳定有序的社会秩序与和谐状态。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自然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利 《中国减灾》2001,11(3):30-31
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现象的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从而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秩序混乱,影响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