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保障,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素。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  相似文献   

2.
浅释“心理和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毋庸置疑,人的心理和谐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可见,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领导干部的心理和谐与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领导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协调者,其心态和谐与否,事关整个社会和谐心态的形成,事关和谐大业的顺利推进。因此,各级领导干部既要不断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更要加强自身修养,改善不良心态,以健康积极的社会心态带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于钦读 《奋斗》2007,(6):16-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对新时期党的团结统一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构建党内和谐.不断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尚秀岩  王玉林 《奋斗》2005,(3):36-3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如何在社会深刻变化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注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集中精力,做好工作,为社会做出贡献,已经成为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冶工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一新论断,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是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礼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之后,  相似文献   

10.
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后不久,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充分说明了心理疏导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前线》2002,(8)
学习主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学习目的: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这一重要思想,深刻理解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党的理论、纲领和路线,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自学内容:1.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参考文章:1.索延文:…  相似文献   

12.
韩学键 《奋斗》2010,(2):35-35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抓干部、抓队伍是关键、是根本。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省委书记吉炳轩强调.“提高党的领导能力,现在最要紧的是以创建‘科学发展型领导班子’为载体,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龚晨 《实践》2007,(5):38-39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其中“党内和谐”首次出现在党的文献中。这无论对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还是对于推进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要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大同市委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入手,注重发挥地方党委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方面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刘绍平 《支部生活》2009,(11):24-24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决定》指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要在团结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这为进一步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基础在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优先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核心在以人为本。宣传思想工作虽然不能直接解决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但不等于无用武之地、无所作为,它可以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统一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润滑剂、稀释剂”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坚持“三贴近”原则,按照“重心下移、舆论感召、思想感化、典型驱动、文化育人”的工作思路,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地凝聚力量。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论断,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增进党内和谐与促进社会和谐的关系再次进行了科学定位,充分说明了新时期增进党内和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亦农 《先锋队》2010,(1):52-5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求真务实贯彻到治党治国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真正做到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党员干部“要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不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重要部署,首次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我们党必须坚持的干部选拔任用标准鲜明地载入了党的决议,这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党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