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冯颜利 《前线》2016,(8):14-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方位展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更是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因深陷经济与生态双重危机而颓势尽显,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以来,社会主义展露出光明前景,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升华和最新成果,是当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承性和创造性,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了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3.
正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实践意义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具有重大战略实践意义、重大理论实践价值的崭新命题。战略具有根本性、长远性、方向性和全局性。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明确战略方针,"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概念,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  相似文献   

4.
<正>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注重法治在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任务,并把全面依法治国提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开启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征程。本期特别策划对党的十八大以来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从国家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新执政理念和目标任务。所谓国家治理能力,就是国家治理主体制定明确的国家治理目标和战略,引领和组织全体社会成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6.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思维,深入研究和正确把握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找准两者相辅相成的一致性和结合点,形成优势叠加、良性互动,既有利于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也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于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进一步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任务指明了清晰方向。当代中国的实践发展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优势,而如何将制度优势"落地",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生活的治理效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8.
正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015年11月,贵州省委将"法治毕节"创建作为"法治贵州"建设的试点,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实践,是省委立足于先行先试探索经验、推进依法治省作出的重要部署,是紧扣"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主题深化毕节试验区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专门部署。从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伟大"整体部署,到对制度优势、制度图谱、制度建设作出集中性系统性思考,反映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国家治理方面取得一系列明显成就,也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逻辑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据初步统计,报告中共计55次提及"法治",如:"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对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进行了新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从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就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了依法治国要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把握;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治理国家和社会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统筹推进法治的体制机制建设,确保立法的科学性和司法的公正性。这些观点涵盖了新时代法治建设中的根本性、方向性问题和体制机制方面的具体问题,体现出鲜明的战略性、方向性、统筹性和实效性特点,反映了习近平对国家法治建设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2.
贫困治理理论发展的与时俱进,是实施国家战略的现实需要,习近平对贫困问题的高度关注是习近平贫困治理理论主要的产生缘起。习近平贫困治理理论的对策主要包括:精准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行政手段与市场资源相结合,中国扶贫事业与全球扶贫事业相结合等举措。以制度变革为基本前提,以党的领导为坚强保证,以人民群众为主体力量,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途径,以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旨归是习近平贫困治理理论的主要特质。习近平领导中国进行贫困治理实践,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提升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制度魅力。  相似文献   

13.
李方菁 《世纪桥》2022,(9):87-90
市域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市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表明,运用战略思维科学擘画发展战略,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用实践涵养战略能力对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因此,通过研究“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中内蕴的战略思维,以及运用战略思维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实践,得出坚持战略思维对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6,(2)
建设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推进党内治理法治化,是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体现和检验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提高党内治理的法治含量,务实推进法治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党内治理法治化,有利于使法治型政党与法治型国家、党内治理法治化与国家治理法治化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林丽梅  郑逸芳 《探索》2016,(4):70-77
国家生态安全是自然-人-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状态,是一项基础性的国家安全战略。"治国必治边",边疆生态安全关乎国家的整体安全,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基地和应对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边疆生态安全面临自然资源利用低效、生物多样性遭破坏、土壤侵蚀严重、草原生态功能退化、海疆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危及国家安全。这要求边疆地区尽可能地合理利用边疆资源禀赋条件实现"三大效益"相统一,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以提高治理主体积极性,以及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开展合作治理等推进生态治理,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6.
政治安全是新时代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根本性内容,从价值逻辑上来看,政治安全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关乎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从现实逻辑上看,加强政治安全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等四个方面的挑战。从实践逻辑上通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用"四个自信"引领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等方式,加强政治安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好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是对我国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15,(2)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  相似文献   

19.
以“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整体性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社会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场域,乡村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成败。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整体性变革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破解乡村治理困境的现实选择。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整体性变革需实现治理实践从碎片性向总体性转变、治理内容从局部性向全面性转变、治理手段从传统性向现代性转变。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21,(9)
正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高校是这场深刻革命的重要领域之一。依法治校,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教育领域的法治实践与创新,是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