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5月份之后,随着马英九获得国民党的提名及谢长廷获得民进党的正式提名,蓝绿阵营内部围绕2008年“人选”的争斗暂时画下休止符。很显然,台湾地区“大选”已进入蓝绿对垒阶段,“马谢对决”将成为下一阶段岛内政争的主线。对于蓝营来说,马英九因“特别费案”被起诉而增添诸多困扰,但并未动摇其代表蓝营参选的独尊地位。但是,马、王关系这道习盟实在不易做好,一有风吹,难免草动。而马、谢之争,从目前形势看,两人互有优劣,各擅胜场,这场选举如同实力接近的球赛,不到终场哨响,可能都难见分晓。  相似文献   

2.
在2012年台湾“大选”的最后.倒计时阶段,蓝绿阵营陷入互相揭弊的“泥巴战”。蓝营持续追打“宇昌案”,质疑蔡英文违反程序、涉嫌图利家族企业.绿营则反咬“富邦案”,质疑马英九接受富邦集团政治献金,图利特定财团。经过一段时间的攻防,“富邦案”可说是愈揭愈清,“宇昌案”则有愈揭愈黑的可能。在黑白逐渐分明的情况下,马、蔡二人的政治品格也高下立判,马勇于接受检验,一如既往坚持清廉;蔡则处处逃避问题,清新形象受严重质疑。  相似文献   

3.
《台声》2007,(11):40-40
马英九从宣布竞选开始,就打着一场和过去蓝营全然不同的选战。自7月起.马英九正式展开的下乡“长住计划”.已走完大半个台湾地区。从他下乡以来的行程安排,可看出低调抢攻绿盘的企图.包括医界,社运界.地方文艺界等传统亲绿团体.马英九均深入接触。马英九有别于传统国民党的风格.能否打破台湾地区传统蓝绿分际.已成新的观察点。  相似文献   

4.
《台声》2007,(5)
4月17日,马英九“特别费案”第二次开庭。与4月初“特别费案”首次庭审时。马英九因为有生第一次成为被告,紧张到坐错位置相比,此次他在法庭上的表现显得信心十足。同样令人耳目一新的还有法庭外蓝营“立委”与“挺马”民众筑起的“护马防线”,它向外界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在经历了“特别费案”的痛苦震荡后,蓝营不但已经摆脱了最初被动挨打的尴尬境地,而且在充当马英九“坚强后盾”的共识下重新团结起来。岛内分析人士认为,马英九的“特别费案”危机很有可能成为泛蓝2008选举的能量和转机。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在民进党控制的司法体系下,马英九被“冤判”的可能性依然不能排除。  相似文献   

5.
丁仁方 《台声》2011,(7):26-26
最近,前“监察院长”钱复接受凤凰卫视访问时质疑马英九想当全民“总统”,结果反而导致泛蓝选民气他,泛绿选民却也不领情,马英九因此连任选情告急。钱复以台北市的蓝绿选票比分别占55%及45%为例,他说只要让泛蓝选民都愿意站出来投票,自然马英九就会当选。钱复这一说法的逻辑是建立在以两岸政策为蓝绿区隔的主流观点之上,  相似文献   

6.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4):47-48
过去一个月,台湾地区政局仍然乏善可陈,蓝绿阵营还是在为了年底的“立委”选举及明年的“大选”合纵连横,攻防动作不断。正当马英九因“特别费”案进入庭审阶段之时,台南地检署公布的一份起诉书,如同一场“及时雨”,给未来马英九的法庭辩论提供了最好的理由。不过,民进党当局仍将千方百计地利用其所掌握的行政权力,加紧干预司法部门下一步的行动。可以预见的是,在台湾,未来司法独立性的空间会随选情加温而进一步受到挤压,“特别费”案作为政治斗争的本质也将越来越突显。  相似文献   

7.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3):14-14
台北地检署2月13日宣布起诉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在岛内政坛引发强烈的连锁震动。而马英九迅速宣布辞掉国民党主席职务,并同时宣布参加2008年台湾“总统”选举,一下子戳破了议论纷纷的两大悬念。国民党及泛蓝阵营从传出起诉消息,到马英九宣布参选“总统”,经历了从愤怒到组织反击的迅速调整,民进党阵营这一天却十分兴奋。媒体分析称,这将是对马英九及国民党中央的巨大考验,国民党要赢2008年“大选”,就必须先过这一关。而事态发展下去,也未必就不会烧到民进党。“特别费”调查将成为今后蓝绿两大阵营拼杀的另一主战场,未来的一年台湾将充满动荡。  相似文献   

8.
日前,TVBS公布最新民调显示,"双英"获得的支持率大幅拉近,不仅马英九领先蔡英文仅剩1%,甚至在推估得票率后,蔡英文的支持率已首度领先马英九。该民调公布后,蓝营一片恐慌,绿营则以为"鸿鹄将至",喜上眉梢。民进党发言人陈其迈趁势声称,  相似文献   

9.
《台声》2007,(7):36-36
据中新社报道,6月24日,国民党“全代会”正式提名马英九和萧万长为国民党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正副候选人。此前一天,持续了数月的谜底终于揭晓.马英九“三顾茅庐”请来“许久不过问政治”的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董事长萧万长做自己的副手。  相似文献   

10.
朱磊 《两岸关系》2008,(4):31-33
刚刚过去的“322大选”,最令人瞩目的特点就是蓝营主打“经济牌”,而绿营继续打“统独牌”,而“经济牌”成为马英九此次“大选”获胜的关键因素:与过去两次“大选”相比,经济议题的重要性在此次选举的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选前民调显示,超过86%的台湾选民希望候选人多谈民生经济政策。对台湾前5000大企业的经理人调查中,高达72%的受访者希望候选人提出有效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1.
继6月19日马英九宣布选择吴敦义作为其参加2012年“大选”的副手后,7月2日举行的国民党第18次全党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又正式提名马英九、吴敦义搭档参加2012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针对“马吴配”的成局,民进党一方面极力唱衰其政治前景,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机构选举1月12日揭晓,结果以“蓝营大胜”、“绿营惨败”而落幕。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接踵而至,这场选举不仅关系到岛内蓝绿两大阵营诸多政治人物的命运与前程,更关系到弊案缠身、执政无能的陈水扁的身家性命,因此,从现在开始是陈水扁做最后疯狂的机会。一位美国官员将其归结为三句话:绑架“新总统”及台湾选后的“政局”;搅乱政局为其贪腐官司脱困,挑衅大陆害台湾。  相似文献   

13.
5月31日,台“行政院长”陈冲宣布由张盛和出任“财政部长”,接替因深陷证券交易所得税法案风暴而黯然辞职的刘忆如。翌日晚间,该人事案获得马英九核批,这也成为马第二任期以来“部会”首长的第一次人事异动。张盛和生于194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商学系,台湾政治大学财政研究所及美国爱荷华大学经济研究所双硕士。  相似文献   

14.
已经过去的2014年,"九合一"选举成为台湾政局主线。选前,蓝绿围绕选举提前布局、争夺激烈。由于马英九当局内部整合不力、施政不佳,而民进党趁势强力掣肘,使得马英九当局深陷困境不能自拔。最终,选举结果以国民党惨败、民进党大胜告终。由此,宣告国民党告别马英九时代,进入权力重新盘整期;而民进党则实现世代更替,全面进入蔡英文时代,但两岸政策调整止步不前、"台独"声音再次抬头。一、"九合一"选举国民党史上最大惨败,民进党实  相似文献   

15.
陈咏江 《两岸关系》2012,(11):39-40
9月19日,马英九当局宣布已届70、大半生都在"驻外"的现任"驻美代表"袁健生接替胡为真出任台"国安会"秘书长一职。袁凭借多年"驻外"经验、人脉以及交际手腕,得到了马当局甚至美国的认可,被蓝营视为"掌中宝",也因此成为绿营的眼中钉、肉中刺。如今,深获美方信赖的袁出任为马  相似文献   

16.
2004年年底,台湾岛内蓝绿两大阵营一场近乎你死我活的“立委”选举大较量,终于在12月11日落幕了。选举结果并不是许多人所预料的蓝败绿胜、绿营过半,而恰恰相反是绿败蓝胜、蓝营过半。这说明了什么以及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笔者试陈管见。  相似文献   

17.
1月14日,台湾“大选”在激烈.竞争中揭晓,马英九以超过竞争对手蔡英文近80万票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国民党也在同日举行的立法机构选举中获取了过半席次。在此次“大选”面临三组人选竞争、蓝营出现分裂、马蔡选情持续胶着的情况下,马能以超过外界预期的票数胜出,与其在竞选中主打三张牌有着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1,(5):39-39
民进党2012“大选”党内初选结果出炉,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以1%的差距,险胜对手台湾“前行政院长”苏贞昌;中国国民党已确定提名马英九竞选连任。2012年1月14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马蔡对决态势底定。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7,(4):52-53
马英九竞选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的办公室3月18日正式成立。到场参加的人士除了办公室总干事詹春柏及工作人员外,多位国民党籍“立委”与前台北市政府官员都到场道贺.马英九的母亲秦厚修也到场担任义工.马英九还拥抱母亲,现场气氛相当热烈。据了解.在未取得国民党正式提名前.马英九婉拒政治献金与捐款.办公室的一切开销.包括租金,人员薪水与下乡费用.每个月百万元上下的花费。全数由马英九个人支付。  相似文献   

20.
8月14日,台北地方法院对前台北市市长马英九领取特别费涉嫌贪污一案,作出一审无罪的判决。蓝营支持者欢呼雀跃,士气大涨。绿营大骂"台湾司法已死"。马英九则表示,高兴一天就好,还须冷静应对二审。17日,台北地检署收到一审判决书后立即声明上诉,全案确定将进入第二回合诉讼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