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列宁提出了建立新型革命政党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开启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实践发展历程的经验启示我们:必须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保持思想统一;必须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掌握真实本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就开始了其历史进程。在其九十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广大人民群众相结合,形成了一条自己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探索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探析党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对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人对世界的认识永远“在途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适时推动认识革命和理论创新是人类知识进步的基本规律。从历史事实看,以鲜明的问题意识把握时代矛盾、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认识革命和理论创新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本质内涵。新发展阶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迫切需要认识上的突破性变革,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自我革命首先要求进行认识革命,勇于突破陈腐观念的牢笼。为此,就要以革命精神推动思想解放,在实践与认识的互动中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王刚 《理论月刊》2007,1(10):15-1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前提和理论渊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进行了定向和开路。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的历史接力,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工人阶级政党,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和根本路径。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要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新创造;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营养;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凝心聚魂。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在意识的能动作用、矛盾观、人民观、革命观等方面,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在社会主义本质、自我革命、生态理论等方面,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在现代化理论、文化理论等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陈云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做出了艰辛探索。陈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和大众化探索的同时,始终坚持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始终坚持回答时代课题、关照现实世界;始终坚持加强理论创新、坚持与时俱进。从思想理论到革命实践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化的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冯皓 《人民论坛》2012,(36):218-21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紧密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理论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实践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桥梁;具体施行中,要坚持思想与事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创新性文化环境,提高创新主体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9.
王丽媛 《传承》2014,(6):30-31
在长期的革命理论和实践中,毛泽东形成了他的独特的民本思想。毛泽东的民本思想理论创新的渊源和线索都蕴含在他的思想发展史中,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毛泽东的民本思想,对于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其胜 《传承》2007,(5):42-43,45
毛泽东从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需要出发,从理论内容、理论形态、理论应用、理论推广等方面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框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成为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具体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哲学——毛泽东哲学,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千回百转仍生机勃勃的动力、穿越层峦叠嶂仍清醒的明灯,历尽艰难险阻仍能顽强向前的密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这一理论的真理本性使然、是对马克思主义运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时代与实践发展的迫切要求。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三次伟大飞跃,这是我们百年大党守正创新、勇于突破的光辉印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要推陈出新、革新突破,内在要求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持续深入推进“两个相结合”、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邓建华 《求索》2011,(1):63-6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在驱动力,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历史进程的理论精髓,其理论内涵、实践基础及其方法论特征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深刻意蕴。  相似文献   

13.
周涛 《传承》2009,(18):16-17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科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我们党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与时俱进地自觉推动理论创新和创造。不断深化对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规律性认识,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从理论基础来看,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前提;从方式方法来看,守正创新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方法;从现实路径来看,“两个结合”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率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科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统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大众化有着独特的创造及贡献。他在有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衡量标准、传播机制、践行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民族化、时代化的相互关系上,都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探讨。研究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对于今天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程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革命、执政、改革的实践历程,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展党内思想斗争和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激荡碰撞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既保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又着眼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不脱离人民群众和注重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有效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对象和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政党创立、从小到大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实践不仅发展了社会主义,更深刻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不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决定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列在一起,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这对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相互关系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时代价值和历史地位做出了新的阐释,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论断。对于“两个行”的重要内涵的深刻理解,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与理论价值;关于“两个结合”的深入阐述,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最后,“六个必须坚持”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明确界定,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又一次重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