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弘扬创新精神 实现特区新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20年来,已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城市和区域性经济中心。深圳在改革开放和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是深圳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领导下,坚持和弘扬“敢闯、创新”时代精神的结果。放眼未来,深圳要迎接挑战,再创辉煌,必须继续坚持和弘扬“敢闯、创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
李军银  隋鹏 《学习月刊》2023,(11):21-23
<正>截至2022年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已近13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州是中国城市规划和治理的样板,旧城“微改造”成为新时代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40多年来凭借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创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奇迹。广州之美,美在精致精细;深圳之特,特在科技创新。两座城市是武汉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照系,深入学习广州、深圳以城聚产、以产聚人、以人兴城、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武汉市通过“产城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丽江市委组织部适应旅游发展要求,引入新观念,建立新机制.积极营造干部育才环境.着力培养一支善于治市理政的干部队伍。一是建立网络化培训基地和队伍。先后建立了清华大学、上海展望学院.云大旅游学院、深港产学研基地等一批长期合作基地,并在深圳市委党校建立了“丽江市委组织部深圳干部培训基地”,韧步形成了省内外互补的网络化培训基地:二是有效利用品牌资源:主要依托“丽江”这一知名品牌,邀请省内外著名々家学者等到培洲点授课或开设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4.
《党建》1998,(10)
深圳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创办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深圳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敢创、敢干、敢探索,形成了“开拓、创新、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经过18年来的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到1997年的18年间...  相似文献   

5.
刘健巍 《新长征》2009,(10):13-15
“深圳”一名始见于明朝永乐八年(1410年),因当地河沟纵横,俗称为“圳”,因此得名。1979年之前,这里还仅仅是一个边陲小镇、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1979年之后,不仅这里本身的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意义还在于深圳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最早的经济特区,当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这里画下的一个“圈”,由此唱响了改革开放春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面对国际局势的动荡和国内对改革开放的不同声音,1992年初,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讲话,史称“南方谈话”。“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时,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继承了‘南方谈话”的改革精神,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了全面总结,更做出了历史性的发展和创新,使当今中国成为践行“南方谈话”改革精神的场域。  相似文献   

7.
潘国琴 《世纪风采》2023,(11):30-31
<正>“深圳速度”被镌刻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画卷之中,让世界见证了中国。40多年前,在深圳这片热土上,泰兴建筑工人将泰州人苦干实干、敢闯敢拼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写下了“深圳速度”“泰州力量”的传奇篇章。时代给予发展机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泰兴县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组织成千上万的建筑工人开赴大庆、沪宁线各城市及西北等地开辟市场,建筑行业迅速崛起,一支能征善战的建筑队伍迅速锻炼成长起来。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0,(19):38-39
30年前,深圳的改革开放引领了全国;30年后,深圳在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上又走在了前面。2009年4月,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明确地提出“向深圳学习”,要求在全省推广深圳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探索科学发展的新模式。今天,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圳究竞有哪些地方给我们提供了学〉-7的范本?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9,(2):39-39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以激情、创新、敢闯和实干,在短短28年间,从一个不到2万人口的边陲小镇,崛起一座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大都市。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发展推动了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型。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提速以及群众需求的多元性,促使国家基层治理策略由行政化管理转向社会化治理。多元主体、信息入场、民主法治、制度规范、城乡融合等现代化治理要素开始生长。不过,社会弱势、信息不均、行政惯习、制度悬浮、城乡区隔等传统要素依然存在,基层治理呈现出了传统元素与现代特征兼具的发展态势。新时代,要继续深化行政体制与自治组织改革、优化“政社合作”方式、实施“四化同步”发展策略、提升协商民主制度效能、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以实现基层治理的现代化突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在全国范围的深入发展和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日益逼近,深圳市为了进一步借助香港和内地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经济,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排头兵”,当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提出了与国际市场衔接、与香港衔接。与广东及内地衔接的发展战略,特别强调抓紧实现与香港的衔接,最终实现深港经济一体化,促进两地共同繁荣,比翼双飞。另外,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中央领导认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等中部五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五省的开放开发,是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3,(6):9-9
2月1日,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政策创新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江苏无锡、福建平潭、深圳前海等84-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代表,分别介绍了试验区建设的主要经验、政策创新等。来自全国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人才研究专家学者,专门围绕“广州南沙一深圳前海一珠海横琴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如何建好“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提出了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深圳:由第一特区到特别关税区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窗口,也是十余年来特区经济迅猛发展的象征。这座原先只有4万多人的渔业小镇,如今已成为拥有近200万人口、经济发达的南国都市。 其扩大开放的重大措施有。实施国家、海关的“双线”管理,使深圳成为特别关税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特殊地理优势,逐步实现深港之间的人员、资金、商品可以自由出入。同时,发展海外投资事业,推进大型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诸如承包工程、咨询服务、餐饮业、房地产、金融业等,进而向期货买卖,资源开发、高科技生产与开发拓展使深圳成为社会主义条件下依循国际惯…  相似文献   

14.
《广东党史》2009,(2):59-59
深圳是广东省较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深圳不仅经历了革命战争血与火的考验,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圳是一座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城市,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全市1952.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莲花山邓小平铜像”等数十处红色史迹。展示深圳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进一步提升深圳的人文特质和文化品位,让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深圳“拓荒牛”的创业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5.
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实现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次革命”、“第二次跨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原则,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学说和唯物史观,更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典型体现。因此,我们今天完全有必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顾和总结这段改革开放的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的关系,深入认识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品格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观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日益发展壮大。近年来,深圳不断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和谐深圳建设。一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市场经济发育较早,“两新”组织发展较快。目前全市“两新”组织已达50多万家,从业人员500多万人。我们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和谐深圳至关重要。而要保证“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两新”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有助…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成为我国快速城镇化建设与治理的典型范例。深圳的城镇化进程大致经历了政策引领下的渐进城镇化、市场经济驱动的快速城镇化,以及规划引领下的高质量城镇化三个发展阶段。深圳的治理体制机制因应形势与环境变化不断地变革以适应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圳在城镇化过程中通过理念创新、体制改革、运行机制变革和政府管理行为调整有效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治理的变革需求,从而满足了快速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廉政瞭望》2012,(10):79-79
5月15日,五粮液集团与四川大学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据悉,“名酒”与“名校”将在科技创新、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层次合作,依托科技与人才的双轮驱动,推进五粮液集团多元化发展的千亿工程,实现企业的再次腾飞。  相似文献   

19.
“追赶、领先、跨越”的新时期黔南精神和“登高望远、精益求精、勇于争先”的大射电创新精神,是近年来黔南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培育、发掘、提炼出的精神特质.“两个精神”核心一致、有机融合,引领着黔南干部群众不断创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的时代业绩. 而今,在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改革开放等方面,黔南都呈现出与时俱进的新面貌,彰显了不畏艰难、不甘落后的发展底气.  相似文献   

20.
深圳经济特区二十年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伟大历史进程的时代缩影;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世纪低谷时,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典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成功实践。二十年深圳的辉煌成就是以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两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二十年深圳的沧桑巨变是特区人民艰苦奋斗和全国人民共同支持的不朽伟业。二十一年前是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综观世界风云,总结“文革”教训,规划改革蓝图,深谋远虑地倡议“深圳,就叫特区吧”!希望特区能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排头兵”,使身陷计划经济泥潭的共和国能够从市场经济中夺路而出,为社会主义的中兴“杀出一条血路”;特区建立二十年后的今天,是江泽民同志因势利导,在新世纪全球化浪潮,知识经济时代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中,高瞻远瞩地要求深圳“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期冀我国在二十一世纪,为实现自鸦片战争以来几代入的强国之梦而向现代化发起最后冲刺时,深圳人能再次担负起领跑者的重任。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特区的发展模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探索了一条现实的道路;那么江泽民同志则是在明确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后,沿着邓小平同志开辟的前进方向,为深圳特区的未来发展和再创辉煌指明了新的更加宏伟的奋斗目标。在纪念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深圳人民在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同时,也深深地铭记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创造特区建设的世界奇迹所付出的巨大心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