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赵新华 《世纪桥》2001,(3):51-52
1945年“8·15”东北光复后,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陈云、彭真、高岗、张闻天等4名政治局委员和四分之一的中央委员率2万多名  相似文献   

2.
孟红 《世纪风采》2010,(5):12-16
高岗,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工作。1952年底至1953年初,高岗从东北被调到中央工作,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出于个人野心与权欲,高岗与刚调到中央组织部任部长的饶漱石联合起来进行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之后东窗事发,受到应有的惩戒。  相似文献   

3.
潘汉年冤案的历史教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汉年是我们情报战线曾作过杰出贡献的优秀战士、领导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前辈。潘汉年冤案的发生,是我党的历史悲剧、对此应当历史地分析,问当时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建国初期,党内发生了高岗、饶漱石反党分裂活动的严重事件。这件事对毛主席震动很大。过去毛主席是很信任高岗的、毛主席对陕北党组织评价很高,说陕北是我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由于陕北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与谢子长早已牺牲,高岗贪天功为己有,居功自傲,个人野心膨胀,建国后背着中央、背着毛主席想依靠苏联在东北槁独立王国。毛主席对此非常恼火。1954年2月.党的…  相似文献   

4.
高岗“项庄舞剑”开国初,高岗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东北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在即将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高岗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国家计委主席。这个机构成立后,五年计划的编制工作应由高岗主持。由于陈云几年来对工业和计划工作的情况摸得比较透,在高岗来京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仍以主要精力抓计划工作。1953年1月,党中央打算在3月召开全国党代表会议,主要议程之一是听取五年计划的报告。由谁来作这一报告?高岗推让陈云。陈云说:“国家计划委员会是专做此事的,因此应该以高岗同志为主。”当年6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四次编制工作,就是由高岗  相似文献   

5.
张聿温 《党史博览》2005,(12):24-25
一1953年,林彪卷入了“高饶事件”。林彪和饶漱石不熟悉,没有什么瓜葛。但林彪和高岗,在延安时就打过交道,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一起共事,林彪担任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后改称东北野战军)总司令,高岗则担任东北局常委、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主管包括后勤在内  相似文献   

6.
博采之窗     
毛泽东处理高岗的初衷1954年,毛泽东和党中央揭露了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在揭露和批判高、饶反党联盟问题时,毛泽东一方面对高岗严厉批判;另一方面,毛泽东还是打算挽救高岗。当然,不会再让高岗担任那么高的领导职务了(即国家副主席、东北人民政府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但是,还要保留高岗的党籍,不但保留党籍,还要让他当中央委员,在党内给他安排适当的职务。安排什么职务呢?毛泽东考虑,建国后,高岗自恃有功,骄傲自满,生活腐化,争权夺利,已经脱离人民群众,辜负了人民、特别是陕北人民对他的重托和期望,因此决定安排高岗去陕西省当省委…  相似文献   

7.
高岗是陕北红军和根据地创建者之一,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了不小的功绩,被视为陕北革命代表人物。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重要领袖人物。但是,二人之间却有很深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针对拉拢,直言劝高岗 新中国成立后,在完成了经济恢复和土改、镇反等民主改革任务的情况下,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将各中央局和大区行政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调到北京,并调整、增设中央和国家机关的部分机构,以加强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于是,在邓小平由西南局调北京担任政务院常务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后不久,高岗、饶漱石、邓子恢、习仲勋也陆续来北京担任党和国家机关的领导职务。 高岗在来北京之前是中共中央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集东北的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同时他还是中央  相似文献   

9.
号称“东北王”的高岗,以“根据地党”的代表自居,鼓吹“军党论”,企图取代刘少奇和周恩来而成为中共第二号人物,因而向党发难,大搞阴谋活动,失败后走上自杀之路,落得个自绝于人民、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善于窥测,政治上连连得分,权势和地位迅速上升建国之初,党内有两个重大问题出现不同意见,最后捅到毛泽东那里,引起了中共高层领导的震怒。其一是工会工作的方向和方针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工会与党、政府、工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实际上在1950年7月就提出来了。因为那时全国出现了一些偏向,如严重脱离工人群众,不重视维护…  相似文献   

10.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历经14年磨难的东北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当时,我正在延安党校学习。面对日本投降后的局势,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地指出:“从我们党、从我们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割得相当分散,各个山头、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我们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个整块的地方。如果我们有一大块整个的根据地,包括东北在内,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有了基础,坚固的基础。”当然,为…  相似文献   

11.
正张闻天从陕北"肃反"的刀下解救出高岗1935年,在刘志丹、高岗等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陕北红军多次挫败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边根据地的"围剿",陕甘边根据地的革命形势进一步高涨。然而就在此时,"肃反"的狂飙悄然而至。中央驻北方代表派西北代表团书记、陕甘晋省委书记朱理治,西北保卫局局长戴季英(曾经担任鄂豫皖保卫局审讯科长),西北军委主席聂洪钧等在刚抵达陕北不久,就指责陕北党和陕北  相似文献   

12.
1945年抗战胜利后,方强受组织上派遣离开延安,前往东北.11月,与张闻天(洛甫)、高岗等人一起到达哈尔滨.这时,他们接到中共中央的命令,高岗为北满军区司令员,洛甫为合江省委书记,方强为合江军区司令  相似文献   

13.
张军  林嵬 《党建文汇》2007,(5):40-40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原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高岗受党中央、毛泽东之命,率领一批干部离开延安,奔赴东北,开辟东北解放区。在遴选西北局书记一职时,毛泽东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年轻的担任西北局书记,他就是习仲勋同志。他是群众领袖,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是年,习仲勋33岁,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毛泽东对习仲勋这个评价,始于10年前的印象。1935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根据地,在几处村落墙壁和大树上,看见张贴时日已久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上面署名“主席习仲勋”。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指示中指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南端、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①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反动派为抢夺东北某结空兵,分陆海空三路向东北大学进攻,相继占领了锦州、沈阳、四千、长春等一些大城市。基于这种严峻的形势,按着“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我党我军实施了战略转移,在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建立巩固的后方根据地。地处东北大后方的合江,具有建立根据地的优越自然条件。l.合江地区远离国民党进攻东北的前线。这里北以黑龙江、乌苏里…  相似文献   

15.
华小勇 《党史纵横》2013,(5):14-16,30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做出了向东北进军,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而最先提出主力进军东北建议的黄克诚,对这一战略决策的形成和实施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过程中,他最先提出建立乡村根据地,并就部队集中作战与分散建立根据地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最早向中央提出派五至十万人进军东北迅速创建根据地的建议1945年9月上旬,黄克诚率部从津浦路西回师苏北,途经华中局驻地时,从中共中央的一封电报中得悉:苏联红军歼灭日本关东军后,留驻在我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6.
高岗是陕北红军和根据地创建者之一,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了不小的功绩,被视为陕北革命代表人物。刘少奇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产生的中国共产党重要领袖人物。但是,二人之间却在建国不久产生了很深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二人同访莫斯科期间曾经表现出来。这要从高岗对刘少奇天津讲话的看法说起。  相似文献   

17.
1936年5月14日、15日,党中央在延川县太相寺提出了红军向陕甘宁三省边界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的地区发展——西征,迎接二、四方面军,在西兰公路一线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合的任务,着重说明西征的任务是:扩大新根据地;扩大红军;打通国际通道;打击马鸿逵、马鸿宾的封建势力。以此来促成我陕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以及我们与东北军、西北军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高岗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同时担任东北局主席。在东北一手遮天,搞起个人崇拜,私生活放纵糜烂;政治上搞宗派主义,到各大区进行挑拨离间活动……这一切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觉。 1954年2月6日至10日,中国共产党七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是以揭发批判高岗、饶漱石对党的分裂活动,并通过《关于增加党的团结的决议》而载入史册的。当时,毛泽东正在杭州休假,没有出席  相似文献   

19.
王宜田 《新长征》2011,(7):21-22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吉林省作为重要战场,先后形成东满、辽吉和南满三大农村根据地,共同构成吉林省解放区。三大根据地作为前沿根据地,犹如三把利剑,从东、西、东南3个方向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区,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而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的新闻事业,是随着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巩固与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建设东北根据地和胜利解放全东北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地发挥了组织、鼓舞、激励、推动的作用。 解放区的报纸 东北局成立后,十分重视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1945年9月,东北局决定创办《东北日报》,经过筹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