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裁定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使用颇为广泛。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就裁定的适用范围和法律效力作了规定。具体表现为《民诉法》在第140条规定了裁定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根据该条的规定,可适用裁定的事项有11项。关于裁定的法律效力,《民诉法》规定分为3种:一种是明确规定可以上诉或起诉的。例如,《民诉法》第140条第2款规定,对“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驳回起诉”的3项裁定,可以上诉;第217条规定,“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2.
苏越 《天津律师》2002,(3):30-32
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并于2002年4月1日实施。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有关证据方面的规定,在《民诉法》中只有12条规定,而此次公布的《证据规定》共有83条规定,将民事诉讼中的有关证据的范围扩大了,  相似文献   

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五十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都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为诉讼。”这种当事人(含法定代表人和法定代理人,下同)依法委托他人代理民事诉讼的法律制度,叫委托代理。接受当事人委托从而代理诉讼的人,称委托代理人。委托代理人是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一项民事诉讼权利。一般说来,当事人具备下列两种情形之一的,需要委托代理人:(一)因  相似文献   

4.
一、现行离婚诉讼的立法特征 我国离婚诉讼调解的立法以2001年修改的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下称《婚姻法》)第32条第1款、第2款、《民诉法》第8章的内容为核心,以民事政策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为辅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其立法特征不仅具有普通诉讼调解的立法特征,还有特殊特征: (一)普通特征 1.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必须自愿。 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互谅互让、自愿协商的结果,是他们处分自己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的  相似文献   

5.
民事检察权是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领域的法律监督权,民事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定位包括民事检察权行使的目标、对象与范围、方式与效力。民事检察权在诉讼过程中形成了民事检察权与诉权、民事检察权与审判权、民事检察权与当事人的自救权利、民事检察权与法院内部监督制约、民事检察权与职务犯罪侦查权等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民事诉讼中建立检察人员回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民事诉讼中建立检察人员回避制度黄良友回避制度是民事审判基本制度之一,是为保证审判的公正性而设立的一项制度。我国现行民诉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遇有法定情形时,应当回避。但这条规定把出席再审法庭、参加民事诉讼的检察人...  相似文献   

7.
王莉 《人民检察》2011,(5):16-21
民事检察权是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领域的法律监督权,民事检察权在民事诉讼中的定位包括民事检察权行使的目标、对象与范围、方式与效力。民事检察权在诉讼过程中形成了民事检察权与诉权、民事检察权与审判权、民事检察权与当事人的自救权利、民事检察权与法院内部监督制约、民事检察权与职务犯罪侦查权等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诉法)第186条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义务。”“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依照本法规定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该条第一款规定了外国自然人在我国与我国公民处于同等的诉讼地位的国民待遇原则;但第二款却规定,外国企业和组织“依照本法规定享有诉讼权利、承担诉讼义务。”对比两款的规定不难看出:(1)外国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有别于外国自然人;(2)外国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不能与我国企业和组织的诉讼权利等同。也就是说,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地位不是国民待遇,而是差别待遇。民事诉讼法统编教材同民诉法保持一致,认为我国民诉  相似文献   

9.
秋天 《中国律师》2012,(1):48-49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与每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是1991年通过的,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对《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的部分规范作了修改。虽然《民事诉讼法》对保证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民事案件,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事案件数量持续增多,新的案件类型不断出现,现行民诉法的规定在某些方面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对民事抗诉案件法院不宜作出再审裁定目前,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引起有以下四种情形:一是《民诉法》第178条规定的因当事人的申请再审;二是根据《民诉法》第177条第1款规定的初审法院的院长认为原裁判有错并经审委会讨论,决定再审;三是《民诉法》第177条第2...  相似文献   

11.
第四部分 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 一、确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诉讼模式 (一) 现行模式的弊端和负效应 1982年我国颁布实行《民事诉讼法》(试行),1991年在对该法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了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现行的民事诉讼模式,就是该两部民诉法确立沿袭下来的,仍属于强式职权主义模式。其主要弊端是:在现行的程序模式下,法官在庭审中享受有完全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的公布,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保障人民的民主诉讼权利,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精神实质.我们可以从整个民事诉讼法中看出它是如何保护人民的诉讼权利的.诉讼当事人权利平等诉讼当事人权利平等,是作为原则规定的.民诉法第五条规定:"……对于诉讼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保障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在民事诉讼中,原告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证据质证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事诉讼证据质证的探讨●西南民族学院法学系林义全质证作为民事审判的一项制度规定于我国的法律之中,《民诉法》第66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互相质证”,但法律只对质证作了原则性的概括性规定,对于人民法院在具体操作中的问题未能作详尽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诉法)第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保障诉讼当事人平等地行使诉讼权利。”这是我国民诉法所具有的独特原则之一。关于这项原则,有的书中表述为“当事人平等原则”,也有的称为“当事人权利平等原则”,还有的叫作“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等。这几种表述的  相似文献   

15.
民事抗诉制度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实行法律监督、具体行使检察权的主要方式。我国现行法律对民事抗诉制度的直接规定见之于检察院组织法、民事诉讼法及有关司法解释之中。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1990年9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诉法(试行)》第1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没有作检察院可以参与民事诉讼、提起公诉的规定。有人主张,象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损害国家权益的民事案件,检察院应当象对待刑事案件一样,站在国  相似文献   

17.
民诉法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律之一,它规定了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行使国家审判权所必须遵循的活动程序;也规定了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行使诉讼权利、进行诉讼活动时必须执行的行为准则.民诉法是根据我国多年来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并结合当前新情况、新问题而制定的.这是一部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反映社会主义关系的好法律,它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9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109条规定:“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对上述司法解释,笔者认为,该解释有悻于民事诉讼关于财产保全的立法本意,且该条司…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辩论原则作为一项民事诉讼特有的基本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认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事诉讼中的辩论原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体现……。”“辩论原则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是社会主义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体现。这一原则贯穿在民事诉讼的全过程。”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该条文被认为是民事诉讼法对辩论原则的原则性规定,是辩论原则的法律依据。尽管各有关民事诉讼法的教科书在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对辩论原则含义的理解却大同小异。辩论原则的概念被定义为:“在人  相似文献   

20.
<正> 新《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用八个条文对民事诉讼当事人作了原则规定。但由于民事经济案件的千差万别,审判实践中确定当事人仍然是比较复杂棘手的问题。为此,本文结合司法实际有关问题,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以协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