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郭春平 《政府法制》2011,(28):52-54
"阳光行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安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表现。"阳光行动"的核心是密切警民关系,提高执法公信力。开展"阳光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阳光行动"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让人民群众对公安队伍更加满意,对警务工作更加满意,警民双方从了解到理解,共同构建起和谐的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商南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工作目标,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提高素质、执法为民作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作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把保障交通安全、实现群众满意作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3.
论警民关系     
李波 《法制与社会》2012,(5):124+132
随着民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警民关系越来越被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所重视。警民关系是当今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处理好警民关系是做好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根基。在当前社会多元化的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交织凸显,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增加,这对于公安机关以及各层干警是个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并逐步消除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努力提高群众对警察的满意度,这对于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密切警民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大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贺恒 《法制与社会》2011,(23):203-204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部党委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着力抓好的"三项建设"之一。新时期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必须正确认识和谐警民关系的科学内涵、深刻领会其现实意义,然而,警民关系不和谐的掣肘因素依然存在,只有从宏观上塑造和谐氛围、微观上重视实践锤炼,才能实现警爱民、民拥警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5.
夏开江 《法制与社会》2013,(24):182-183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时期,社会冲突加剧,公安机关作为公平正义和社会安定的维护者,将承担着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和谐警民关系是开展警务工作的有效前提和保障。但现阶段各个地方时有群众砸警车、烧警车、打警察的现象发生,群体性事件多发,对警民关系的影响极其恶劣,对此必须找出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出相对应和谐警民关系的对策,才能有效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6.
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一直是我们公安机关的特色和优良传统。警民关系的好坏则直接影响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影响公安工作的效率和效力。一个并不轻松的话题从观念变化看,警民关系的增进缺乏"中介"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包括人民警察的思想观念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观念变化中,警民关系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影响随之增大。群众沉浸在五、六十年代封闭型社会治安的"良好"状态,与人民警察"疲于奔命"的心理矛盾较大。群众对当前社会治安的评价缺乏发展的眼光,对警察缺乏理解和支持,抱怨、指责多。警察在付出大量心血的同时,对群众的指责反感情绪也较大,警民关系基础受到冲击。警察的群众观念与群众的参与治安管理观念呈弱化趋势,警民互相指责多。一方面,干警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群众观  相似文献   

7.
中等身材,面容憨厚,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感到心里踏实……30岁的韩宏字,是武警黑龙江牡丹江边防支队建设边防派出所一名"片警"。因为戴着60号的大号警帽,辖区群众都亲切称他"大头警官"。这样的民警免考"就凭这样的警民关系,韩宏宇免考!"2014年5月19日,  相似文献   

8.
孙奇 《法制与社会》2011,(20):194-194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对于公安机关的"三项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依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诸多困境,必须对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由于人力财力物力大流动的客观原因,一些群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及求太平思想的影响,人民警察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警民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有违当代和谐社会和的时代主题,改善警民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现今公安建设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陆凯钧 《法制与社会》2011,(19):166-166
近期,全国公安机关都在全力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创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执法人员,我们工作中既要严格执法,依法整治火灾隐患,确保消防安全,又要牢固树立"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的坚定信念,热情为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11.
赵健 《法制与社会》2011,(12):182-182,185
警民关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顺应形势变化、满足发展所需的必然之举。当前,警民关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方法来分析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规律性,用发展的思路来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创新跨越,立足主体挖潜,激发客体参与,加强媒介沟通,找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最佳切入点,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构建社区和谐警民关系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晶晶  王成 《法制与社会》2010,(11):176-177
社区警民关系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社区的稳定和发展。针对在调查中所发现的群众对社区民警的认识率不高,群众工作职能淡化、基础薄弱,群众对民警形象的认可度,群众对治安状况满意度不高的问题,本文结合新时期对于警民关系和谐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从公众与警察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要增强新时期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感、坚定走群众路线,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探索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机制,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3.
金卫  彭俊平 《政法学刊》2011,28(6):96-100
创建和谐社区警务区,社区平安是基础,社区服务是关键。实践证明,全力推进和谐社区警务区建设,必须围绕社区的治安实际和群众需求,不断强化社区警务建设,健全五大机制,推进社区警务工作"五化",将社区警务区打造成零距离服务群众,近距离防控犯罪的平台,实现警察形象柔性化、警民关系伙伴化、警务活动社会化的新型警务模式,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同时要做到理念创新,在建设和谐社区警务区的进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树立"以民为本、服务至上"等六个正确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警民之同的鱼水情深,本就是一种"守护"与"拥护"的依存关系,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是我们热情服务群众,保障辖区安居乐业的动力。8月1日星期一晴来到单位已经一个多月了。作为所里的政工内勤,我常常背着一台相机,跟着外勤民警们到处走,出警、执勤、辖区走访,每天的工作忙碌而充实。早上开饭集合,民警老虞脚踩着一双"开口笑"皮鞋,上面的泥土还没擦干净,大家都调侃他是当代雷锋。他刚要跟大家解释,结果一个电话打来,就又匆匆出警去了。  相似文献   

15.
去年以来,澄城县公安局尧头派出所团结协作,精细管理,实现了队伍建设"零违纪"、规范执法"零差错"、信息化建设"零空隙"、警民关系"零距离"工作目标。他们的主要经验有四条:  相似文献   

16.
普轩  杨柳 《检察风云》2010,(18):39-39
为进一步深化世博安保期间的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及从优待警工作,积极营造"警民携手,共筑平安"的社会氛围,8月10日普陀公安分局和普陀区人民医院,在世博园区C片区隆重举行"健康送到岗鼓劲为世博"医药箱发放暨巡诊车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7.
赵丽云 《政府法制》2011,(25):43-43
为进一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获取辖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山西省泽州公安交警大队以“舒心、贴心、暖心、安心”为要求,提高服务质量,搭建警民连心桥。  相似文献   

18.
聂晓英 《政法学刊》2007,24(4):115-11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时期,警民关系由于社会的转型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警察文化视角研究警民关系,有利于调整警察的价值观与增强群众的认同感,有利于警察体制的建设和执行,有利于警察形象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从先进警察文化的内化与警察文化的创新两方面谈了警察文化视角解决警民关系的途径。先进警察文化的内化是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宣传教育,并通过实践外化警察文化从而增强内化;警察文化的创新是要转变执法思想,加强文化强警的认识,通过制度化来稳固已有先进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9.
《公民与法治》2011,(9):F0003-F0003
进一步深化“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地域优势,南宫法院在新年伊始从三个方面加强基层人民法庭干警与辖区群众的警民和谐关系建设。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正确认识和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当前公安工作中具有全局性意义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意义,探讨了和谐警民关系的内涵,分析了警民关系失谐的现象及原因,提出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