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冬天的故事     
一个冬天的早晨,在悉尼的环形码头车站,一位老人尴尬地倚着墙坐在地上。我朝他看了一眼,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乞丐,然后就随着早上匆匆忙忙赶着上班的人流从他身边走了过去。那天晚上下班时,我又在同一个地方看到了那位老人,这时,他倒在地上,头几乎碰到了地面,两位急救员正蹲在他身边进行急救。这次,我停下了脚步,那位老人并不是乞丐,他只是上了年纪,可是他还是穿着干净整洁的西服,脸上的胡须刮得一干二净,但是,他的情况非常不妙。一阵羞愧感涌上了心头,让一位有病的老人坐在冷冷的地面上,一整天忍受着凛冽的寒风,这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啊!他很可…  相似文献   

2.
善良的价格     
闵凡利 《新青年》2005,(3):35-36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说的是在一个暴风骤雨的夜晚,有一对老年夫妇来到了一家旅馆要求住宿,当时值班的是一位年轻的后生,后生很抱歉地对老人说,两位老人家,真对不起,我们这儿今天客满,没有一间空房子了。两位老人的脸上就写满了遗憾和失望。看到老人一身的疲惫和狼狈,后生又看看外面的风雨,他感到很是不安,他对两位老人说,今晚我值班,两位老人家如若不嫌弃,就到我宿舍里将就一晚吧。两位老人就住进了后生的宿舍。第二天,两位老人要给后生付住宿费。后生说,老人家,我没能让你们住上舒适的地方,心里就很过意不去了,怎能再收你们的钱呢?后生说…  相似文献   

3.
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他是一位爱心博大的老人。他把晚年的全部心血都投入到我国的儿麻康复事业,用爱心使648名儿麻肢残患者都得到康复并从绝望中重生……真爱擎起残缺日,善心牵动五洲情。他荣幸参加了全国扶残助残表彰大会,和与会代表一起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挪威国王被他的爱心所感动,决定每年从国库中拨款支持他,并要专程到中国会见这位老人;国务院残疾人协调工作委员会为他创建的“希望之家”颁发了“残疾人之家”镏金牌匾……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老人就是江苏省邳州市退休干部、共产党员张辅世。10年前,…  相似文献   

4.
一方是被生母寄养在中国的苏联婴儿,一方是他的勤劳善良的中国养父母,在长达50多年的时光里,他们共同演绎了这篇美丽的传奇故事———2004年4月4日,是中国农历猴年的清明节。这一天,在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姚家村一座花木掩映的坟墓前,一位身躯高大、隆鼻凹目、生就一头金黄色卷发的“外国人”,跪倒在地,向已安眠在故乡的一位中国老人———他的“爸爸”,虔诚地磕着响头。目睹这位“外国人”用地道的河南乡村风俗祭拜亲人,姚家村的乡亲们都对他投以嘉许的目光。姚家村村民姚相亭激动地告诉笔者:“俺这个叔叔叫姚安琦,这两年逢着清明和俺三爷的…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乐至,有一位来自美国的老人默默地关心着故乡的教育,近十五年来,他为26所学校和一所敬老院捐赠了1600余万元人民币。1600余万元,即使对于生活在美国的大富翁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对于西部农村来说.这笔捐款更足以改变一代山里娃的命运。然而这位对故乡教育一掷千金的人却不是什  相似文献   

6.
一个电视游戏节目,主持人问了许多人文地理方面的问题,最后胜出的几位都答对了,主持人说,最后进行一个测试各位记忆力和观察力的问题。问题很简单也很刁,主持人问的是从走廊上走进演播大厅的台阶有多少阶?前面3位都回答不出,最后一位是个小伙子,他说是3阶。主持人说回答正确,他问小伙子,是偶然发现的还是在生活中经常注意这样细小的事情。小伙子说:“我进演播室的时候,走在我前面的是一位老人,他没有看清演播室门前有台阶,差点摔跤,是我扶住了他,所以我留心了门口的台阶。”场上有掌声,鼓励的肯定不是小伙子的记忆力,而是…  相似文献   

7.
他是一位著名的军旅作家,他的长篇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曾经感动和激励着几代人。2008年8月24日,他在北京301医院因病去世,享年88岁。一位可爱的老人驾鹤西去了,让我们走近他鲜为人知的家庭,走近他和妻子携手相伴的62年岁月……  相似文献   

8.
到老挝万象搞华文教育,接触到当地不少华人、华侨,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最令我敬佩的是廖鹤川医生.话还得从头说起.那是1998年春节前几天的一个晚上,约8点多钟,我在学校电视房里看电视,隐约听到学校门口有人喊开门,我走出去一看,当时天正下着蒙蒙细雨,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冒雨站在校门口.我开了校门,请他进来.经介绍,才知他姓廖,是当地的一位老华侨.我带他到宿舍,老人步履蹒跚,上楼梯要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地往上走,到了宿舍,老人坐下,满脸慈祥地说:“春节快到了,我想请你们几位中国来的公派教师到我家吃顿年夜饭.”我和几个同事商量并欣然答应了.我心想,我们与老人素不相识,但他那么大年纪了,还冒雨来学校请我们去他家过年,是什么把我们连在一起?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吧.  相似文献   

9.
近日,一位古稀英国老人来到青岛,归还了他5岁时偷到的一颗“龙牙”。在归还“龙牙”时,老人将一个木刻的“歉”字举过头顶,希望得到青岛人民的谅解和宽容。老人勇于正视自己幼时所犯错误,感动了青岛市,也引来了央视《聊天》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0.
1981年6月3日,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的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当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出现在宋庆龄亲属的行列中时,有人悄声探问:“这位先生是谁?” 他是谁?原来,他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嫡亲外孙王弘之。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世界著名政治家中,李光耀是对日本问题讲得最多的一位.李光耀谈论日本问题,其终极关怀并不是日本而是新加坡,也就是说,他关注日本,其目的是为了给新加坡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李光耀的日本观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而且对我们深入探讨李光耀思想以及新加坡成功的原因也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2009年初冬一个大雪飘飘的日子,我国著名的文物专家王世襄老先生离我们而去。95年的春秋,不同凡响的人生。然而大家往往聚焦于他生前在文物鉴赏和收藏领域上的特殊贡献,却不知道生活上的他是一位吃喝玩乐样样精通的大家。一位有生活情趣的可爱老人。  相似文献   

13.
巴黎老者     
在巴黎街头,我曾一度像着魔似地寻找着老人。我想看到法国老人与中国老人在外在气质上的那种差异,想弄清楚彼此文化背景下的一种表现。或者说,我在寻找一个想像中的老人。仅此而已。只是,在来往的行人中,极少见到能让我确认为“老人”的人。看上去,年轻人就是年轻人,而中年和老年的概念,让你从他们的面貌上感到有些模糊。欧洲人的年龄藏在他们的眼睛里。于是,把颤颤巍巍的形态强加给了“老人”。在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上,我终于见到了三位老人。一位是沿街乞讨钱物的老妇人,一位是出入时装店的老妇人,另一位则是坐在咖啡馆里品酌的老头儿。那…  相似文献   

14.
我所敬重的一位汉学家──《史记》俄译本译者维亚特金博士邱桂荣在莫斯科瓦维洛瓦街一幢普通的住宅楼里,住着一位年逾八旬、身体孱弱、步履蹒跚的俄罗斯老人。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他始终把生命的坐标定在中国历史研究上。特别是1961年以来的30多年间,他年复一年...  相似文献   

15.
33年前,我们是一群每天都坐公共汽车上班的人.每天早晨,在从郊区去市里的路上,我们都睡眼朦胧地把衣领立起来,埋头睡觉.是一群毫无生气、沉默寡言的人. 我们中间有一位乘客是一位身材矮小,满头白发的老人.他每天都坐车到市中心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去.他有些驼背,每天早晨当他费力地登上汽车,坐在司机身后的座位上时,他的脸上有一种悲伤的表情.不过,没有人对他多看一眼,谁也没注意过他.  相似文献   

16.
父爱无疆     
在我家楼下的市场,有一位卖煎饼的老人。他待客热情,煎饼味美价廉,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购买,时间长了,我也成了他的回头客,彼此也就慢慢熟悉了。  相似文献   

17.
年届九旬的台湾模范老人高向荣先生,既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又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著名社会活动家。他善于著书立说,并精于出版发行,在社会交往及促进两岸交流方面也多有建树,留下一串串极为动人的故事,在海峡两岸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8.
丰绍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说,齐白石当年自称:诗第一,字第二,印第三,画第四。此说影响殊远,几成定论。陈子展对此说却不以为然,也不顾及白石老人的面子,直言相陈:齐先生的画比他的字、诗、印的水平都要高,是占第一位的,他之所以把画排在最后,是有意以画来提高其诗、其字、其印。陈子展先生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白石老人怒不可遏,指责陈子展瞧不起他。不过,待风波过后,纯真如孩童的白石老人精选了上等田黄刻印赠送给陈子  相似文献   

19.
在临沂市,有一位只有一只眼睛的残疾老人,他儿子早逝,儿媳离家出走,家中只有一个被遗弃的孙女和他相依为命。为把孩子抚养成人,他以捡破烂为业,以顽强的毅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孩子送进了大学校门——  相似文献   

20.
说起“国舅”郭布罗润麒,人们或许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其实他是一位极其和蔼的老人,住在一所普通的公寓楼里。他身材魁梧,体格健壮,虽年近九旬,出门骑摩托,就像当年骑马一样威风。他的性格温和,待人亲切,谈吐坦诚,没有丝毫“国舅”的影子。他的姐姐婉容是末代皇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