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茅家梁 《检察风云》2011,(15):38-38
听到了一个笑话:不少报社最近都在突击“拓展”记者应付“单挑”的能力。想一想,也得发笑一本来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要变成武林高手,可能吗?任凭身怀绝技的教官耳提面命,反复折腾,只能拼出汗花、泪花,燃烧出仇恨来。当然,  相似文献   

2.
张明利 《法治纵横》2011,(24):20-22
当“高材生”、“公务员”遭遇对父母施暴的“忤逆子”,无疑更容易吸引公众的眼球,也更刺痛了人们的道德神经。  相似文献   

3.
“她照顾我23年,没有一句怨言。没有她,我早就没有了。”9月15日,家住新疆库车县塔运司社区的郑怀全通过电话告诉记者,说起妻子郝中华,他语带哽咽。  相似文献   

4.
“盛情”是否难却?这要看是真情.还是假情?“盛情难却”,是以“情”为基础的.比如血缘之亲、同窗之谊、战友之情等,都能产生“盛情”,这种“盛情”是真挚的,“却”之较难、“却”之不妥。对于那些“金钱朋友”,一旦瞄准了你手中的权力,为了得到他所求的目的.也能产生“盛情”,然而,这种“盛情”是虚伪的,是假情,要真“却”,若当“却”不“却”,则会上大当,到时晚矣!  相似文献   

5.
庄建伟 《检察风云》2010,(20):62-63
近期各地陆续曝光了一系列粗暴甚至以刑事手段“对付”记者的事件。种种迹象表明:舆论监督与公共权力摩擦日趋明显。日前,《新闻记者》杂志和华东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联合举行了“公权力和采访权关系”新闻法制研讨会。专家学者呼呈:不要动辄使用刑事手段对付记者,媒体有权对新闻“线人”信息予以保密。  相似文献   

6.
“老馋猫”事件暴露出来的民间慈善漏洞。正在消融民间爱心的热情,而相关监管空白凸显了民间慈善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对于“套牌车”,很多人都清楚是怎么回事,可对于“套牌学校”,很多人恐怕就不懂了,因为一所学校。一般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实体,能“套”得了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省农作物秸秆焚烧现象比较普遍,每到焚烧秸秆的时候,造成“烟尘天”,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威胁交通运输安全。尽管2008年我省已开始全面禁烧秸秆,合肥市还出台了秸秆离田和打捆收购补贴政策,但效果不太理想,秸秆焚烧现象依然严重。为何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呢?我利用工作之便,下乡走访了大量的农村居民,了解到问题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对于决定“借精生子”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线绝地逢生的希望,还是一枚难以下咽的苦果?  相似文献   

10.
《政府法制》2011,(24):7-8
“杀人偿命”,当然不是说杀了人就一定要偿命,而是指你欠别人多少,就要还多少,如果欠了一条命,就要还一条命。像邓乇娇杀邓贵大那样,因为是邓贵大咎南自取,所以邓玉娇不欠邓贵大的。这样的公正观被大多数人接受;  相似文献   

11.
年初问安排、年中问进展、年末问结果,重庆开县人大常委会实行的“一年三问”,不仅问得详细,问得具体。也“很有压力”,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昆明“血荒”,青岛“血荒”,南京“血荒”……北京前不久也出现了用血紧张的状况。全国大面积用血告急,让“血荒”这个长久存在、近期凸显的现象,再次引发公众天注。  相似文献   

13.
《法制与社会》2011,(13):61-61
常言说“姐妹情深”,但这句话日前却遭到了一对四川籍打工姐妹的颠覆。两姐妹在打工时先后成为同一个工厂老总的“二奶”和“三奶”,为了争夺“二奶”身份,妹妹设计给已经怀孕的姐姐吃了兽药“生猪催肥灵”.  相似文献   

14.
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星二代"——著名演员巍子的儿子王子义。但他却依靠自身的努力而绝非父辈的光环游弋娱乐圈。最近,他因与经纪公司的纠葛而被告上了法庭。  相似文献   

15.
高深 《中国监察》2010,(4):63-63
诸多名人都说过:时间就是生命。 人的时间状态,从总体上讲,大致可分为“忙”与“闲”两种。人们基本上就是在“忙”与“闲”的交叉转换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16.
王石川 《检察风云》2011,(20):63-63
“若小安”的潮起潮落,是一则有关风月的故事,夹杂着炒作魅影、操弄网友情感等等。实际上,打量“若小安”,我们需要更多重的眼光。  相似文献   

17.
浩子  燕园 《检察风云》2010,(22):26-27
2010年5月27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有关人事任免名单:因涉嫌严重违纪,免去吴志明的福建省林业厅厅长职务。这一爆炸性消息证实了此前一直在民间流传的吴志明被“双规”的消息,并在当地引发了—场官场震动。  相似文献   

18.
条约用语的意义模糊并非一个独立问题.通过对WTO案例的实证研究可知,“shall”与“should”在权威的公共英语词典和法律英语词典中都有多义性特征,由此导致成员方和争端解决机构对WTO诸协定中“shall”与“should”具有强制性抑或劝告性意义产生分歧,影响了WTO相关规则的法律确定性和可预见性.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国际法本身的局限性、条约用语的含义可能会随上下文而变化、成员依据其利益对国际法规则作不断变化和不一致的解读、语言模糊性等.采用规范分析方法、语义分析方法、实证研究、系统分析等方法,可以根据《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32条规定的习惯法解释规则合理、准确地选择“shall”与“should”的恰当含义.二者既具有强制性含义又具有劝告性含义,如何在具体语境下确定其具体含义,尚未被不充分的条约实践和条约法规则所证实.  相似文献   

19.
周强  曹阳 《江淮法治》2011,(4):28-29
一条信息激发了一群人的发财梦。一次“行动”导致了他们走进大狱。  相似文献   

20.
常聪 《江淮法治》2012,(2):30-31
对于“套牌车”,很多人清楚是怎么回事.即做一块假车牌挂在自己的车头.冒充别人车的牌号行驶。可对于“套牌学校”.很多人恐怕就不懂了.因为一所学校.一般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实体,能“套”得了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