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为 《法制与社会》2011,(36):190-190
“微博打拐”成为2010年的标志性事件,至今影响深远。“微博打拐”本身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面临合法性、持续性和效率性的危机,但它却标志着一种新的警务模式的尝试,对警务社会化结构的完善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如原 《法制与社会》2013,(36):214-2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时代悄悄来临。相关数据表明。当今中国的网民已经高达八亿多,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网络发展之迅速令世界惊奇,网络的发展加速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加快了地方信息的流传,也衍生了一些新的行业。如电子商务、网络商城等,这给社会提供了一部分就业机会,但也使得一些问题逐步突显出来。如群体性事件,借助网络的传导功能扩大其影响,使本来复杂的事件变得更加难以处理。为了合理处置群体性事件,避免不知情群众被利用,政府必须加强对网络利用的控制,从思想上重视网络上传播的群体性事件,建立完善的网络信息监督制度.及时快速的应对群体性事件,并且联合各大媒体,对群体性事件有效合理的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3.
"微博打拐"卓有成效,这固然是公民力量的一次喷发,但这还不足以为"微博打拐"欢呼雀跃,更不值得让救人的功绩掩盖"微博打拐"的漏洞与弊端。拐卖妇女儿童人皆恨之,以至于人  相似文献   

4.
网贴、QQ群、论坛、微博,从个人倾诉到集体发泄,再到媒体轮番报道,阴性艾滋病传闻最终成为一个“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5.
微博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其在舆情和群体性事件的转移扩散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呈现出明显的微博因素,微博参与应对群体性事件具有角色优势。因此,必须从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培养微博意见领袖;与传统媒体有效互动;提高公职人员媒介素养等方面入手,提升运用微博应对群体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博以其草根性、原创性、实时性、快捷性等诸多优势条件,正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此同时,各地公安机关与时俱进,纷纷开设公安微博。通过公安微博,发布警务信息、接受报警求助,使原本有些闭塞的公安信息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发布,和谐了警民关系,减少了因群众不明情况引起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促进了社会稳定,对公安工作起到了巨大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庄里 《法律与生活》2010,(19):17-17
201O年9月10日,又一起“钉子户”自焚的悲剧在江西省宜黄县发生。事件发生后,钟家被烧伤的三人在燃烧现场的图片等相关情况迅速被传到了网络上。此后,有记者在微博上“直播”事件进展,钟家最小的女儿钟如九也开通微博来公布最新情况。  相似文献   

8.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新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发展也越来越复杂多样,对人民的生活、政府的行政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目前,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看法依然存在较大争议,人们对其没有一个较为客观和完整的定义,这些都给政府进行有效管理和网络改革提出了难题。  相似文献   

9.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网络群体性事件"成为了新名词,但它的本质不过是一种民意表达的基本表现方式。本文指出政府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应该由"不适应"到"适应",只有正视网络群体性事件才能有利于我国民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严州夫 《检察风云》2011,(21):20-23
微博起源于美国,在中国兴起可以说是由积聚了众多名人资源的新浪微博所引领。最初她不过是充满个性的个人信息传播渠道,但经过两年的发展,俨然发展成为一个越来越具有公共影响力的平台。 微博的发展不仅限于能让受众第一时间获知消息,参与信息的讨论,影响社会舆论走向,在诸多具体事件中,微博也都显示出对事件走向的直接影响力。事实证明,反腐,正成为微博的一大亮点。微博反腐,可谓风生水起。  相似文献   

11.
年终岁末,各种年度评选纷纷亮相。近日,2010年互联网十大热词完全榜单出炉:微博、上海世博会、给力等入选。而在此前的2010中国微博十大事件评选中,宜黄强拆微博直播、“我爸是李刚”惹众怒;厦门警方微博破案等事件热力入选。  相似文献   

12.
医疗事故、产品责任、交通事故这些侵权事件几乎每天都在发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网络融入人们的生活,各种新的侵权纠纷类型不断出现。近年"人肉搜索""河北艾滋女"等新型侵权事件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从高空坠物到产品质量损害,从医疗损害到交通事故,从网络诽谤到环境污染……面对发生在身边的侵权行为,人们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新闻事件一发生,网络上就有图像,有视频,有报道。公众对这些“网络传播”将信将疑,时常在转发之时要求“求证”。微博更多地充当着“爆料”者的角色,记者则不再是新闻的发现者,而是“查证人”,如何通过深入调查求证事实,便是记者的责任了,  相似文献   

14.
微博打拐在兴起之初实际上就已经“异化”为微博打乞,“全面禁止儿童乞讨”的倡议缺乏对儿童权利的应有尊重。对于强迫型和牟利型儿童乞讨现象,当然应当严厉禁止,包括对情节极为恶劣者适用死刑、剥夺监护权等方式,但是对于自救型乞讨,显然难以也不应当采取严禁的立场。如果不对滞后的儿童保护机制进行变革,儿童群体性受害的恶性循环就难以避免。有效的儿童保护机制是社会转型的稳压器,完善儿童保护机制不仅仅是儿童保护的需要,也是平稳完成社会转型,维系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的需要,期待微博打拐能够成为我国儿童保护机制变革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微博是互联网应用技术变革,信息通信技术日益成熟的产物。自2009年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以来,中国各大网络媒体相继开通微博功能,上微博成为时尚潮流。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和官员纷纷开通微博,并实名认证,与网友主动交流,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公布相关信息,应对各种网络事件。  相似文献   

16.
“导演鄢颇被砍”成为近期超越了娱乐圈的社会事件。6月8日,鄢颇被多人尾随砍杀,手段非常残忍;6月9日,导演陆川在微博披露此消息时,暗示这与黑社会势力有关;接着演艺圈人士指出,鄢颇被砍系因“泡妞所致”,因恋爱问题惹怒了女方的前男友;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的诸多重大公共事件中,微博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这些事件中,微博还发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谣言借助这些点击率高的事件插上了翅膀。有的谣言则制造了事件本身  相似文献   

18.
周筱,这个名字对于那些经常关注网络的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他将"中石化天价酒事件"、"卢美美事件"、"‘湾仔码头’速冻食品事件"、"儿慈会48亿元事件"等多个爆料发表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应。2013年1月25日,周筱通过自己的一条微博将铁道部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公布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的两份购买合同:两年内向中标方太极计算机公司购买设备超2  相似文献   

19.
微博兴起,从平民到精英,从白领到官员,人人争戴"围脖"。作为一种社交工具,因其表达的便捷和沟通的方便,已经超越了其作为一种工具和平台的技术意义,而改变着中国的舆论传播生态和言论生态。转发影响时事,围观改变中国,评论推进改革,从曝光腐败到打拐慈善,微博在中国政治的发展、制度的推进、官民沟通和影响公共事件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自互联网革命以来,互联网的技术创新和形式革新此起彼伏,没有一天停止过对创新的追求。但似乎从论坛到博客,从Web1.0到Web2.0,没有哪一次网络技术革新像微博这样对社会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五联网成为社会舆论场的重心,网络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其不仅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且也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因此,探讨网络公共事件的特征,把握网络公共事件的性质,厘清公共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演化要素,妥善地应对各类网络公共事件,提高地方政府应对、处置、引导和管理网络公共事件的能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