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富裕村里的“穷”支书潘满庆在左云县,距我省首富村上张家坟村不远,有一个下张家坟村。这个村比较富裕,1994年人均收入2.2万元,集体在银行存款1093万元。然而这个富裕村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吴兴有却是"小气"得有名。有人说他犟得不通人情,有人说他是...  相似文献   

2.
高铭 《支部生活》2010,(7):19-20
“文山州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多措并举抓好重点村、难点村的整治,确保了重点村、难点村的成功选举,是本届换届选举工作的一个重点和亮点。”6月11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黄宏伟在该州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总结会上说。  相似文献   

3.
齐夫 《前线》2013,(8):85-85
领导干部的一个基本功,是会说“老百姓的话”,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 毛泽东很会说“老百姓的话”。他学识渊博,满腹经纶,却一向注重说话深入浅出,善用俚语村言。  相似文献   

4.
呼声与建议     
《正气》1998,(1)
呼声与建议农村干部﹃近亲繁殖﹄现象应制止近日一位朋友对我说起农村干部“近亲繁殖”之事,他说,有一个村党支部书记既是村会计的姐夫,又是村委主任的联姻亲家。时下,确有一些村的干部“亲戚化”。村党支部书记在选拔和任用干部时不是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而是拉帮结...  相似文献   

5.
走进西和村     
金鸿 《支部生活》2010,(3):35-35
有什么样的村干部,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村风村貌,就会影响着一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难怪群众形象地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支部看书记”。在对武定县狮山镇西和村多次调研后,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村级党组织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的含义,引发了我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更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走进今天的玛沁县当前村,人们看到的是牧民实现定居化,冬春草场实现围栏化,牲畜实现棚圈化,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的景象。200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825元。这个曾经雪灾频繁、交通不便、文化落后、生活贫困的当前村,是怎样旧貌换新颜的呢?当前村村民们自豪地说,因为我们有一个具有良好作风的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7.
沧源佤族自治县勐省镇和平村是一个佤族聚居的村寨。近年来,在村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和平村生产得到快速发展,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的收入一年比一年多,生活一年比一年好,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好的村党总支书记李永军。”  相似文献   

8.
李克军 《奋斗》2006,(4):54-55
前些日子,中央各大媒体连续报道了天下第一村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的先进事迹。记得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来参观学习的村党支部书记问道:你这里搞得这么好,我那儿怎么不行?吴反问:你干几年了?答:三年了。吴语重心长地说:你才干了三年,我干了48年,由此我联想到,一个乡、一个县,乃至一个市,要实现持续发展,人民富裕,  相似文献   

9.
元家龙 《先锋队》2013,(11):20-20
中秋节前的一个晚上,河南省焦作市豫剧团在阳城县固隆乡府底村举行首场演出。根据舞台两侧悬挂的巨幅对联的内容,人们便一下子猜出这台戏是个人出资请唱的。当人们得知东道主是府底村青年于向军时,便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有的说他是个傻子;还有人说他是个冷货,窍不够使。然而,多数村民却有着共同的看法,他们竖起拇指说:“于向军致富不忘记乡亲,自己掏钱送戏下乡,是好样的。”  相似文献   

10.
田雄 《北京党史》2008,(5):40-43
2008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们韩村河村创业发展30年。回顾我们韩村河村创业发展30年的经历,那真是有千言万语想说出来,凝聚成一句话就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是好。总结我们韩村河村创业发展的30年,概括起来,主要做了三件大事,一是创建了一个大型现代企业集团——韩建集团,  相似文献   

11.
听说通州区张家湾镇苍上村党支部通过结“科技亲”,由一个贫穷落后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8月2日一早,记者驱车到该村实地采访。在村党支部书记张志文的引领下,记者来到村北头的蔬菜大棚种植区。这里的大棚一眼望不到边,显得格外壮观。张书记介绍说:“目前这里有262栋大棚,种植面积达550亩。”  相似文献   

12.
庞亚峰 《实践》2011,(7):24-24
这里曾经是一片广种薄收的土地,百姓对发家致富充满渴望;这里曾经是一个因乱而闻名的村庄,一年四季群众上访事件接连不断。然而,当你今天再走进赤峰市松山区穆家营子镇北洼子村,看到的却是一片富足殷实的景象;几千栋日光温室鳞次栉比,一台台自动卷帘机有序升降。群众说,改变北洼子村面貌的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村党总支。  相似文献   

13.
走进嘉峪关市新城镇泥沟村,巷道笔直干净,民居排列整齐,住房宽敞美观,呈现出一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景象。村民们说,泥沟村能有今天,多亏了他们有一个好“领头雁”——芦学勤。2002年担任泥沟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芦学勤践行共产党员的宗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引路人”、“探路人”和“贴心人”。  相似文献   

14.
金秋时节,广袤的贵南草原牛羊成群,清澈蜿蜒的茫曲河静静流淌。从龙羊库区移民搬迁来的加土乎村就坐落在美丽的茫曲河畔。当谈及加土乎村这几年发生的巨变时,人们总是感慨地说:“加土乎村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关键是有一个有着超前眼光和发展思路,勇于接受新事物,带领群众干实事的好支部。”  相似文献   

15.
村“两委”即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一个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一个是村民自治组织,两者开展工作的主要依据分别是:1999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1998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据此,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力量,村委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自治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顺利进行。应该说,绝大多数村“两委”都能自觉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村委会能主动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  相似文献   

16.
忙罢秋收,在汝阳县城关镇武湾村一个连一个蔬菜大棚内,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党支部书记李二朝高兴地说:“俺村种的蔬菜,除了满足县城居民供应外,还销到周边市县了!”  相似文献   

17.
一位农民说:“我们村选举时,一天早上,我一开门,两条烟从门上掉下来砸在头上,烟上还拴着纸条,要求选谁不选谁……我们村有两个候选人,一个给了我一条春雷烟,一个给了我两条;我家总共3张选票,给一条烟的投一票,给两条烟的投两票……”  相似文献   

18.
《党史博采》2006,(1):F0003-F0003
在兴隆县挂兰峪镇十里八村.提起金山子党支部书记管海荣这个名字,无人不如无人不晓.有人说他是顶呱呱的农民企业家.也有人说他是能经营善管理的经济师.但他更是一个知难而进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9.
下六户村是吉木萨尔县二工乡头工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吉木萨尔县以东20公里处。全村现有村民63户,其中汉族30户,回族1户,维吾尔族29户,乌兹别克族3户,总人口347人。共有耕地2200亩,人均耕地6.3亩。改革并放前,下六户村是一个贫困村,村里绝大多数是贫困户,随着农村承包责任制的推行,现在全村95%以上农户基本脱贫。1992年全村人均收入1100元,1993年达1300元,在乡政府的资助下,全村村民集资盖起了有7间教室的小学和文化室,孩子上学可以不出村。谈起这个不小的变化,村长司马义和村党支部书记黑英同志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是…  相似文献   

20.
张玉明 《求贤》2009,(8):20-21
人们常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当一个干部有良好的素质作底蕴.则他的能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如果一个干部素质低,即使他具备某方面较强的能力.也会被其素质所扼杀,不但不能为社会所用.反而会成为党的事业的障碍。因此,要适应新形势要求.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关键要从五个方面提高村干部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