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现实纲领与远大目标的辩证统一,是我们党的一贯原则。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在现阶段,我们党的纲领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内容和目标。第一个层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二个层面,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个层面,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党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本体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张一兵在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道路上,邓小平是再一次将社会主义重新回落到现实土地上来的人。他从社会经济的历史进程着眼,从作为中国现阶段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物质基础和社会生产力出发,真正地使我们的思路回到了...  相似文献   

3.
今年五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举行学术讨论会,讨论的主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其中主要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会上,重点讨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现将有关此问题的观点汇集整理如下。一、明确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大家一致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当前,搞清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划分,明确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当前国情最科学、最基本的概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和我们党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正确分析当代中国国情后做出的科学判断。在党的十五大上 ,江泽民同志又重申并强调了这个理论 ,深化了对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对于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全面推进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我国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现实基础”  在我们这样一个东方大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硕成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邓小平找到了一条科学而有效的理论创新路径,即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为理论创新找准逻辑起点和思想基础;立足于中国现实国情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实践,为理论创新确定思维出发点和客观载体;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中吸取创新的营养,为理论创新找到源泉和动力;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文明成果,不断拓展理论创新的路径,为理论创新注入新鲜的外生活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指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和两大观点。四个层次即:本质——特征——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从社会功能角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从社会结构角度认识社会主义特征,从社会模式角度,提出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两大观点即“时空观”和“发展观”,从“时空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什么样的阶段,从“发展观”把握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对中国现实的国情和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对这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邓小平思考问题的立足点,也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我们的社会主义还不够格邓小平总结“文化大革命”时说,“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中国的停滞和落后,“迫使我们重新考虑问题。考虑的第一条就是要…  相似文献   

8.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思维田洪举党的十五大确认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从而引发了我们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思维。新思维的立足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告诉人们,我国的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的统一是特色理论的价值观李新华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客观关系,即客体属性和主体的客观需要的适合、接近或一致。价值是客体属性和主体需要的辩证统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虽然没有关于价值问题的系统阐发,但其整个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要深化和拓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就要对初级阶段的发展规律、发展目标、发展步骤进行研究和估量。而要进行这样的研究和估量,就必然涉及到初级阶段延续的时间,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始点。对于初级阶段的起点,毫无疑义,都同意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也就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之时开始,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统一的。而关于初级阶段的终点,现在通行的提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目前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把握上存在的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认识的片面性导致的。实际上,社会主义是多种规定性的辩证统一。具体说来,社会主义是客观规律和历史定位的辩证统一;是实质和名称的辩证统一;是“够格”与“不够格”的辩证统一;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是成绩和问题的辩证统一;也是感性和理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加深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认识沈宝祥十五大报告强调,中国现在处于并特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十五大报告对一系列理论和实际问题所作回答中最重要的一点。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必须正确理解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加深对我国基本国情的...  相似文献   

13.
“国情”曾经是个很时髦的词儿。想问题,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事情,要符合中国国情,这当然有道理,及至现在,这样的思路也无可厚非。但在中国入世以后,我们有必要对“国情”作一番再研究和再认识。“国情”是什么?望文生义,是指中国的现实情况;结合当时提出这个概念的时代背景,是指中国处于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实际情况。由于是“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发展是很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不是几年、十几年就可以结束的,即使从现在算起,恐怕也还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要从我国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出发。我国社公主义初级阶段在生产关系、政治和思想等上层建筑诸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归根到底是由我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对于我国的生产力,要从两方面去看:一方面,经过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社  相似文献   

15.
江雯 《瞭望》1987,(14)
赵紫阳同志最近多次强调,要明确一个认识:“中国现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这个提法,最早见之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后来,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对这一提法予以肯定,十二届六中全会再次重申。  相似文献   

16.
思想路线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由党的性质及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表明:坚持实事求是是取得伟大成就的前提基础,脱离实事求是是遭受挫折和失败的关键因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摒弃盲目自大、急于超越的心理,以及脱离客观实际的本本主义等问题。正确认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状,有的放失地选择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式,以求真务实的实践,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才能为梦想转变成现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去年十一月第十一次讲座中,我讲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规定性。这一次我想讲讲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学的问题”。由于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问题的研究也处于“初级阶段”,所以,今天所讲的还只能主要是方法问题。(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时间上不复盖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在空间上不复盖世界上一切国家,因此与会社主义历史阶段相比,它是  相似文献   

18.
齐艳娟 《学理论》2009,(24):7-8
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追求,它的实现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是终极性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统一的过程。人的自由发展的最终实现是在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状况下,我国提出“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从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继承和发展;从现实逻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问题和现实导向的内在发展要求;从理论逻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历史和现实发展中逻辑自洽的辩证统一;从三者的整体逻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历史、空间和实践宏大叙事的必然发展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杨苏 《理论探讨》2007,3(1):9-12
邓小平在设计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特别在发展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创新中体现了“时代特征”与“中国特色”的高度统一。邓小平在15年前的“南方谈话”中,运用“优选法”确定社会主义的判断标准,运用“排除法”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运用“比较法”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运用“对照法”强调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运用“警示法”把握初级阶段的政策导向,运用“激励法”抓住初级阶段的发展机遇,运用“辩证法”解决市场经济的根本属性,运用“实证法”建立市场经济的实践基础,运用“渐进法”完善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在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方法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