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惠芬  耿华 《奋斗》2005,(1):17-17
随着国企改革不断深入,力度不断加大,企业迫切需要重视和依靠职工这个改革的主体。企业改革在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改革观,在行动上做到以人为本,通过以人为本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实现企业持续有效发展,一直是企业理想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琼 《世纪桥》2008,(3):17-18
改革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政府改革是当前改革的重点。政府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的理性决策。顺乎民意,建设服务政府,解决老百姓关注的公共服务问题,是众望所归的民心工程。而且建设服务政府,已经被确定为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政府转型过程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确保政府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朱卫东 《唯实》2011,(5):29-30
改革发展有立场问题,立场问题是根本问题,是大是大非问题.改革发展立场决定改革发展观点和方法、道路和方向、手段和目标.要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发展观,反对"官本位"改革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改革,既不是局部范围的突破,也不是改革停滞不前,而是带有全局性、综合性和战略性的改革。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是解决改革开放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澄清错误认识,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共同发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夯实体质机制基础;找准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用新的思路机制着力解决分配不公,政府的公共服务等问题,健全完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5.
中央对改革持坚决态度并强调: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证。要使改革进一步走向成功,就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改革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李英田 《理论文萃》2005,(6):36-41,57
从目的范畴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即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一切以人为目的,摒弃传统的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义倾向,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事实上,这也正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坚持的根本方向和根本原则。因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高等教育改革仍然滞后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必须深化管理体制、院校建制、教学体制改革,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8.
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为标志.中国改革的第一个30年“这一页”已经掀过.开始进入下一个30年的新阶段。下一个30年.历史赋予中国所承担的.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式”的改革,包括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环境制度改革。这“五环式”改革,环环相扣,共进共荣。完成此任务,恐怕还需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及其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面临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轨道上引领到建设现代化的正确轨道上来,为此,首先必须把“发展”的旗帜高高树立起来。在全球化的时代,发展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民族国家关起门来自己就可以“搞定”的事。中国“发展”的特殊性需要“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是硬道理”的丰富和发展,其理论意义在于使我们理解“发展”不是“运动”;发展不能由行政力量来主导;“发展”的绩效是检验改革成果的标准。因此,科学发展观必将开拓一个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虽然党中央提出国有企业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已经多年了,但时至今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得并不是很顺畅,原因在于对于国有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进行改革等问题没有达成共识。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达成改革共识、明确改革目的、汇聚改革力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经济原因、法制原因和政治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国资民资互补共进、共同发展,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混合所有制企业在遵循公司治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黄刚 《实事求是》2013,(2):30-34
改革、发展、稳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组基本范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在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实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的宝贵经验。“改革发展稳定”范畴就是对这一经验的科学抽象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观、发展观和稳定观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深化了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万众瞩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标志着中国新一轮改革大幕正式开启。大会闭幕后,从中央到各地纷纷召开会议传达三中全会精神、讨论改革内容和方向等。值得肯定的是有关部门为尽陕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决定表明了支持深化改革的决心。可是,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项改革方案的落实关系到社会发展的方向。中央各部门作为各领域最高权力机构,制定出的改革方案将会对本领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要坚决防止为“改革”而改革,将“改革”变成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当前干部制度改革存在着单项改革不够完善和多项改革不够配套等问题。以“和谐发展”观为理论基础深化干部制度改革,需要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八字方针,配套改革,整体推进,即民主推荐干部、考试储备干部、考察选拔干部、定期任用干部、任期管理干部、民主监督干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是推动农村新一轮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的行动纲领。《决定》提出的以农村土地流转为重点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第二次伟大改革,新一轮伟大的农村改革必然需要亿万农民的积极参与,而开展这一群众性的伟大改革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决定》精神和农村农业发展规律,走有序,有效,快捷,全面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健推进的一条基本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自觉性,在实践中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统一,是对领导者的重要要求,是实现建功立业之必备,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6.
广东改革过程是在市场条件可变的背景下展开的 ,这就决定了广东市场化改革过程只能是一个非平衡的过程。渐进改革的过程特征 ,又决定了广东市场化改革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照搬现成市场机制的过程 ,而是一个在矫正传统市场缺陷中 ,不断进行现代市场创新的过程。改革开放 2 0年 ,广东作为一个具有相似与互渗的人文地理特点的经济区域 ,成功的市场转型发展 ,对于论证市场改革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实证资料。总结广东市场化改革过程的经验 ,对认识 2 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及更好地指导我们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司朝阳 《学习论坛》2004,20(3):47-48
中国司法制度的改革是源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司法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在人民法院的人事制度和审判制度方面。中国的司法制度改革要朝着司法独立 ,法官职业化和精英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总体是渐进的,但在局部、速度、性质乃至胆略上,都包含着一些激进的因素.这些激进因素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宏观渐进的改革需要微观激进开辟道路.中国未来改革中,要将渐进与激进配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成志  焦春红 《世纪桥》2009,(13):61-6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现的核心,全面正确理解“以人为本”,是践行“以人为本”的前提和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现阶段,“以人为本”中的人既不是指少数人或所谓的既得利益集团,也不是泛指所有的人,而是具有特定内涵。具体来说,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具有一定对应性。以人为本就像人民的“幸福之树”,她即需要强基固本和不断生长。也需要科学管理和铲除病虫害。要全面、正确理解和把握“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四不原则”。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有着坚实的现实基础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当前应突出坚持以农民为本、以共享改革成果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深化改革还必须坚持全面的改革、协调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改革,不断消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使社会内在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进一步迸发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