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警察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职业。公安民警作为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可预见的与不可预见的风险。警察职业本身就是高风险职业,执法面临的风险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开展执法就有危险,较高的执法风险意识和执法风险应对能力是警察开展执法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打铁先要自身硬,先从自身执法风险评估做起,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避免民警伤亡的发生,降低警察职业风险,确保警察执法安全。  相似文献   

2.
警察是一种高风险职业,不安全的工作环境和高强度工作任务使民警时刻面临危险。现阶段,我国警察安全防范意识和排除职业风险能力不足,这不仅是由于警察职业安全保护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更主要在于警察安全文化建设十分薄弱,民警安全观念严重缺乏,对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宣传力度较低等,从而导致对于警察职业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水平低下。因而,构建警察安全文化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警察培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培训科学的实施程序可分为三个阶段:警察培训需求分析阶段、警察培训设计与实施阶段、警察培训后管理阶段。警察培训后管理阶段即警察培训的效果分析阶段,主要包括警察培训后成果的转化、警察培训评估、警察职业生涯管理、警察培训后的风险防范等。  相似文献   

4.
警察队伍的职业保障问题是警察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当前面临着物质待遇不高、职业风险防范不到位、职业荣誉感不强、警察职位晋升空间狭小等现实困境,解决的出路包括:既要提升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内部制度的精细化与合理性,更要强化外部保障机制的作用,健全相应的救济机制,使制度真正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5.
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是指警察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危及警察生命安全及健康事件的可能性。与其他众多职业相比,警察工作具有高强度、高风险,积劳成疾以及执法过程中偶发的暴力抗法甚至袭警事件都是警察职业安全面临的风险隐患。德国在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的保障工作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如强化职业心理素质训练,注重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等。加强我国公安民警职业安全与健康保障需要从立法和制度保障上下功夫,同时各级警察机关以及民警自身也要重视相关训练。  相似文献   

6.
如何加强警察在警务工作中的安全防护,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成为目前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弥补传统的警察职业安全管理不足,引入并借鉴其他高危行业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借鉴企业安全文化理论和实践成果,加快建设警察安全文化,重塑警务安全理念,完善警察安全制度,落实装备保障,强化职业安全教育训练,突出警察安全执法行为培养,不断提高警察执法人身安全防护能力,是预防和控制警察职业安全风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警察违法犯罪行为主体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警察违法犯罪既有警察人格因素导致的内在风险,也有制度因素、社会因素、工作因素、婚姻家庭等造成的外在风险。建立一套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专家绝对评分法的风险评估方法,结合警察违法犯罪风险的单项指标、风险水平折线图和警察违法犯罪风险四分图等,对警察违法犯罪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环境中,风险防范机制已成为反腐倡廉、加强企业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和经常性工作,企业通过设置风险评估岗位或风险防范流程开展对风险因素的识别、规避和控制。检察机关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针对企业决策、执行以及其他职权行使中遇到的容易滋生职务犯罪的环节和问题,适时提出防范治理对策。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预防与企业风险防范机制相比,原理趋同,效果相通,其方法更应互用。职务犯罪预防的职能侧重作用于人,风险防范机制的要求侧重作用于事,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9.
警察职业风险包括人身损害风险、心理疾病风险、执法责任风险、社会保障风险等警察职业经常面临的风险。各种警察职业风险的防护制度致力于解决警察在行使公权力与保障自身权益之间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对等的矛盾。借鉴国外警察职业风险防护制度的经验,建议通过完善警察依法履职的法律保障、建立独立的警察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警察执法信用制度、健全警察职业安全保障体系和强化警察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保障警察执法权益,降低警察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监狱人民警察高压力的工作性质,使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的警察个体比其他职业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目前,我国监狱警察获得的支持和关怀远远低于其自身需要,国内有关监狱警察职业压力和心理帮助的研究也并不多,而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狱警察心理帮助系统,就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1.
警察滥用职权行为是指警察机关及其警务人员行使的职权在法律范围内,其形式上具有合法性,但职权的行使却违背了法律授予这种权力的目的。警察滥用职权行为是对国家法律权威的漠视与挑战,是对法律秩序的破坏,是对政府权力威信的损害,是对警察机关自身形象的毁损。警察滥用职权行为从不同角度可以作不同的分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防范警察滥用职权行为的发生,一是将严格依法办事转化为警务人员内在的职业信念与外在的职业行为,形成良性运行的职业习惯;二是提高滥用职权行为违法或不当行为的责任成本,增强法律责任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三是压缩自由裁量空间,细化执法程序,制订执法行为的评价标准,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2.
“职业枯竭”是指在工作重压之下的一种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称工作倦怠。其基本特征表现为:身体疲乏、心智空虚、情绪冷漠、成就感丧失、人性化淡漠和行为上攻击等六个方面。作为一种高应激、高对抗、高危险的的职业,警察职业所带来的公众压力多于其他行业,在各种职业中,警察位列职业枯竭之首。警察产生职业枯竭的原因主要有角色间冲突、付出与回报失衡和执法环境不完善。解决警察职业枯竭问题,主要应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我国警察职业任务紧张、职业情感认同和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为公安机关管理实践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调查表、职业紧张量表的职业任务维度、基层民警职业认同量表的职业情感维度和职业倦怠量表在警察行业中的修订版本作为测量工具,对B市公安机关442名民警和辅警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职业情感认同的中介作用。结果:验证了警察职业任务紧张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假设模型。职业任务紧张对职业倦怠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对职业情感认同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797, p<0.001; β=-0.442, p<0.001);职业情感认同对职业倦怠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07, p<0.001)。结论:警察群体职业任务紧张水平对职业倦怠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警察职业情感认同在职业任务紧张与职业倦怠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因政府决策不当而导致的社会稳定风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当程序是塑造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合法性和正当性的基础,秉承科学与民主的进路,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程序这一范畴,从法理学视域进行阐释和制度建构,旨在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由于政府决策失误诱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提升政府风险决策的科学性与正当性,服务于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警察在涉枪案件临战处置中武器的使用是有风险的,这些风险与警察使用武器的法定性、强制性、战术性等特征有直接联系;警察武器使用的风险主要有执法风险、心理风险、武器操作风险、战术风险等;其应对措施主要有警察应合法、合理、有效地使用武器,为执法警察开展法律咨询协助,进行战术心里训练,提高民警危险评估能力,积极树立防范意识等。  相似文献   

16.
警察职业情绪管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是一种高应激的职业,警察是典型的"情绪劳务工作者"。在警察队伍中开展情绪管理,使警察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情绪管理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警察情绪管理方式有:一是警察个体自身情绪管理;二是警队管理者对警察情绪的管理;三是警察组织情绪管理。情绪管理,不仅有助于警察的身心健康,也将会对警队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警察职业训练在警力形成中起着关键性和基础性的作用。目前我国警察职业训练已经成为警察教育工作的重点,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其地位、性质认识的模糊和对其规律缺乏了解,往往把警察职业训练变成学历教育的浓缩,影响了警察职业训练的效果和声誉。警察职业训练从性质上说,有些类似范围扩大和内容深化了的传统师徒制。警察职业训练在开展过程中对训练内容的选择、安排和更新应突出实战性和针对性,训练中宜采用以案例讨论、分析为主的互动式训练方法。要根据警察职业训练性质建立相应的训练模式,并据此对各种训练资源进行科学配置。  相似文献   

18.
警察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在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打击和预防犯罪方面起着其他职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基于国家强制力的坚强后盾,警察职业的权力比其他权力更具有扩张性和膨胀性,直接触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为保障公民权利,应以法治的理念审视我国警察职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警察教育价值理念,指导我国警察职业教育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19.
警察文化作为一种警察组织群体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业文化,其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公安院校是培养合格人民警察的主要阵地,加强对学生进行警察文化的培育是至关重要的。公安院校学生警察文化的培育包括对学生进行人本观念、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知识以及个体社会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警务组织的工作任务正在偏离警察的职业功能,全社会的服务功能有向警务机关集中的趋势。警察应当从非警力服务中解脱出来,由警察来对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不现实的。警察组织减少非警务活动,实际上就是权力和职责的严格回归。警务改革要从理论上正本清源,彻底转变警察治安权力独揽的旧理念,从根本上回归民权本源上来。我国警察还权于民,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构想来实现:创建具有一定警察权的辅助警察;赋予其他行政部门部分警察权;设立行业警察;保安公司与警察机关脱钩并使之产业化;开放私人侦探;建立民间义务治安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