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实践"直接现实性品格"的真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实践作为检验和实现真理的根本方式,其本质特征是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理由之一是:就实践方式同理论或认识、逻辑证明、感性直观和客观对象的比较来看,它们都没有这种特征。因为理论或认识只有间接的现实性,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逻辑证明也只具有间接的现实性,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感性直观只有直接现实性而不具有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客观事物只具有物化结果或物化过的结果的直接现实性,而不具有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理由之二:就实践方式所具有的唯一最终性、直接现实性、社会全局性、反复无限性等特征来看,它们都根源于这种特征。因为,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使实践在检验和实现真理时具有了唯一最终性;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使实践具有了反复无限性;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是实践的社会全局性的前提和基础;创造物化结果的直接现实性是实践“直接现实性品格”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实践观奠定了经济伦理的人性论基础,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是“现实的个人”,同时也是经济伦理的主体,现实的个人是自然与历史、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从根本上冲破了经济人崇拜的迷雾;马克思的实践观彰显着直接现实性和普遍性的双重理论品格,从根本上弃绝了一切从抽象原则上寻找经济伦理生成与演进的唯心主义路径,同时突出了经济伦理的革命性与批判性功能,指明了经济伦理的根本价值取向。把握马克思实践观的经济伦理内涵,对我们构建当代中国市场经济的伦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必然造就现代化的人。而现代化的人必须具有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所谓思维方式,是指人们对客观世界和关于客体世界的知识系统的同构,是主体的感性活动与理性活动的历史积淀。主体按照需要在改造客体活动中使客体发生变化,这个...  相似文献   

4.
(一)建立新的思维座标——历史必然,现实要求 所谓建立新的思维座标,也就是确立生产力标准为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具体说:“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这个新的思维座标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历史和现实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理 论之所以是理论 ,是因为它是以理性形态显现出的对客观事物规律性、必然性的认识。一个理论 ,尤其是科学的政治理论的理性本质 ,是“理论的”和“现实的”统一体。“对于精神的本性来说 ,是最重要之点 ,不仅是精神自在地是什么和它现实地什么之间关系 ,而且是它自知是什么和它现实地是什么之间的关系 ;因为精神基本上就是意识 ,所以这种自知也就是精神的现实性的基本规定。”(1)“理论的”是指它是对以前相关理论的合理性的继延 ;“现实的”指它是从实践需要出发 ,从现实感性材料中提炼、升华而致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本质一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辩证唯物论的这一基本观点,要求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加任何主观成份,并通过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就是实事求是。这就是说实事求是以辩证唯物论作为自己的哲学基石,与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实事求是是主体认识客体,发展真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要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主体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活动,即实践。实践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和纽带。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去接触客观物质世界,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运动、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白琼  李建珊 《求实》2004,55(6):37-40
客体的“属人性”是客体区别于客观存在的本质属性。客体的生成与主体是同时的 ,没有主体也就没有所谓的客体。客体是人类带有目的性的认识活动的选择结果 ,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生活需要制约 ,经过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研究目的、领域文化素养的研究者选择 ,并经过理论渗透 ,最终带有作为科学认识主体———人类的深刻印记。强调客体的“属人性”有助于理解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所谓道德法律化,广义上它是指道德实践理性向法律工具理性颤变的历史形式;狭义上是指突然性道德规范向法律规范直接转型的现实规定。突然性道德规范按其特性可区划为禁忌性、准可性和指限性规范。禁忌性规范是对人们失当或反理性行为的否定,如“切勿偷盗”、“切勿伤害他人”等。准可性规范是对人们正当权利行为的肯定,即对人们各种亚文化活动以及隐私行为的肯定。指限性规范是对人们“必须如此”的义务要求,如瞻养父母、爱护公物等。这三种道德规范一旦得到国家权力机关的认可,便形成了禁  相似文献   

9.
我认为,在党的思想路线中,有必要加进生产力标准的内容,理由如下:一、历史上的先例所谓历史上的先例是指:党的思想路线从确立到实践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党依据新的认识,对思想路线不断加以丰富和充实,使之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从而把它推到更高的境界。“思想路线”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毛泽东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在批判那些“被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的空洞乐观的”思想束缚住头脑的同志时指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对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研究、认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现实性,分析陈独秀的这些认识和思想,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必须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也明确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