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美国金融体系开始,世界金融海啸迅速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传导,给大陆台商带来了严重冲击,其经营产生重大困难。大陆和台湾有关方面都巳伸出援手,“抢救”台商,重振经济的行动正积极展开中。  相似文献   

2.
檀江林 《台声》2002,(10):12-14
台湾新当局上台两年多来,治理经济无方,却不断制造事端,加剧两岸政治形势紧张化;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却顽固阻碍两岸直接“三通”,将台湾经济一步步推向沉沦的境地,不仅是台湾、更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罪人。岛内经济仍在恶化台湾民间投资和消费持续低迷。台湾“行政院主计处”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厂商投资态度趋于保守,今年上半年岛内民间投资衰退11.5%。“主计处”因而大幅向下调整全年民间投资预估值为0.65%,显示全年将毫无增长。这是台湾去年民间投资衰退二成九以后,经济增长仍呈“停滞状态”。今年上半年台湾民…  相似文献   

3.
李立 《台声》2008,(9):40-41
最近一段时期,台湾油电价格调涨、股市下跌、通货膨胀严重等等,台湾经济持续低迷,未见“马上好”。这一切都考验着马英九当局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那么,台湾经济的现状怎样?台湾当局应采取何种因应之道提振经济?本文试就此作分析。  相似文献   

4.
邱立本 《台声》2004,(4):6-9
近年来,台湾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甚至出现战后以来罕见的经济负增长窘境。对此,台湾岛内有舆论认为,是大陆“磁吸效应”造成两岸经贸关系过密的后果。然而事实却正相反。两岸经贸关系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日益成为台湾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自2002年以来,两岸经贸往来已进一步成为  相似文献   

5.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1,(10):4
在台湾当局领导人内外交困,台湾经济持续恶化,引起岛内民众强烈不满和恐慌的情况下,台湾“经济发展咨询委员会”开了一个月,于8月26日收场。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冲破台湾当局的阻挠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包括台湾工商界在内的台湾各界人士提出的“积极开放两岸经贸及投资”,“积极推动两岸通航”的强烈呼声,作为“经发会”的共识得到了确认。李登辉“戒急用忍”的  相似文献   

6.
曹丽华  杨敏 《群众》2013,(2):56-5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但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持续恶化,发展的步伐开始放缓,如何重振实体经济已成为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围内少数企业大胆尝试,坚持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7.
周德文 《小康》2014,(2):20-20
要在减轻税负上做好文章,这是重振实体经济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8.
3月18日的台湾选举结果给未来台湾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变数。首先,即将成为执政党的民进党至今不放弃“台独”立场,使两岸关系持续紧张对峙,这不仅会加剧台湾社会政治环境的动荡,激化原有的经济矛盾,还会直接伤害台湾整个经济的发展。第二,随着政权转移的实现,巨额的竞选支票急待兑现,台湾财政的困境将进一步加剧。第三,民进党与国民党的经济政策有较大不同,今后台湾的产业政策将朝重视环境保护方向转变,但限于种种现实条件,这种转变的幅度不可能很大。  相似文献   

9.
在这次持续半年多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台湾幸运地逃过一劫。但就在台湾当局窃窃自喜于台湾经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甚小之际,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持续发展,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台湾经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逐渐地凸显出来。台湾属海岛型经济体系,对外贸易占台湾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以上,是台湾经济赖以增长的原动力。外贸形势历来是检视台湾经济形势的晴雨表。今年一季度,台湾进出口贸易双双出现严重衰退。据台湾“财政部”统计处公布的统计显示,今年头两个月,台湾的进出口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0.3%和9.9%,其中,2月份出口86.9…  相似文献   

10.
台湾爆发“3·18”学运的一个深刻背景原因是近年经济持续低迷不振。台湾经济困境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及劳动市场等方面。由于民间消费与投资增长乏力、出口竞争力明显下降、工业生产增幅小、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导致总体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造成台湾经济困境的原因,除了全球景气衰退与台湾自身结构性问题外,近年台湾经济还面临一些新问题的严峻挑战。一是区域经济整合潮流对台湾的冲击效应日益明显;二是台湾应对大陆经济转型发展乏力;三是经济振兴严重受困于政治因素。台湾突破经济困境的路径,关键在于要排除非经济性因素障碍,深化与大陆经济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大陆市场和区域整合来提高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是台湾蓝绿阵营围绕立法机构选举和大选、马英九的大陆政策、陈水扁弊案展开激烈较量的一年,是岛内政局出现重大转折,民进党、“台独”势力遭受重挫的一年。国民党“完全执政”,政权基础渐趋稳固,但因拼经济成效不彰而深陷执政困境。民进党“台独政权”终结,实力迅速下降,改革进程受挫,发展危机加深。岛内外“促和遏独”积极因素持续增强,但未能扭转“台湾主体意识”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民进党上台后,台湾的财政形势严重恶化,财政赤字连年增加,不得不通过发行大量公债来弥补支出,结果让“台湾当局”背上沉重的巨额债务,严重影响到经济建设的推动,也为日后执政者留下一个“烂摊子”。财政赤字持续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前,台湾经济  相似文献   

13.
大地震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而且可能引发后遗症。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台湾经济出现较年初预期为佳的复苏势头,经济增长率大幅上调。然而9月对日南投大地震的发生,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而且遏制了台湾经济的强劲复苏势头。不过,地震对总体经济的影响仍属短期效应,未来会因灾后重建的庞大需求而刺激经济增长,预计明年台湾经济还将在亚太经济持续繁荣下保持较高增长率,但地震对台湾经济建设影响的后遗症仍不可忽视。“外热内温”被挡在门外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台湾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由去年的一外冷内温…  相似文献   

14.
2007年下半年开始,台湾物价持续飙升。尤其是2008年5月政党轮替、国民党重执“政权”之后,被前当局长期冻涨的油价得以解冻,连锁反应之下随之而来的是一波接一波的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严峻形势正考验着新当局和当前的台湾经济。  相似文献   

15.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由于不断恶化的经济预期和中东局势持续紧张,终于酿成了华尔街股市的大崩溃。后来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星期一”。当日全球股市在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带头暴跌下全面下泻。引发金融市场恐,慌,80年代末的经济衰退随之而来。当时无数企业陷入了困境,进入“危机时期”。然而,一些美国企业精英们经过几年奋斗,终于扭转了局面,重振了雄风。他们的经验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是台湾的选举年,新一届台湾“立法委员”的选举,台湾地区新领导人的选举,相继出场。在“立法委员”的选举中,泛蓝阵营大胜,引来台湾股坛的连续大升幅,台湾“立法委员”选后,台湾股市开市大升224点,第二日再升142点,反映台湾民众对经济未来前景的信心大幅提升。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后,台湾经济能否重见春天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7.
1997年台湾内外冲击不断:岛内血案连连,治安持续恶化;政局因“修宪”、“废省”、“内阁改组”、“县市长选举”而跌宕起伏;岛内经济不确定性因素增加;两岸关系的僵局未能突破,经贸往来因台湾当局“戒急用忍”政策的影响势头趋缓;年初的猪口蹄疫使台损失近160亿美元的外汇收入;下半年股市、汇市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双双重挫。台湾当局为捍卫台币汇率动用了近70亿美元,使台外汇储备从去年6月底的900亿美元缩减到12月底的830多亿美元。虽然台湾经济在过去一年受到了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冲击,但从整体来看,台湾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8.
大陆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台湾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甚至出现战后以来罕见的经济负增长窘境。对此,台湾岛内有舆论认为,是大陆“磁吸效应”造成两岸经贸关系过密的后果。然而事实却正相反。两岸经贸关系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日益成为台湾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自2002年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06,(9):6-7
“邦交国”又少一个台湾与乍得“断交”,台媒:扁六年换6任“经济舵手”台湾经济伤害大,台一男子对当局不满“总统府”前连开12枪,今年新生儿恐不到20万台湾人口零增长提前到来,台北市首创“男人茶室”邀男性“放心说自己”  相似文献   

20.
苗青 《今日浙江》2008,(3):62-63
1月13日晚上,持续不断的掌声在台湾省台南市台南文化艺术中心响起,浙江婺剧团〈白蛇传〉为期14天赴台湾文化交流的最后一场演出,在台南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和“再来台湾”、“常来台湾”的深情邀约声中缓缓落下帷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