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皮海洲 《小康》2009,(7):12-12
中国上调成品油价格,股市如同吃了兴奋剂一般,急速上窜。我们正在走向以股市救经济、救信心的道路。如果我们把通胀定义为物价的普遍上涨,现在是没有通胀,美国的失业率处于历史高位,不可能发生传统通胀。如果我们把通胀定义为金融危机发生前后的资产型通胀,通胀实际上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
2010年岁末,温家宝总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室面对网友"您是否有信心稳定明年的物价"的提问时,在坦陈"你的一番话刺痛了我的心"的同时指出,"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更可怕".是的,通涨预期比通涨本身更麻烦.影响通涨预期的因素是繁多而又错综复杂的.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政府的价格统计和信息发布具有足够的公信力,则公众的通涨预期就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王东京 《创造》2011,(12):97-97
消费物价连续三个月下行,人心趋稳,这时候讨论通胀恰逢其时,若能把通胀的真实原因弄清楚,正本清源,不仅可校正视听,还可避免当下某些错误观点以讹传讹再误导政府今后的决策。  相似文献   

4.
对价格形势要作全面地、辨证地分析。既要看到当前价格形势依然严峻的一面,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又要看到CPI上涨总体上还是温和的、可控的、平缓的,充满信心地去应对这轮通胀,适时适度地缓解某些价格矛盾。要及时总结经验,使现行调控措施进一步完善;要切实抓紧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为稳物价提供坚实的保障;要进一步调整贷款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力度;要着力缓解成本推动涨价的压力,积极推进构建稳价安民的长效机制,同时充分考虑今明两年价格调控目标的衔接,做好价格宣传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5.
近几个月来,全国不少省市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幅度较大。对此,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已采取措施,实施价格上限以及其他的管理,以遏制过高的通货膨胀。 专家们分析,不良的商贩和中间人谋取暴利是引致高通胀的原因之一。有关部门缺乏对物价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看来,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加强物价管理。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规模大,范围广,更多的产品则是  相似文献   

6.
2011年我国物价形势依然严峻。一些上涨因素将使2011年上半年物价在较高水平上运行。首先,农产品价格仍在上行通道。近几年劳动力价格、农业生产资料和土地价格等上涨,将直接促使粮食、蔬菜等价格在2011年继续上涨。我国政府近期调高了一些粮食的最低收购价,如红小麦、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物价涨幅居高不下,是经济领域的一个突出问题,已经影响到群众生活、深化改革和社会安定等方方面面,因此下大决心坚决抑制通货膨胀,不仅是一项艰巨的经济工作,也是一项紧要的政治任务。 党中央、国务院把坚决抑制通货膨胀确定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这一条,是完全正确的。 然而,有些同志对通胀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抑制通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缺乏切肤之感。有的认为“通胀无害”,有的感到无能为力,束手无策。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有些领导同志对通胀的危害性也不甚了了,见怪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国内谈"滞涨",有点不太着边。谈论的起因是今年几个通胀的数字,引发了一些人担心。2月消费物价指数一下子回到了2%上方,很抓眼球。一年多来,经济低迷导致需求不振,物价没什么太大动静。春节前后猪肉、蔬菜价格突然超预期上涨,刺激出这么个说法来。之所以坊间紧张,是因为"滞涨"太过臭名昭著。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通胀被油价整得死去活来,同时增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回顾了国外关于通胀目标制下资产价格、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关系的理论文献。从资产价格是否应纳入通胀指标、资产价格波动是否能够预测通胀资产价格如何影响经济活动水平、资产价格的波动是否应纳入货币政策规则等4个方面,对上述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薛莉 《群众》2011,(1):50-52
党中央在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稳物价、调结构、保增长”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目标,言下之意是既要防止资产价格泡沫、通货膨胀,又要保证适当的GDP增速、调整产业结构。防止泡沫、抑制通胀需要适当收紧相关政策,而保持较快GDP增速则需要适当放宽某些政策。  相似文献   

11.
对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宝  周宁宁 《求索》2010,(6):5-7
通过重点分析货币供应量指标M2结构,发现只有"真实交易货币"能直接对物价起推动作用,分流进入资本市场的货币对物价只形成间接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产出缺口和货币因素在内的的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真实交易货币对CPI的影响更强,产出缺口是决定通胀的基本力量,短期内不可高估货币对物价的推动作用,但长期内高货币增长可能最终转换为长期的成本推进型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12.
今年虽然通胀预期和通胀压力较大,但确保今年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既有雄厚的物资基础,又有不断增强的政府调控能力作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今后一个时期价格改革新形势的需要,使国务院能迅速掌握全国的价格改革重要动向和市场物价的变化趋势,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决定先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派驻物价特派视察员。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4.
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已成为当前上牵国家经济平稳运行、下牵千家万户民生冷暖的第一焦点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物价问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各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上升通道的全球通胀水平,将加大中国防治通胀的难度"跑不过刘翔,一定要跑赢CPI"——2007年流行于中国的一句戏谑之语,凸显出百姓对物价加速上涨的无奈与担心,而检索全球主要经济体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可知,类似对物价的担心,并不仅限于中国。  相似文献   

16.
或许要不要加油门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但要不要松刹车则已全无迟疑余地近期宏观经济数据连续低于市场预期,价格和供需指标持续"双降",说明前期反通胀取得了明显效果,"控物价"压力基本缓解;同时也表明经济下行压力在持续加大,"稳增长"必要性和紧迫性凸  相似文献   

17.
一、当前通胀的风险远大于增长减速的风险2011年的经济增长不是一个大问题。而老百姓对物价的满意度已经降为11年来最低。因此,学者马骏认为,2011年的通胀风险和增长过低风险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前者远远大于后者。所以,泛泛而谈的讨论既要防通胀、又要保增长难以准  相似文献   

18.
整顿流通秩序、规范流通环节中的价格行为是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涨幅极为重要的一环。出席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的许多代表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张学文代表说,批零差价太大、乱收费问题严重是推动物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职能部门,为了本系统本部门的利益对流通领域中出现的价格混乱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极个别人甚至帮助不法分子哄抬物价,从中牟利。政府应加大对有关部门的监督、  相似文献   

19.
谢国忠 《乡音》2011,(2):19-20
通胀已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政府随之以紧缩货币和管控价格结合相应对。虽然这些措施暂时可以平复大众的通胀恐惧,但如果无法达到既定目标,恐惧可能会再次猛烈袭来。中国已进入通胀时代。今后五年,平均通胀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过去十年货币扩张的情况。现在试图阻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职工物价监督工作日益广泛地开展起来。截止今年二月,全国已有二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二百六十多个城市组建了四千多个职工物价监督站(组),共有监督员二万八千多人。这支队伍在各地工会和物价部门的共同领导下,由工人、工会干部和退休职工组成。他们积极开展物价监督工作,不断扩大活动范围,探索群众参与国家经济事务管理和监督的新途径,对协助政府稳定市场物价,打击乱涨价的歪风,促进价格改革的顺利进行,起了积极作用。职工物价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