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5年至2007年,西班牙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3.5%,经济的快速增长掩盖了过度消费、过度负债及生产缺乏竞争力等问题。2008年次贷危机席卷全球,2009年至2012年西班牙经济持续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政府依赖加大公共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却又使西班牙深陷债务危机。透过久远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张纲纲 《南风窗》2012,(13):68-70
德国和法国这两个欧元区最重要的国家在如何解决欧洲债务危机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到底什么是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济世良方:紧缩财政,还是刺激增长?抑或二者并重?奥朗德当选法国总统后,呼吁在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问题上要尝试新思路,主张刺激经济增长。他声称要与德国重新磋商现行的紧缩财政对策,在紧缩财政和刺激增长中间谋求一个折中的方案。德国总理默克尔虽然表示会张开双臂欢迎法国新总统,但同时强调已经达成的关于欧债危机的各项政策必须受到尊重。言外之意很明显:德国人认为紧缩财政是欧债危机的最佳出  相似文献   

3.
黄卫平  丁凯 《当代世界》2009,(12):26-28
雷曼冲击引发次贷危机发生以来,各国联合出手,实施特殊的经济刺激措施,发达经济体运用大规模财政政策的配合,实施零利率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取得了效果,稳定了人们的价格预期,避免了1929—1933年“大萧条”式衰退的发生。特别是2009年8月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逐渐趋于稳定,各国股市大幅回升,流动性奇缺、信贷紧缩现象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4.
周琪  齐皓 《当代世界》2011,(9):23-26
从2008年开始,源于美国房贷市场崩溃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欧洲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都遭受了这场危机的致命打击,甚至出现了国家濒临破产的局面。^[1]为了刺激美国经济和缓解美国财政紧张的状况,奥巴马政府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了国债发行量,  相似文献   

5.
日元升值的教训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斌  陈道富 《南风窗》2010,(13):68-71
改革措施和宏观政策的搭配不恰当,是日本产生泡沫经济的重要宏观原因。为应对币值升值压力,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为市场寻找新的需求、技术创新和对外投资等提供支持,但不能过于寄托宽松的货币政策手段,提供虚假的需求刺激。  相似文献   

6.
过去20多年来,西方国家的公共职能私有化,为私人资本在公共领域拓展了盈利空间,但却加剧了金融化趋势,公共管理为金融资本利益所绑架,陷入公债危机、财政紧缩、私有化和削减公共服务的恶性循环。新自由主义的国家治理危机体现在:"去工业化—金融化—停滞"常态化困局难以化解;精英政治缺乏动力缓解日趋严峻的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平等;强化新自由主义激化了社会和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7.
财政补贴:兴奋剂,还是鸦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少文 《南风窗》2012,(14):65-67
财政刺激政策虽在短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需,但药效也随着政策的退出而快速消失。在经济下滑的形势中,中国政府重推新一轮刺激政策以求"稳增长"。除了重启基础设施投资之外,刺激消费是另一个重点举措。几百亿元的财政补贴投向了各个产业,以"节能环保"和"惠民"的名义,而获益的产业界又将迎来一阵狂欢。这样的刺激政策屡屡被使用,但其对真实消费的拉动,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政府部门却从不做具体评估,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监督也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8.
新自由主义与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动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扩张。由于新自由主义有反公共安全的特征,成为发展中国家公共危机的诱因。而在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危机也会扩散到全球。因此,人类只有屏弃新自由主义,才有助于构建一个自由、平等、繁荣、安全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语为应对本轮经济危机,中国施行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前所未有,在出口与消费短期难有起色的情况下,更为倚重投资拉动。尽管对于经济刺激计划,高层在不同场合曾数次表示"不差钱",但今年前4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9.9%,同期支出则  相似文献   

10.
覃爱玲 《南风窗》2013,(18):34-35
当前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还是考虑化解经济的总体风险。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矛盾是结构失调、不平衡,属于供给端的问题,靠需求刺激解决不了。所以中央政府将政策基调放在减税上。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由需求面转向供给面,结构性减税是其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广受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滑,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社会各界对政府性债务普遍担忧的情况下,结构性减税能否彻底执行下去,成为观察中国财政政策方向和执行力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郭凯 《南风窗》2007,(19):19-20
当经济主体的成分开始分化、并且这种分化越来越严重,不同的经济体各自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时,国家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就具备了对公共福利的分配职能。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公共危机频发。公共危机往往酿成国际形象危机,现代国家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处理好公共危机,提升国际形象。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新一届领导层近几年来在危机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使中国国际形象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3.
苏联改革时期形成的独立于国家控制的公共领域,直接导源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公开性"。戈尔巴乔夫通过"公开性",从构建公共讨论空间着手,引入社会批判机制,发展舆论多元化,直至允许独立于国家控制之外的社团网络、政党的出现等,在个人、社会与国家间建构了一种新的交往关系,形成了具有批判功能的反体制的公共领域,它一方面解构了苏联政治制度赖以存续的政治文化基本成分,另一方面,新的政治文化开始浮现出来,进而引发了苏联政治文化的根本性转型,苏共政权出现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危机管理和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入手,接着进一步分析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针对我国政府在处理应对公共危机时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公共管理机制比较成熟的三种模式,提出亟需改进的方向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罗湘衡 《当代世界》2011,(12):45-47
2009年至今,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欧元区成员国陆续因超高的财政赤字率和国债率引发主权债务危机,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德国作为欧盟第一大经济体,适时推出“德国模式”的财政政策,在应对欧债危局并充当欧元区增长引擎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樱 《工会博览》2008,(12):5-5
当前我国进入到了一个公共危机频发的时期,各种灾害和事故不仅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也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然而,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与公民的期望.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本文分析了公共危机的涵义,指出政府完善公共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媒体     
《南风窗》2012,(3):20-20
01欧洲破产的另一个原因美《纽约时报周刊》1月8日欧洲正同时经历双重经济危机。首先是急剧的、明显的危机——政府债务、崩溃中的货币和财政紧缩政策,这些是我们一直以来耳闻的。第二个危机则是潜伏的,然而却是更为重要的一个。在数十年尝试以后,欧洲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仍然未能获得足够的灵活性以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胜。这一  相似文献   

18.
袁剑 《南风窗》2010,(3):62-65
财政的"增收增支"不仅不利于民间消费和投资的启动,反而会成为政府在经济低迷期"扩权"的工具。在现实的经济状况下,中国不仅应该大幅度减税,而且应该控制政府财政支出,防止大规模赤字的出现,从而推动国内财政运行的机制向"公共财政"转变。  相似文献   

19.
巴西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伟 《当代世界》2010,(10):65-67
20世纪90年代,巴西确立了坚持以实现初级财政盈余、浮动汇率和抑制通胀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改革,于1995—2004年实现了经济的有限恢复性增长。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进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带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巴西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大力出口大宗商品和资源产品,获得这轮资源价格疯涨的巨大收益,从而推动了巴西经济的快速增长,从2005年到2008年实现了近5%的经济高增长率。但美国次贷危机始料未及地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对巴西造成较大影响,打乱了巴西先前快速增长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表现不佳,与此同时,主要经济体就业市场稳中向好、物价水平总体稳中有降,国际货币体系日益多元。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经济体货币与财政政策效果减弱,全球总需求不足,发达经济体陷入持续低迷等因素制约全球经济增长。展望未来,负利率的出现与扩散、国际金融市场风险与投资信心缺失、部分国家深陷社会动荡等因素将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产生消极影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将在未来全球经济增长中继续扮演主引擎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