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共建共享"则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下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上的理论创新,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创新.本文从"主体"、"内容"和"进程"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以期对人们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提出的"以人为本"思想,实质上就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及其根本利益为本。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根本立场和基本原理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重要地位,但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结为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与我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特别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有原则界限。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原则。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置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地位和全过程,作为我们党在新时期的执政理念和要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妨碍以人为本的一切陈腐观念。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而以人为本则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来讲,马克思主义是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内的一种思想体系,它是我国当今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以人为本则是这一思想体系的一种理念、追求和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包含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价值目标,而且还包括实现这一价值目标的途径与方式,因而,马克思主义是价值原则与实践原则的有机统一,而以人为本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种价值原则。马克思主义超…  相似文献   

5.
宋天和  苗地 《理论探讨》2007,3(5):131-133
发展观问题是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兴旺发达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把发展观问题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了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两大创新理论。这就从理论上回答了为谁发展、什么是发展和怎样发展的本质问题与核心问题。两大创新理论不仅提高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也提升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意义,并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冷幸  熊丽英 《学理论》2013,(4):34-35
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思想理念,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深入与发展的结果。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解入手,阐明"以人为本"思想与群众史观的内在联系,进一步阐释"以人为本"思想对群众史观的深入与发展。这不仅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仅是而且应当是时代特征和民族形式的有机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以物为本"、"以资为本"和"以人为本"三个主要阶段,形成了"物本"、"资本"和"人本"三种最基本的社会存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经历了政治革命、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三大主题,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三大重要理论成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反映着我国社会新阶段主要矛盾的新特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新主题和人们对于全面发展的新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将人本主义价值观与唯物主义本体论相结合,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重要发展。它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道主义,在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就是要在"人"与"物"的关系方面维持劳动付出与成果享受之间的平衡,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以集体主义来统率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李志祥 《理论探讨》2008,30(3):28-31
胡锦涛同志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将人本主义价值观与唯物主义本体论相结合,是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的重要发展.它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抽象的人道主义,在本质上属于社会主叉人道主义.坚持"以人为本"思想,就是要在"人"与"物"的关系方面维持劳动付出与成果享受之问的平衡.在"人"与"人"的关系方面以集体主义来统率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在"人"与"自我"的关系方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张国良 《学理论》2010,(11):170-17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必须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人为核心,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结合历史与现实,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至少要做到:尊重、平等、互动、共融,承认学生个体的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性,彰显个性,明晰学生需求、拓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人类社会在发展观念上的认识变迁,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理念以及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指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发展理念的根本变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形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郭承福 《学理论》2010,(10):60-6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新世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在科学发展观下,对以人为本作出合理而系统的现代诠释,才能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思想的剖析开始,并且赋予传统人的理念以时代新意,从而解读了以人为本的四位一体的哲学框架,为以人为本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拥有多重内涵,呈现整体性特征。这一过程在实践中的拓展,给实现"中国化"主体的历史创造性以广阔的发展空间,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内在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性依托于党的实践而转化为现实,凝聚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中,表现为理论生长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统一,聚焦了主体能动性与客观"时势"的统一,由此催生了"习近平思想"的产生。"习近平思想"的形成,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凝结了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聚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内在联系所赋予的必然要求,体现了理论发展的必然性在主客观统一中的现实转化。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它的当前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是它的重大进展。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人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形态对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方式。第一种是拼盘式的理解:把三者视作互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李抒望 《求知》2013,(1):14-1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系统化.是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标志性思想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拥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7.
康雪玉 《学理论》2013,(16):69-70
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和本质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其丰富科学的内涵。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以人为本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思想方面一脉相通。通过对以人为本价值理念在价值观层面和社会发展层面内涵的系统阐释,揭示出其在个人发展、企业管理及政府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相结合,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本理念在社会中的贯彻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南方谈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成果,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一系列思想和理论问题,尤其是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南方谈话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何乐 《学理论》2011,(31):53-54
两种生产理论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是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两种生产理论的拓展升华,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决好两种生产的关系问题,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两种生产理论不但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而且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同时运用两种生产理论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问题和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本文从分析以人为本的历史渊源的角度出发,辨析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的联系与本质区别,探寻"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为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