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俄罗斯转轨期间汇率的实际数据和汇率制度的安排,对俄罗斯外汇制度的改革进程进行分析,并且讨论不同阶段进行汇率制度改革的原因以及汇率改革后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俄罗斯汇率制度自由化改革,首先是实现经常账户自由化,然后实行资本账户的自由化。俄罗斯汇率制度的安排,也从开始的不可兑换到国家内部可兑换,然后发展到"汇率走廊"制度。在"汇率走廊"制度不再满足需求后,俄罗斯实行了浮动汇率制度。最后,在经济好转和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俄罗斯实行了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在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们认为俄罗斯的汇率政策选择应该更多地参与区域与国际协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应付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2.
尽管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指责中国,但是人民币汇率在1995~2002年期间并不是美国政府对华经济政策中的核心问题。此后中美两国人民币汇率之争的背后,是汇率政治即美国政府、国会以及相关利益集团之间在汇率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博弈。文章认为,日趋紧密的中美经济相互依赖关系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美国的汇率政治,证明了在非对称相互依赖关系中,也存在着依赖较小的一方无法凭借其在经济相互依赖中的有利地位,通过使用经济手段,将经济影响力转化为政治影响力,进而对依赖较大的一方形成权力的情形。而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者和美元本位制的重要支柱。但是这种制约作用也是有限的,且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为此,中美双边经济关系要从根本上摆脱美国汇率政治的制约,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加强双边金融合作等途径。  相似文献   

3.
汇率的政治经济学--基于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争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时至今日,经济学理论尚不能对一国汇率水平及其变动提供完美的解释.对汇率的纯经济学分析固然有其重要意义,但是从相当程度上讲,一国的汇率,尤其是大国的汇率,则是由现实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及其互动决定的.本文以最近一段时期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为背景,力求说明,在一国内部,汇率是相关利益集团和拥有特定政治经济政策目标的政府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而在国际上,汇率则是大国实现或巩固有利于己的世界经济政治安排的一个重要工具,国际汇率体系所反映的实乃国际政治的权力结构.本文旨在借助对利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来深化对汇率形成及国际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5.
6.
日本是当代世界经济三大体系之一,日元也同美元、欧元共同构成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三个主要货币,它的变动情况,不仅对日本,而且对其他国家经济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日元汇率发生了很大变动,打破了保持了20多年的“固定汇率制”。本文以20年来的日元汇率变动趋势为基础,从日本长期实行的“贸易立国”政策和发展“贸易型经济”的角度,剖析了日元长期升值的根本原因。一、1984年以来日元汇率的变动情况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日本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保持了20多年的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汇率水平开始…  相似文献   

7.
2011年,欧盟与中国相互成为最大贸易伙伴,欧元也成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主要权重货币,欧元汇率变动对于双边贸易均衡及贸易结构均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采用1999-2008年间汇率波动和商品贸易季度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并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对欧元兑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欧不同种类商品贸易长期和短期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①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欧元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双边贸易影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汇率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作用显著,但各类商品的汇率弹性存在较大差异;短期均衡关系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吕屹云 《法国研究》2005,(2):127-136
一、欧元区单一货币体制 根据1993年11月1日正式生效的<马约>,欧盟成员国向货币联盟过渡的具体程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0年7月1日起(先于该条约的签署而启动)到1993年12月31日结束,各成员国应取消一切资本管制,保证成员国之间资本的自由流动,强化货币协调来维持欧洲货币体系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欧盟东扩后欧洲汇率机制Ⅱ面临的挑战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勇  陈亚温 《欧洲研究》2004,22(6):63-76
欧盟东扩后,加入欧洲汇率机制Ⅱ(ERM-Ⅱ)的国家也会扩大。虽然ERM-Ⅱ比ERM-Ⅰ更有弹性,可以使新成员国有更大的灵活性来维持汇率稳定,促进趋同标准的实现,但ERM-Ⅱ并不是对称的体系,它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在欧洲中央银行与新成员国之间建立实质性的合作机制,没有明确规定欧洲中央银行在协助新成员国稳定汇率时应承担什么样的干预义务。ERM-Ⅱ的一些制度性不足,可能使得新成员国在处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时要付出更多的成本,在应对投机冲击时力不从心。在现有制度安排下,减小ERM-Ⅱ不稳定性风险的可行办法就是提高加入ERM-Ⅱ成员国的质量,即尽可能使新成员国在基本完成相应的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之后,在基本实现趋同标准之后,再考虑加入ERM-Ⅱ。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经济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遭遇人口与经济的双重危机,俄罗斯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内容是由单一的现收现付制度转变为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尽管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对储蓄率、消费率、投资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从总体来看,俄罗斯已经建立起了基本适合国情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1.
1997年爆发了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近几十年来罕见的。本文在简单回顾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基础上,特别从汇率制度的角度,结合金融恐慌论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此来分析我国当前汇率制度的现状、优点及缺陷,从而阐明人民币汇率从单一钉住美元向钉住一篮子货币过渡,建立与市场相吻合的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国防范货币危机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知识分子问世的问题关系到如何看待俄罗斯知识分子的本质和特征,怎样评价知识分子在民族文化中的作用,知识分子的民族特征、类型及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等问题.俄学界之所以对此争论不休,很大程度上与其对知识分子界定标准的多元化有关:或以社会结构为依据,或以知识分子的特点为出发点,或从知识分子的功能角度.实际上上述种种观点互为补充,应加以综合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俄罗斯对外战略中,"后苏联空间"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整合分散的"后苏联空间",最大程度地推动以俄罗斯为主导的次区域一体化,是俄罗斯多年来一贯推行的方针政策.在"后苏联空间"中,哈萨克斯坦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俄哈关系构成俄罗斯重塑"后苏联空间"的一个重要环节.俄罗斯追求在世界上"最大行动自由"与哈萨克斯坦确保自身"自主性"的互动过程中,俄哈之间构建出特有的安全模式.通过对俄哈之间存在的三种复杂安全模式进行全面的梳理,同时以北美的"美国-加拿大"安全模式为参照系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可以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俄哈两国的战略关系,并有助于评估俄哈安全合作的现状及前景,以及这种安全模式对整个欧亚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弥赛亚意识的结构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弥赛亚意识是俄罗斯民族思想的主旋律之一,它具有深厚的宗教基础、充分的哲学阐释、极至的文学体现、有效的经济保证和强大的政治依托.在宗教层面,俄罗斯曾自诩是正宗基督教的继承人和拯救者;在精神层面,俄罗斯相信其民族的文化思想是拯救世界的精神武器;在政治层面,俄罗斯曾试图解放全人类;基辅罗斯、鞑靼罗斯、莫斯科罗斯、彼得堡俄罗斯、苏联以及后苏联时期分别彰显出不同的层面和特点.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国防工业体从前苏联时期的斯大林模式向市场导向的转型,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的军转民实践,充满了曲折和困难,短期内削弱了其经济实力.但俄罗斯也逐渐明确了国防工业体进一步转型的方向,为推动其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着重从理论上分析俄罗斯国防工业体转型的路径,并深入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论俄罗斯混合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学术界对于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存在不同观点,本文首先分析了俄罗斯从建立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政策取向到混合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然后分析了俄罗斯混合市场经济模式的突出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对俄罗斯混合市场经济模式作出评价.最后得出结论,认为以强国富民为目标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是俄罗斯经济取得新发展的正确途径,进一步兴利除弊是保持经济增长速度和实现经济多样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从"自由民主"到"可控民主"俄罗斯的民主政治改革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在梳理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曲折历程的基础上,力图运用放宽了假定条件的"新比较经济学"分析框架,解读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文章认为,关于俄罗斯实行"可控民主"制度原因的诸多分析中,历史传统回归论是正确的,所以"可控民主"在俄罗斯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后冷战时期的俄罗斯农业发展呈现出大起大落的态势。20世纪90年代的农业产权改革不仅未能迅速解决俄罗斯农业的效率问题,反而导致了叶利钦时代的农业危机。1999—2001年,俄农业触底反弹出现高速增长。2002-2007年俄农业维持低速增长。2008年再次大幅增长。从宏观政策的视角看,俄农业经济转型绩效的波动性主要与国家直接投入、农产品贸易条件、贷款条件、税收和汇率制度等因素有关。俄农业未来发展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在于改进除产量以外的其他农业发展潜力指标。  相似文献   

19.
住房体系改革作为整体经济与社会制度变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对住房模式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时还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的形成。仅就对经济的短期贡献而言,中国的住房体系改革成就无疑是引人瞩目的,而俄罗斯住房体系改革并未给经济增长带来额外的贡献。但从改革生成的结果现状,特别是已经形成的住房体系模式而言,中国住房体系改革结果的后期修正代价已经显现且成本巨大。在已经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的未来制度改革设计方面,俄罗斯住房体系的制度变迁也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考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东亚地区货币汇率波动的互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地区各经济体的货币汇率尽管极力维持与美元的相对稳定,但是随着其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汇率波动.本文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对东亚各经济体货币汇率的互动性进行检验,发现东亚地区货币汇率的波动存在着一定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货币危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