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中,马克思以分工与所有制发展状况的不同将整个人类历史分为五种所有制时期,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此之后,随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的深入和对东方社会探讨,马克思又提出了资本主义之前的三种所有制形式,对其早期提出的所有制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前后两种资本主义之前的所有制形式所指的具体时期略有不同,但都是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研究的具体的体现,是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探索。两种所有制理论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交相呼应,共同成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
生产关系作为“普照的光”,联结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是我们深刻理解社会结构各层次相互作用并不断革新的关键因素。在资本主义时代,生产关系的物质形态体现为资本,资本对世界历史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马克思基于生产关系变革的视角,探究了世界历史背景下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对东方国家生产关系变革的剧烈影响,以及东方国家生产关系变革的世界历史意义,即东方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价值的正当性,但是东方国家必须将自身的现代化道路纳入世界历史的潮流中来,与历史大势同行,进而参与历史格局的引领和构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中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深邃预见,它不但对我们理解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理解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燕霞 《前沿》2013,(3):73-76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马哲史上,是其哲学体系形成的主要理论标志,占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也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的真正诞生地和发源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原生态”。《德意志意识形态》提及“世界历史”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展开了阐述,这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马克思对人类历史的总结,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的世界历史理论。可以说,不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就不可能真正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国内学界围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达成了基本的共识。这就是世界历史的发展遵循着人类发展的基本方向,并在其中形成了自身的演变规律,这个规律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目的论,而是着眼于探寻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在新时代语境下,重新探讨资本主义开辟世界历史的过程和发展趋势、世界历史与全球化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等关键性问题具有深远意义。因为对这些问题的再审视不仅关系到世界历史的转向,更关系到世界历史的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以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作为其存在和发展形式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事物即是运动,即是过程,事物发生发展的必然性存在于事物的过程之中。社会制度也是如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也只能通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过程来体现。历史的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从世界范围来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应当成为我们观察当代社会主义问题的一个基本观点。一、世界新旧社会更替过程的长期性是一条历史的规律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所谓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过程,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从开始出现到它在全世界占统治地位的这一段时期,也就是世界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种过渡在一国范围内或许只需要几十年、十几年、  相似文献   

7.
世界向何处去,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东欧变色、苏联崩溃时,全世界的反共英雄们欣喜若狂,以为共产主义失败了,今后就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世界各国共产党内部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信仰危机。正在这个关键时刻,邓小平站出来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  相似文献   

8.
不可否认,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在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军事领域占居主导地位,在国际关系中起着决定作用,而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弊端及其历史局限性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相比之下,社会主义由于首先不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而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取得胜利的,其不到一个世纪的发展相对于新的社会制度走上成熟所需要的历史长波还十分短暂,难以也远远不可能形成与发达资本主义相抗衡的力量,但毕竟在经历了重大挫折之后,开创了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已经步入健康发展的道路。依据马恩的“两个必然”和…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般把“英国式道路”看作是现代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形态,而把“普鲁士式道路”看作只是一个例外。这种改良的道路是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不仅使农民长期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双重剥削,而且把德意志民族带入军国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二战结束后,东德通过实行民主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彻底铲除了容克地主阶级的生存土壤,“普鲁士式的道路”走向历史终结。德国实现统一后,德东地区进行的土地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像西德那样完全实行小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而是继续保持大型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在经营规模、机械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优势。这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小农经济改造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晓玲 《湖湘论坛》2002,15(6):15-16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不仅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而且首创了唯物主义地解释“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先河,科学地全面地阐述了他的“世界历史”思想。首先,马克思指出,世界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力的普遍发展。马克思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怪影的某种抽象行为,而是纯粹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  相似文献   

11.
当今全球处于资本强势的世界历史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据支配地位。这一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但遭遇现代性危机而且面临严峻的现代化挑战。中国从全球普遍联系的世界历史大局出发,探索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现代化道路,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一倡议不但是求解发展中国家"文明病"与"落后病"双重顽疾的有益探索,也是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历史向未来世界历史转变的积极尝试,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性依据。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然而这一过程是曲折而漫长的.在社会主义完全取代资本主义以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整个世界还将处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的时代.两制共存时代存在着诸多的世界矛盾,不可能像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单一社会主义社会那样去构建理想的和谐世界.邓小平以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坚持与时俱进,突破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能共容的理论,从现实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这些思想体现为:和平与发展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基础,国家间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核心,世界文明共享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构建和谐世界的准则.这些思想对于两制共存时代化解世界矛盾、构建和谐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爱华 《阵地与熔炉》2002,(1):15-16,25
一九一七年,世界历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苏联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但是,仅仅过了70年,这个代表新的历史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却倾刻瓦解、演变。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演变,给整个世界带来震动——是什么原因?笔者认为,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不能体现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知识新信息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赵曜在《瞭望》1990年第46期上指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原因首先是长期性。这种长期性具体表现在:1.世界范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长期的;2.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世界体系的共处是长期的;3.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是长期的。其次是曲折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沿着直线而是沿着螺旋式上升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不是沿着一条笔直的道路,一帆风顺、一往直前的,而是有时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党的发展资本主义政策的探讨黄如桐最近,一位研究党史的学者撰文论述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对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思想,目的是要在历史的回顾与比较中,对现阶段私营经济的发展问题提出主张。笔者认为,该文对党的政策思想的阐述是否全面正确,值得商榷。兹就下列...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世界。这种“一球两制”的格局,将是社会主义彻底代替资本主义之前相当长时期内的历史现象。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制关系,是我们不能回避、也回避不了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从总体上说是对立统一关系。从历史及现实情况看,二者的关系表现出多重性,大致有继承批判、对立斗争、借鉴合作、和平共处等几重关系;从发展趋势看,二者又表现为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代替关系。   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统一关系,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变化   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探索实践的终极目标。在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资本与理性合力揭开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序幕,使人类步入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社会。但随着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愈发囿于资本逻辑的内生性矛盾,并已达到其世界历史效能的极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人类现代化探索实践的最新成果,开创了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全新模式,在主体、动力、价值和目标方面为全球现代化实践作出了新的历史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资本逻辑主导现代化模式的垄断地位,使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等现代化属性不断向纵深延展,为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奠定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大历史观视野看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我们提供了自觉认识和把握人类文明形态的叙事理路,表明了对现存世界文明状况的基本态度,体现出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彼此融合的演进逻辑。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创新,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呈现的必将是不同文明形态相互借鉴、共同融合的文明图景。  相似文献   

19.
近现代世界历史特别是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的历史表明,现代文明正经由两条道路发展起来,一条是由封建主义经过工业革命而走向资本主、垄断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另一条道是从封建主义或半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如果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看作是对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否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达到了否定的否定,走出了一条有可能把现代文明发展的两条道路中发现的社会进步成果加以综合的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世纪百年历史进程向社会主义提出了三大挑战。一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能否先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二是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三是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从本国实际出发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目前虽然还处于低潮,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和发展坚定了人们的信心世界社会主义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