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并不是始于《资本论》第三卷,而是始于第一卷。这个问题之所以有必要澄清,就在于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转型"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才开始的。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虽然马克思专门讨论了市场价值向生产价格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价值转型"始于《资本论》第三卷。问题的要害在于,市场价值并非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劳动才是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随着价值形式、资本、剩余价值等范畴的出现和演化,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发生过程;在《资本论》第二卷中,从资本循环与周转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深化过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随着市场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及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定型过程。基于这样的逻辑线索,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斯蒂德曼、鲍特基维茨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对马克思的误读。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指出,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将是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即共产主义形态,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49页)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将最终得到实现。然而,在历史步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各个阶段上,其社会的经济制度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种什么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马克思光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之一,马克思的供给理论贯穿于《资本论》中。《资本论》第一卷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商品和货币的供给及其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劳动力的供给,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供给相对过剩的客观必然性;资本积累理论论述了资本供给,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如何改善供给,实现有效需求,在动态中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马克思供给理论的核心。当前,我国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马克思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充分地发掘《资本论》中供给理论体系,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见成效,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深入研读马克思的供给思想,也是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徐加胜 《理论学刊》2005,25(12):68-69
虚拟资本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阐述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至今仍未过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内涵的理解究竟什么是虚拟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虽然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这一范畴,但并未下一个明确的完整的定义。我们只能从其论述中予以概括和抽象,以理解其基本内涵。按照马克思的原意,对虚拟资本的内涵可作如下理解:虚拟资本是指能够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其具体形式一般包括股份公司的股票、国家发行的公债券、企业债券等。从广义来说,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提到以劳动资料来区分社会经济时期(参看《资本论》第一卷第204卷)。应当怎样理解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认识。第一、劳动资料的发展程度不可能是划分社会经济时期的精确的标志。这是因为劳动资料的发展程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生产关系之间并不存在着精确的对应关系,而是存在着一个交叉的关系。这表现在如下情况,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5,(6)
马克思非常重视对人的研究,追求人类解放是马克思一生不变的主题。马克思青年时期从《博士论文》时期的自由意识哲学中抽象的人到《德法年鉴》和《手稿》中的人本主义的人,发展到《形态》里的唯物史观中现实的人,马克思对人的认识的转变体现了其哲学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7.
书讯     
正《马克思与《资本论》》,[英]大卫·哈维著,原作名:Marx,Capital and the Madness of Economic Reason中信出版集团2018-5出版。内容简介: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近代世界最重要的著作,深刻改变了许多国家、政党和人民的命运,至今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1867年至1883年间出版的三卷《资本论》包含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书讯     
<正>《马克思与《资本论》》,[英]大卫·哈维著,原作名:Marx,Capital and the Madness of Economic Reason中信出版集团2018-5出版。内容简介: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近代世界最重要的著作,深刻改变了许多国家、政党和人民的命运,至今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1867年至1883年间出版的三卷《资本论》包含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9.
卫兴华在《党政干部学刊》(辽宁)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有的学者引证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一些话,来得出以下论断:马、恩晚年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放弃了原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资本论》第三卷推翻了《资本论》第一卷的结论,资本主义通过股份制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首先需要澄清对《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制的论述的误解与错解。马克思重视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晚年为何放慢《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写作,而从事有关"古代社会史"著作的摘录工作?对于马克思晚年写作《笔记》的动因,学术理论界迄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认为马克思晚年写作《笔记》的动因,主要是源于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问题的新课题;二是学科发展的新思路;三是现实需求的新应答。马克思晚年在这方面的探索构成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最富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内容,而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11.
石佳 《求实》2014,(4):45-49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最引人注目的成熟著作,在学术史上存有广泛争论。马克思以经济学术语展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揭露,实则蕴含着《资本论》完成了一场术语的革命,实现了对思辨哲学术语和古典政治经济学术语的双重批判和超越。在严格意义上,《资本论》中的经济范畴之于马克思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及解释力,每一个经济概念所言说的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现实存在,其用意都是要为人类通向自由之路奠基。  相似文献   

12.
张莉 《理论学刊》2020,(5):32-39
两性平等和妇女解放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实现妇女解放,首要的是实现妇女的经济解放,因为经济解放是一切解放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妇女的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是实现妇女解放的重要保障和基本路径。正是基于这一理路,马克思在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中对两性关系和妇女解放问题展开了历史考察和思想探索。马克思晚年的这些可贵探索和思想成果,对于实现两性平等和妇女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们通常都以为现代化是由西方资产阶级提出的理论。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就表述了这一思想,他写道:"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今天西方研究现代化的学者公认,马克思的这一光辉思想是关于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工业化问题的重要提示。美国出版的《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刊载的"现代化"条目中,一开始就引用马克思这句话作为阐释现代化含义的第一根据。诚然,马克思并未使用过"现代化"一词。但是,他已经形成关于"现代"、"现代生产方式"等科学概念。这些概念的使用表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心部分正是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问题。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突出使用了"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代资本家阶级"、"现代雇佣工人阶级"、"现代国家政权"、"现代的工人"、"现代工业"等等提法。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对于上述提法列宁这样提出问题:"为什么马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耗费了40年时间,呕一心沥血写作了《资本论》,留下了浩繁的创作手稿。在他生前,仅来得及正式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相似文献   

15.
石建水 《求实》2016,(1):21-27
《资本论》根源并从属于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等文献群为代表的唯物史观建构的早期理论历程。《资本论》是唯物史观在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形态研究中的应用,通过这一具体应用,不但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而且强有力地验证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质,因而,《资本论》也是唯物史观建构历程的重要理论环节。在此意义上,《资本论》就是一部浓缩版的唯物史观,因而不存在所谓早期马克思与成熟马克思的断裂、作为经济学家的马克思与作为哲学家的马克思的断裂。  相似文献   

16.
刘晨晔 《学习论坛》2006,22(6):35-37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不同社会主体生活时间分配的维度,对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关系做了定量分析,区分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自由时间和工作日等五个概念。它们依其本质属性可以分为两组,即劳动时间组和自由时间组,其中,剩余劳动时间名列双榜:从工人方面看,它属于劳动时间范畴;从资本家方面看,它又转化为自由时间范畴。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资本论》及马克思第二个伟大发现的二重内在逻辑根基,以及马克思思想体系隐喻的由劳动到休闲的内在逻辑转换通道。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说,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并且认为,这种划分是依据马克思的论述。我认为,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不仅不是马克思的论述,而且不是马克思的本意。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恩选集》第1卷第273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写道:“设想  相似文献   

18.
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并非现代西方法经济学者的专利,马克思曾运用经济学的概念和方法对法律进行过系统的分析。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以经济学视角对英国工厂法如何从"强制延长工作时间"演变到"强制缩短劳动时间"做了精彩的阐释,这一阐释充分彰显了马克思的法经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由时间思想是关于自由个性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化的现实路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所裨益。国内学者多维度阐述自由时间但没有明确自由时间及其相关范畴。文章通过探析马克思恩格斯自由时间思想的产生背景,依据《资本论》及相关手稿阐明自由时间与相关范畴的关系,对自由时间的内涵、实现路径及当代意义进行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对土地地租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的扬弃.作为一部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当前现实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土地征收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重温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科学内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