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生态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是人类新文明。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生态文明建设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战略。中国共产党实施这一伟大战略,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中国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世界上率先走向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将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又一个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看待生态文明许耀桐:"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专题内容宏大、气势强劲。或许我们会质疑,普洱市这样一个地区、一个地方上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挨得上吗?如果真这样想,那是低估、小看了普洱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和价值。现在,有这样一个契机来探讨这个问题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站在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余谋昌 《长白学刊》2007,(2):138-140
当今时代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建设生态文明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我国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表明已经向着生态文明的方向前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在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现实条件下,通过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作为国家行为由全国人民的创造性生态化的实践实现的.中华民族将以率先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和生态制度。其中,生态意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生态道德。一、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本来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但当我们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令人担忧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重视起来,并重新审视我们的错误行为给人类自身的发展带来莫大危害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感觉到,…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新文明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则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凸显。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五年规划之中。如何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结合现阶段国情,借鉴国外的经验去思考、去行动。上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积累了许多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当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提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实现世界观、自然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形态的转型,生态文明建设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抓住并运用好这一机遇,不仅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还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王爽 《创造》2011,(4):58-63
森林火灾是当今世界发生面广、破坏性大、处置救助十分困难的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影响生态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要灾害之一。云南省国土面积94%为山区,森林覆盖率高,森林火灾隐患多,且易发难控。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正是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森林云南和西南重要生态屏障的关键时期,森林防火工作可谓任重道远。每年12月1日至次年6月15日为云南省森林防火期,尽管当前雨季将至,但回升的气温和多风干燥的气候,仍时刻提醒我们森林防火工作不容丝毫懈怠为此,本刊特别策划了这个专题,直面当前云南森林防火形势,深入讨论云南森林防火工作的深层问题,并期待以此强化全民森林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严防未来森林火灾的发生,为确保全省森林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贡献我们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很重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人类才能把人为与自然之间的张力保持在安全限度内,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曾经说,人类的早期文明带在北纬15°至45°之间。这个判断有史实作依据,比前人所讲的“北温带”要准确一些。须知,旧大陆的文化摇篮和文明古国,没有一个不在这条纬度带里面。 这条纬度带的中轴线,显而易见,是北纬30°线。 我们不妨做一次假想的“早期文明之旅”:以尼罗河三角洲为起点,用现代的交通工具,从西向东,横贯旧大陆,去看看在北纬30°线两侧有哪些早期文明的遗存。 启程不久,最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在东经约31°,几乎紧贴着北纬30°线,有吉萨的三大金字塔。其中胡夫金字塔是金字塔之王,原高146米,今高136米。它的东南面有古王国时期的埃及都城孟菲斯,它的东北面是现在的开罗市。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和潮流所向,如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成为各国绿色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云南省普洱市建立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进行了富有前瞻性且卓有成效的探索,日益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力践行者、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贡献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维护者。  相似文献   

11.
提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大亮点。将"建设现代生态体系"纳入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省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一大举措。文明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产物",伴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和认知水平,"生态文明"本身也有一个与时俱进的演化过程。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生态文明发展,我们似乎在聆听一曲三重奏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12.
江仕敏 《创造》2015,(5):29-32
<正>"神奇的红土高原"、"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资源",是云南农耕文化诞生的客观环境。云南是古人类发祥地和水稻起源地之一,拥有悠长久远的农耕文明史,是全国农耕文化资源最富集、多样性特征最鲜明的地区之一。作为云南各族人民传统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基础和母体,云南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哺育和养育了云南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与多彩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农耕文化,就没有云南的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3.
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美丽中国梦凝聚价值认同、形塑生态道德、提供行为规范,从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永续发展。从人类文明史高度看,当代中国提出的生态文明具有丰富蕴含,这集中表现在:生态和谐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绿色生态是当代中国的有机构成;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世界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从理论到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燕 《前沿》2009,(6):96-98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目标。表明我们党深刻地认识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同时十七大也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我们汇聚在北京,以"生态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进行研讨,会议的发起者、指导者、主办者、支持者的期望是,进一步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普洱、在云南、在中国西部地区,乃至在全国落实落地,从而推进人们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将"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研讨的研讨会,在中国还很少见,也许这是第一次。会议的议题表明,我们的研讨已经超越了生态环境问题,我  相似文献   

16.
向继贵 《时事报告》2013,(11):32-34
有人说,如果将中国古代5000年的灿烂文明比喻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西安就是它强壮的树根。这里是中国六大文明古都之一,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享有"华夏古都、山水之城"的美誉,它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而且是整个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3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13个王朝1100余年的建都史,让这座城市见证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也为它积累了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高级文明形态,表征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和谐程度。建设生态文明既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更要革除不利于生态文明发展的理念蔽障。"包容性人道主义"是成中英先生在《创造和谐》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理念对西方"主客二分"思维的辩证超越,结合马克思"自然主义=人道主义"的实践辩证法,从人类解放视域探析彰显"和谐意志"的包容性人道主义,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重要理路。为此,就要在生态伦理上倡导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价值统一,在生态自觉上形成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的制度安排,在生态治理上坚持生产发展与社会交往形式的革新,促进人与人之间、国家之间、代际之间包容性发展利益机制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仅与人民幸福安康紧密相关,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兴旺繁盛。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坚持人类要从辩证统一的角度去看待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所达到的文明高度,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进大会报告,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兴国理念的升华和创新。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许津荣 《群众》2014,(9):4-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方针原则、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些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发人深省、催人奋进,为我们推进新形势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