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甘边红军干部学校,是在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边党政军领导人的直接关心和培育下创办的,它伴随着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而建立,并在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中逐步得到壮大,成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亮点,为陕甘边红军部队和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军政干部,为陕甘边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例探求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是人民军队历史发展的必然关系,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立发展的宝贵经验表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是人民军队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卫东刚 《世纪桥》2014,(8):15-16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开创的"硕果仅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陕甘边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其它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后,陕甘边根据地建设上贯彻"狡兔三窟"战略战术,使得陕甘边根据地在敌人多次重兵"围剿"下依然能够巍然屹立、坚持红旗不倒,从而扭转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开创了胜利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刘洪 《理论导报》2013,(11):21-2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践行了我们党的许多政策,尤其是在政权建设方面的经验为后来的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实践》2021,(7)
正"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习近平照金是一块英雄的土地。20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英勇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成立了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山区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6.
1931年至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开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带领群众进行土地革命,以及政权、军事、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根据地财经建设作为切入点,主要探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方式和历史经验,得出了必须加强党对货币的控制能力、正确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既要符合金融发展规律又要适应根据地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开创的"硕果仅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全国其它革命根据地丧失殆尽后得以保存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力量的指挥中心和后方保障基地,是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陕甘边根据地在敌人多次重兵"围剿"下依然能够巍然屹立、坚持红旗不倒,为红军提供落脚点,从而使中国革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开创了胜利发展的新局面做一浅析探究,分析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硕果仅存"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5,(10)
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点燃了陕甘边区武装斗争的烈火,促进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为迎接长征途中的党中央、毛泽东和中央各路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创造了有利条件。习仲勋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所从事的革命实践和教育活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一片英雄的土地,一部红色的传奇. 每到节假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游人如织,人们在此重温那段峥嵘史诗,汲取信仰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0.
今年11月7日,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70周年纪念日。值此,回顾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功绩。总结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立足老区实际,发扬老区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陕甘边区人民,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一块完整的红色区域,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秦俊 《党史博览》2008,(10):39-41
一 习仲勋生于1913年10月,13岁参加革命,15岁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出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他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人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创立的最大、最有影响的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在西北的成功实践,也是各路红军长征的最终落脚点,又是红军抗日的出发地,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掌控的的唯一一块贯穿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时期的根据地。  相似文献   

13.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刘志丹等十分重视成人教育事业,并将其作为根据地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它有其自身的特点,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和优秀人才,其成功经验对后来的教育事业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陕甘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当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之时,这块革命根据地由于受到王明"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和干扰,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与考验。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毛泽东不仅及时发现了"陕北肃反"的严重问题,而且坚决果断地纠正和处理了"陕北肃反"的错误做法,这不仅使陕甘革命根据地转危为安,而且也使陕甘革命根据地重新获得了新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与刘志丹等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习仲勋是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被毛泽东称赞为:"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他在领导陕甘革命的过程中,较早地认识到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群众工作的方法与路径,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原来你这么年轻” 习仲勋在1926年5月就投身革命,1934年,年仅21岁的习仲勋已经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了。他同刘志丹等同志一起创建了陕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是刘志丹的主要助手。  相似文献   

18.
1935年9月下旬到10月中旬,西北革命根据地,包括陕甘边和陕北两部分,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肃反。中共北方代表和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到西北革命根据地"问题严重"的报告,遂派遣朱理治、聂洪钧等人赴西北解决问题,加强领导。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朱德等发扬了勇于开拓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建立红色政权,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开创了中国革命的井冈山模式;中共中央对井冈山模式高度重视并向全国推广介绍,使井冈山模式得以传送到大西北;以刘志丹为首的陕甘边领导人创造性地学习运用井冈山模式,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并形成了“狡兔三窟”的陕甘边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刘明钢 《广东党史》2013,(10):50-5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提供了主观与客观的条件:为中国革命的重新兴起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成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离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地区,客观上为国共谈判提供了可能性;是张、杨与蒋介石的矛盾最尖锐的地区;比邻华北,成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