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有南京大屠杀,北有千里‘无人区’”,这是专家学者对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在长城沿线制造暴行的概括。然而,作为日本侵华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日军在长城线上残酷制造千里“无人区”的史实一直鲜为人知。日前,由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历时一年半编撰的大型文集《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这套文集由200多万字和400多幅照片组成,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史料最全的文集,是献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一份厚礼。《长城线上千里“无人区”》文集的出版,对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抨击日本右翼否定和歪曲历史的行径,用活生生的历史教育后人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建春 《党建》2012,(7):53-54
在党的生日到来之际,我不由得想起那些曾经在“千里无人区”浴血奋战的抗日英雄,想起那些为了保护党的组织和抗日队伍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人民群众,尤其是那些为此献出自己亲生儿女的伟大母亲。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疯狂进攻面前,百万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到1938年3月,华北六省国土几乎全陷入敌手,同年5月10日厦门岛也沦陷了。  相似文献   

4.
陈平同志原是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也是向世人揭露长城沿线“千里无人区”的第一人。抗战时期,他曾在“无人区”战斗过,这段经历,一直是他最为痛苦和悲愤的回忆。从1962年始,陈平就开始了对“无人区”的调查,直到离休之后仍在坚持。他以年迈之躯,多次深入“无人区”所遍及的26个县进行实地访问,获得了许多第一感性的认识和资料,取得了深入而丰富翔实的研究成果。去年9月,80岁的陈平未能主编完200多万字的“无人区”研究文集,倒在了书桌前,带着遗撼离开了人世。本文作者系原唐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办公室主任,曾是陈平的部下,他多年跟随陈平从事“无人区”的研究,耳濡目染受陈平的熏陶颇深。本文以深情的笔触,抒发自己对陈平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之下,竟然有大片的土地被禁止居住、禁止耕种,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的人民被驱赶进暗无天日的"人圈"。这就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侵华日军在中国大地上制造的"无住禁作地带"——"无人区"。这可以说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发明",但这一"发明"却是如此的邪恶,如此的灭绝人性。那么"无人区"和"人圈"到底是什么?侵略者不遗余力地制造大面积的"无人区",又是出于怎样的险恶用心呢?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期间,我在冀热辽地区工作。日本侵略军曾在冀热辽长城线南北制造5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综合使用了种种法西斯残暴手段摧残人民群众,使中国人民遭受了惨绝人寰的浩劫。作为历史见证人;我将亲闻目睹日军制造“无人区”暴行揭露于世,使后人永远牢记那段惨痛的历史,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驳斥日本一些人关口否认侵略中国的滥言,维护历史的本来面目。逐步扩大的“无人区”冀热辽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共产党领导下在敌后战场创建的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处于华北连接东北的战略地位,肩负着挺进东北的战略任务,即以冀东为基本…  相似文献   

7.
崔晓梅  张文 《世纪桥》2000,(3):24-25
“九一八”事变后,最早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兴起的武装力量是抗日义勇军。他们高举反日大旗,同日本侵略军进行英勇的拚杀,揭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共满洲省委在支持义勇军抗日斗争的同时,积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团结各抗日力量,在冰天雪地和丛山密林里进行了十余年的游击  相似文献   

8.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5,(24):52-54
了解日本 国民党的元老戴季陶在1928年写了一本《日本论》说过:中国这个题目也不知让日本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好几千次。日本研究中国的书在1928年出版的丛书中,每册500页以上每部在10册以上的总有好几种,1000页以上的大著也有百余卷,日本人研究中国研究得非常透。如《银川小志》在中国都找不到了,  相似文献   

9.
在茫茫大漠戈壁、边境千里无人区,额济纳旗哈日布日格德音乌拉镇创新推出“红色代办”为民服务志愿队。他们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让党旗在戈壁边境高高飘扬;他们以百姓心为心,把牧民当亲人,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他们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服务本领,温暖了民心、凝聚起力量。我们为这样贴心的志愿服务队点赞!  相似文献   

10.
车霁虹 《世纪桥》2010,(19):18-20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东北人民生活在白色恐怖中。日本殖民统治者为消灭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割断抗日武装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抗日武装活跃的农村,建立集中营式的"集团部落"和制造"无人区",使东北农村原有村屯受到破坏,房屋被毁灭,百姓遭屠戮,农民生活达到极度贫困状态。日伪当局推行"集团部落"统治政策给东北抗日武装和民众带来极大危害,给东北社会、特别是东北农民造成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11.
吕勋福  刘贤 《世纪桥》2009,(12):30-32
在东北抗联的队伍里,有一支由青少年组成的“少年营”。他们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同英勇的抗联战士一样,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消灭侵略者顽强的坚持战斗,在抗日斗争史中有着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2月16日上午,闲来在家中重读《风云初记》,正沉醉于孙犁清新文笔引发的历史反思之中,10时许,机关秘书处忽然打来电话,说一位日本客人来拜访我,已等候在机关传达室,问我是否接待。1991年夏,日本教育界“第二次和平之旅访中团”一行47人来唐山,曾邀我专题讲“无人区”问题,估计这位日本客人也可能是为“无人区”问题而来的,因为这是我同日本人的唯一交往。尽管是“不速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元旦,北京城里,一位95岁高龄的老红军、老革命,遥念远在千里的家乡龙岩,在与病魔作了顽强抗争后,与世长辞。他就是周仁,闽西人民的一位骄子。难忘2004年12月底的最后一面。那是在第三届世界龙岩同乡恳亲联谊大会开幕式上,这位须发全白的高龄老人昂扬出现在主席台上。周仁是大会参加者中  相似文献   

14.
李正军 《党史纵横》2013,(3):54-55,58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对日本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了东北三省的广大地区。日军在我国领土上屠杀军民,强奸妇女,践踏河山,霸占土地,剥夺广大劳动人民的自由,驱使他们充当奴隶,激起东北人民不断的反抗。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高潮中,东北军抗日官兵与辽东广大抗日组织在唐聚  相似文献   

15.
1924年春,从湘西大山中走出一位热血青年,他辗转数千里,前往广州,准备投考黄埔军校.为了能参加革命,错过报名期限的他,甚至冒用他人之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谁能料到,当年的文弱书生,10余年后竞成为一代名将.他便是在抗日战场上功绩赫赫的郑洞国.  相似文献   

16.
正古人的谚语里,简单的几个字,往往包含着深刻的道理与无穷的智慧。像这句"千里井不反唾",起先我还弄不清它的含意,后来才明白,大意是说,一个要去千里之外的人,对于他曾经喝过水的那口井,即使今后再也不喝它的水了,也不该往那口井里吐口水。这句话让人感动之处是,人在现实的利用之外,总得有一份怀旧的情意。这句古谚在前人的诗里,大抵都用于形容离婚的夫妻,好像与"糟糠之妻不下堂"的意思相近。曹植代人作诗曰"千里不唾井,况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月8日,在上海邮政公司年会上,山东省临沂市邮政局受邀演出了根据我的真实经历创作的情景剧《红色邮包》。听到演出成功的消息,抗战时期那次奔波几个月、跋涉几千里,打通山东到中央的交通干线的经历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飞毛腿"领受任务1942年,山东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日寇碉堡林立,哨卡遍布,对我各组织之间的交通联系造成了很大困难。面对这种严酷的斗争形势,中共山东分  相似文献   

18.
史继忠 《当代贵州》2011,(34):60-60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108所高校中,有91所遭到破坏,其中25所因严重受损而被迫停办,10所完全毁坏。许多高校千里搬迁,形成了"东学西进"的教育生态景观。  相似文献   

19.
赵俊清 《世纪桥》2008,(15):13-16
<正>抗日碧血英雄志,救国丹心自由花。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曾涌现出无数令人崇敬的英雄、烈士,他们如同灿烂的群星,光耀中华。在这灿烂的群星之中,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就是闪光夺目的一颗。20世纪30、40年代,在我们国家遭受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民族遭受危难之时,赵尚志秉承中国共产党关于武装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的号召,和杨靖宇、魏拯民、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同志一道奔赴抗日斗争第一线,组织、领导东北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持久有效的抗日斗争,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日本被世界公认为是一个富有创意的社会。"日本创造"从何而来呢?在日语里,"做东西"这个词与"制造"的意思有很大不同。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