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实证,是划分民族形象的重要依据。民族服饰形象地显示了这个民族的经济生产、生活的发展水平,显示出民族的文化艺术和美学观念的传统心理,它对于民族学,考古学和民族民间艺术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苗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区,三百五十多万苗族人口有四分  相似文献   

2.
郑君雷 《人民论坛》2010,(12):163-165
从考古学上进行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研究,需要超越物质文化层面的认识论基础和考古人类学的视野。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八种模式,这些边远地区串连而成的四条考古学文化地带和民族走廊构成了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的内圈,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表现出显著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考古学上进行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形成研究,需要超越物质文化层面的认识论基础和考古人类学的视野。西汉边远地区汉文化的形成过程可以归纳为八种模式,这些边远地区串连而成的四条考古学文化地带和民族走廊构成了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的内圈,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表现出显著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苗、荆蛮与瑶族来源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文献记载和考古学材料相结合之下,作为三苗文化遗存的长江中游史前考古学文化,应是包括瑶族先民在内的各古代部族在远古时期的文化遗留。商周时期荆蛮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与■、越、巴、卢戎等族的交错杂处中,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和文化整合,孕育形成新的古代民族族群,这些族群在秦汉以后被史籍按分布地城称为长沙蛮、武陵蛮等.并最终从中分化出莫徭。瑶族的民族来源和文化渊源由此有了比较明确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藏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富有革命斗争传统,是我们伟大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光荣成员。考古学的材料证明:从远古时代开始,藏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今青藏和川西高原地带,并与祖国内地各民族的先民,结成一个共同发展的整体。研究藏区的古文化遗存,对于认识这个整体形成及其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边疆考古研究的地域范围不仅局限于现今版图的边境省份,边疆考古学文化分区以及区域特征和文化发展道路的认识是个渐进的过程,边疆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地带构成了中国历史边疆基础轮廓的内圈骨架,考古学文化与"民族问题"的相关性,成为边疆考古的核心问题。因此边疆考古的学术课题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范祖锜(以下简称范):尊敬的汪先生,您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考古学家。40多年来,您在考古学领域纠正古人之陈说,冲破今人之误区,灼见屡出,新论迭生,成果丰赡,建树卓越。您的《云南考古》、《沧源崖画的发现和研究》、《铜鼓与南方民族》、《民族考古学论集》、《西南民族与历史文化》、《文化人类学调查》等著作以及译著《事物的起源》,对中国民族考古学的学科建设和事业开拓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上要取得成就,最根本的是学者本人必须具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艰苦精神,具有坚实深厚的学术功底,此外也有不少前辈学者还得益于独自的家学渊源。先…  相似文献   

8.
考古学文化与中华民族起源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为指导,从考古学文化的角度讨论中华民族起源问题。关注的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考古新发现与中华民族起源的时空关系问题;二、考古学文化的区系划分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三、从民族起源的角度看考古学文化的内涵和性质;四、中华民族起源阶段的基本特点及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绍卫 《桂海论丛》2011,27(5):30-34
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在民族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始创、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确立了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主体文化精神,使党的民族政策落实获得了良性发展的结构,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过程中形成了有丰富内涵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不可代替的精神力量,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当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求索》2016,(0)
考古学的产生及发展与西方学术思潮的变化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进化论思想对考古学的影响尤甚。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急剧变革,西方学术思想的引进对传统中国学术尤其是历史学产生强烈冲击,并在此背景下萌生了中国考古学。寻找中国文化和文明的源头、探索中国文化的特质、研究中国的历史成为中国早期考古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小康》2021,(3)
正考古学,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科技的不断更新和应用,不仅给考古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新惊喜,而且推动中国考古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人对考古的印象还停留在"手铲释天书",但其实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学中被广泛应用。科技考古,早已成为考古学的一门主要分支,成为现代考古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倡议的贵州六山六水民族综合考察,继1983年月亮山地区民族综合考察之后,于今年二月由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牵头,有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哲学研究所、文学研究所,贵州民族学院,贵州省博物馆的民族学、语言学、历史学、经济学、哲学、文学、考古学,民族医药、民族民间工艺等各门社会科学的专业人员31人联合组成我省黔南、黔东南的云雾山、月亮山区域民族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21,(4)
正当前,考古学已经成为一门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思路为指导、广泛采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交叉学科。能否在考古学研究中更加广泛、有效地运用多种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推动学科的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考古学研究水平的极为重要的标尺。科技考古就是应用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和技术开展考古学研究。其研究内涵可以概括为:以考古学的研究目标为指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玉器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考古学观看,我国史前玉器分布广泛,各地区的玉器业在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既有交流,又有各自特点。至周代,各地区玉器型制差异减少,秦统一至汉代,各类玉雕几乎都已大同。中国古代玉器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中乌联合发掘证明,明铁佩城是迄今考古发现中公元前后时期费尔干纳盆地内面积最大的古城遗址。它的时代和地理位置与汉代文献记载的大宛王国接近,其内外城双重城墙构造独特,应该属于大宛王国重要的城邑。它的发现也是中国古代城市考古学的独特贡献。从丝绸之路考古再认识中国都城考古学优势中国考古学,特别是都城考古学,有自己的学科发展脉络。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最早的城邑遗址,到秦汉帝国统一之后,建成了中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是古今各民族的总称,是由众多民族在形成为统一国家的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民族集合体,是在中国统一国家里经过几千年时间融合了许多民族及其思想文化、感情意志、习俗信仰而形成的伟大的集合民族。中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融合过程中,扬长避短,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总体性格。这个总体性格是由各民族的优秀性格熔铸而成的。二个民族的优秀性格要成为中华民族的性格,必须经过中国  相似文献   

18.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中国考古学的使命:其一,中国考古学的出发点是认识中国历史;其二,考古作为一门现代学科,既有其一套现代学术方式,同时又形成考古学中国学派;其三,中国考古展示与文明意识建构,关乎着中国之为中国、"我们是谁"的文化认同问题;其四,考古所揭示的中华文明的起源、连续未断裂的文明原理,具有既属于中国又超越中国自身的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涛 《桂海论丛》2008,24(6):20-23
民族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发展理论,经历了以政治平等为特征的发展理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理论——全面协调发展理论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发展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知识论,知识考古学引入了话语和实践使之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史和科学认识论。相对于科学史,考古学是从话语角度来看待科学的;相对于科学认识论,考古学是从历史角度来看待科学的。考古学对于传统科学史和科学认识论的改造,其目的就在于取消主体。考古学是一种无主体知识论,这直接表现为对历史连续性、真理和起源的反对上。考古学有着对知识、科学的独特理解。考古学无主体知识论对主体的否定,从根本上颠覆了现代认识论,不再属于科学认识论的范围,而是一种“反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