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1958年,我担任安徽电影制片厂办公室主任,是毛泽东、刘少奇、朱德视察安徽时的随行电影摄影师。我参与拍摄了《毛主席在安徽人民中间》、《朱德副主席视察安徽》、《少奇同志来安徽视察》等新闻纪录片,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1997,(2)
1997年2月27日是毛泽东同志视察黑龙江47周年,也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同志视察黑龙江纪念馆”建馆20周年。对日上午9时,纪念馆召开座谈会,应邀参加座谈会的有原省长陈雷同志、原省级离休老领导张向凌同志及离休老干部新四军研究会领导王兴华、稽华同志等。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委党是研究室、省党史学会、哈尔滨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哈尔滨市车辆厂、黑龙江省“红太阳收藏协会”等单位的领导以及曾担任过毛主席13年卫士的李家骥同志、曾担任过刘少奇警卫员的张起同志及文博界、新闻界的领导和来宾7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时光…  相似文献   

3.
何伟志 《奋斗》2020,(4):26-27
1950年2月,访问苏联归来的毛泽东同志开始了具有重大和深远意义的东北之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首次到外地视察,也是毛泽东同志一生中唯一一次到黑龙江省(1954年8月原松江省与原黑龙江省合并为新的“黑龙江省”)视察。2月27日晚,毛泽东同志为原中共松江省委题写“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为中共哈尔滨市委题写“发展生产”,为哈尔滨市正在举行的第二届团代会题写“学习马列主义”。五幅题词把毛泽东同志在哈尔滨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定格在几张宣纸上,也把开国领袖对黑土地的深情厚望留在黑龙江省干部群众心里。这五幅题词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最为深刻关切的几个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广东党史》2011,(2):55-55
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也有人认为是1950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中的最后一条:“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万岁!”其实,都不对。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  相似文献   

5.
《福建党史月刊》2014,(17):32-32
正"同志"称呼从何而来?它又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书稿中出现的"毛主席"字样,通通被圈去,改为"毛泽东同志"孙中山先生在1918年曾发表《告海内外同志书》和《致南洋同志书》。那些一心想推翻满清王朝的同盟会会员们也互称"同志"。孙中山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也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随后,毛泽东、罗学瓒等人在通信时,也开始引用"同志"  相似文献   

6.
<正>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据有关人员透露,站在台阶前迎接的蒋介石一见毛泽东进了官邸,就高喊"毛主席万岁!"喊了三次,而后他跟毛泽东会谈。蒋介石日记里面写到,他很佩服毛泽东,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一次,某市一位领导针对一些县、乡镇干部平时不为群众办实事,群众意见很大的现状,在会上严厉提出批评“:如今一些县、乡镇干部,对市领导的话,言听计从,但对群众的话却装聋作哑,根本听不进去。那怎么行呢?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父母’的话都听不进去,听上级领导的话也是假的!”听了这位市委领导的一席话,顿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由此想起刘少奇同志1961年在湖南视察工作时的一段话。刘少奇同志当时问一名犯了错误的农村干部:“你为啥犯错误?”对方回答:“没听党的话,没听毛主席的话。”少奇同志听后说:“我看还要加一条,没听群众的话。”遗…  相似文献   

8.
刘承武 《党史纵横》2001,(11):35-39
巍巍太行山南,滔滔黄河北岸,有一方壮丽而富饶的土地,这就是河南省原新乡地区。这里因商朝末年,周武王会八百诸侯,与商军大战于牧野今新乡市东北一带,迫殷纣王登鹿台自焚而素有“牧野”之称。新中国成立后,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一直十分关注牧野大地,曾多次驻足于这片热士。巡行胜利渠1952年10月,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长罗瑞卿、铁道部长滕代远、第一机械工业部长黄敬、纺织工业部长李烛尘等领导同志陪同下,解放后第一次视察黄河。毛主席10月27日离京,途经济南、徐州,10月30日视察了黄河兰…  相似文献   

9.
1939年7月7日,正是抗日战争两周年纪念日。这天,也是华北联合大学正式成立并举行开学典礼的日子,成仿吾校长请了毛泽东同志来作报告。毛泽东乘坐一辆华侨捐献的汽车,来到延安桥几沟天主教堂西侧的广场上。参加开学典礼的几千名师生,早在这里密密麻麻席地而坐。大家一见毛主席进入会场,顿时欢呼声、鼓掌声响成一片。毛泽东开始演讲。他讲话时喜欢边讲边走动  相似文献   

10.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时那副诚煌诚恐的狼狈相。1953年12月,毛泽东在杭州视察,我刚到警卫处报到没几天。那天,王芳同志通知我:“主席提出去户外活动活动,爬爬山,我们俩陪主席去爬北高峰。”警卫车在前面开道,毛主席的座车跟在后面,从刘庄出发,不多会到了北高峰的山脚。一下车,毛主席和卫士走前,我和王芳紧随其后。毛主席个子高、腿长,走山路如履平地。到了半山腰的开阔处,毛主席坐在山径边一块平石上小惠。由于敬畏,我想绕道避开迎面坐着的主席,先从左边走,折转又从右边走,都没路。只好回到王芳身边。“怎么还没…  相似文献   

11.
杨正午 《新湘评论》2013,(21):34-36
习仲勋同志长期以来一直情牵毛主席故乡湖南,多次亲临湖南视察指导,足迹遍及长沙、株洲、湘潭、常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张家界等6个市州。特别是1987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同志一年之内两次视察湖南。我当时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12月12日至15日,有幸陪同了仲勋同志在大庸、桑植、永顺、吉首等地的视察。  相似文献   

12.
成语故事“黄梁美梦”就发生在河北邯郸,故亦称“邯郸梦”。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也在作“邯郸梦”,他一直梦想打通平汉铁路线。然而,刘伯承、邓小平统率大军两次打破蒋介石的“邯郸梦”。 一破“邯郸梦” 1945年8月,蒋介石为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对我解放区进行大规模进犯。蒋介石一直想打通平汉铁路,以便抢占平津和东北。 毛主席,党中央针对国民党部队拼命想打通平汉线的企图,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立即着手组织以邯郸为主要战场的干汉战役。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主席是我们党、军队和国家的缔造者和领导人,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对广东怀有深厚的感情,大革命时期就曾留下宝贵足迹。解放后,他先后到广州视察工作、开会或休息共八次,我参加了前七次的接待工作。珠水悠悠,岁月沧桑。毛主席离开我们27年了。今年12月26日是他诞辰110周年,我翻看一直珍藏的旧照片,凝望着毛主席亲切慈祥的面容,回忆起当年接待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的亲身经历,多少往事涌上脑际。毛主席时刻牵挂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心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伟大风范,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4.
1949年3月,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反思历史、考察现实、展望未来,提出"不当李自成"的"赶考"命题,开始了中国走向富强的赶考进程。四十多年后的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西柏坡挥笔写下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8个大字,并强调:"毛主席曾在这里发出号召,进城后要继续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继续艰苦奋斗,不要被糖衣炮弹所打中……我看只要照着毛主席当年说的去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自己!"  相似文献   

15.
张闻天是“开明君主”,这话是毛泽东说的。张闻天听到了以后高兴地说:“这是毛主席对我的最高评价。” 毛泽东的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常说,中共在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的确,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开始进入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在之后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毛泽东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梁琨 《党的文献》2011,(4):117-118
不久前有人撰文称,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是蒋介石。该文说: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曾六次高呼:‘毛主席万岁!’"文章最主要的根据是《大公报》的报道。它说,1945年10月9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张治中设宴款待毛泽东的消息。在酒席上,毛泽东作了希望建  相似文献   

17.
1956年5月3日,毛泽东主席第一次乘专机,从北京起飞,途经武汉,到广州去视察工作。 那时,距空军成立只有6年多时间,飞机等装备还不先进,飞行经验也不丰富,飞行事故发生率比较高。因此,毛泽东这次乘专机赴外地巡视前,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等人得知这一消息后,都担心飞行安全问题,力劝毛主席不要坐飞机。然而,毛泽东决心已定,谁也说服不了。他说,已经有10多年没乘飞机了,飞机速度快,可以节省时间。为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把这次飞行任务交给空军来完成。接到任务后,空军作了认真的研究和周密的准备,并决定由空军航空兵独立运输第三团执行这一任务。当时该团装备的运输机都是苏联制造的螺旋桨飞机,接送中央领导同志的飞机主要有里-2型和  相似文献   

18.
陶鲁笳说:“毛主席把《大寨之路》要去了,要看”1964年3月28日,毛泽东外出视察,专列停留在邯郸,要河北省委、山西省委领导去汇报工作。毛泽东要陶警笛汇报农业情况。陶汇报了全省情况后着重讲了大寨。毛对陈永贵“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给予肯定,说:“很好嘛!就像打仗一样,不参加打仗,怎么会指挥战争呢!”陶鲁布汇报大寨抗洪救灾、重建家园时,毛泽东对大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很重视。毛泽东还说,大寨的评工记分办法好,不搞繁琐哲学,既有差别,又不特殊。毛泽东问陈永贵情况时,陶说陈永贵50岁,42岁时扫盲,讲话有逻…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柳亚子、周世钊、郭沫若三位朋友各有过几次诗词唱和,但柳毛的首次诗词唱和(柳亚子的《七律·感事呈毛主席》和毛泽东的《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影响最为深广。在毛泽东所有已发表的50多篇诗词中,《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虽不似《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的“战锦方为大问题”诸说不同,见解各异,但因着对柳诗的不同理解,也就多少对毛诗中“牢骚”的史实背景有不尽一致的归结。  相似文献   

20.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毛泽东主席有着深厚的情谊。 他们的交往充满了特殊的传奇色彩。 毛泽东第一次见到 许世友,就给他改了名 许世友同志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是在l935年8月。那时他是红四方面军红四军军长、正率领部队踏上纵横数百里的茫茫草地,开始了红四方面军长征路上最艰苦的历程。一天,毛主席来到了第四军军部,所谓军部也就是正在行进中的草地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