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正确估计粮情正确估计粮情,是正确决策、避免失误的前提条件。这是对近年来粮食经济理论和实践反思得出的难忘启示。忆往昔,百家群起,正确估计粮情多么不易。从80年代初叶以来,围绕中国粮食问题展开了一场又一场争论:先是对所谓“大粮食”观点和效法西方采取“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食物构成的辩论;接着是对“粮食过剩”观点的商榷。特別是1984年粮食总产  相似文献   

2.
卖官鬻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史记·秦始皇本纪》就有记载:“纳粟千石,拜爵一级。”但秦朝尚无“卖官鬻爵”一说,它的形成大约是在汉朝。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不是卖官,而是鬻爵。所谓鬻爵是指用爵位来换取粮食,与钱尚无干系,目的是救灾。可以说鬻爵是国家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因粮食不足而采取的应急措施。而卖官则始于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有雄心大略,边关多事,国库开销甚大,用爵位换取粮食的做法已不足以解决当时的问题,于是便出卖官位,以增加收入,支付庞大的军费开支。至此,卖官鬻爵才合二为一。汉朝称“卖官”为“赀选”,当初规…  相似文献   

3.
中央“一号文件”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等项政策颁布后,深受农村干部群众的拥护。同时,大家有喜有盼有忧:喜:中央特别重视支持“三农”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三农”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大好局面,增强了农村干部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关于对种植粮食的直接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关部门关于重视农民进城务工子女的读书问题以及逐步减免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的政策减少了农民的生活压力,感到中央和各级政府是在真正关心他们。盼:盼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变成“常下乡”。尤其盼望文化工作者经常深入农村,帮…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中美WTO谈判的焦点,难点之一,粮食贸易又是中美农业谈判中的最重要问题,这次达成‘中美农业合作协议’是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历程中一个里程碑。在农业问题上让步对我们本身利益无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卢锋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卢锋说,逐步降低在粮食贸易上的非关税控制,对于理解“中美农业合作协议”至少有两方面意义。第一,这次我国放弃对“矮腥黑穗病”(TCK)小麦实行进口禁运政策对两国小麦和粮食贸易总量不会有很大影响,我国政策调整主要涉及进口粮食在美国的区域分布这一结构问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曾强调,“粮食问题是关系经济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和加强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能力;依靠科学技术,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完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表明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真正开始把粮食安全问题放在了不容忽视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6.
粮食问题是我国政治经济的突出问题,过去、现在以至将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如何摆脱粮食困境?委实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长期探讨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就我国粮食困境形成的重要原因及其对策,略陈管见。 (一) 近两年来,我国粮食问题有所转机,但仍末从根本上摆脱困境。总的来说,耕地缩减,生产徘徊;人口膨胀,消费迅增;生产和流通领域粮食浪费惊人。尽管1989年粮食生产有新进展,总  相似文献   

7.
一、李鹏总理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第四部分第一个问题)(略) 二、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流传着这样一些说法:“民以食为天”;“高建墙,广积粮”;“人是铁,饭是纲,一天不吃饿得慌”等等。确实,粮食是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大问题。1987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00多亿公斤,但按人头算来,每天全国人均只有一公斤多一点的粮食。这就是我国在农业生产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  相似文献   

8.
1、国家资源分配问题在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所有曾被小心翼翼绕开的问题,已累积成今日无法避开的社会矛盾。2、粮食问题“粮食生产事关全局”。中国粮食的大波动式危机,往往是由重工轻农、损农引起的。未来5年,中国粮食会不会出现大波动式危机?我们有什么对策?3、国有企业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继续延误将使中国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挫折。国有企业是盈是亏?国有企业是否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的目标?15年后,中国国有企业会是怎样?4、农民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如何重新唤起中国农民在80年代初期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百姓稳、天下安。粮食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2002年以来,山东省莱州市由粮食主产区转变为粮食主销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我们围绕壮大粮食经济,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粮企增效的目标,立足实际,从粮食的特殊属性和一般属性出发,按照“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放的放开放活”的思路,采取“政府调控、市场运作、强化服务、确保安全”等措施,构建了完整的粮食产业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深化粮企改革,实现由计划主渠道向市场主渠道转变国有粮食企业是粮食市场的主导力量,具有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0.
粮食象其它商品一样,既有其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对立统一。而在中国这样古老的以农业立国的国家里。人们更看重的是它的特殊性。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生活的主食品,鸡鸭鱼肉副食品都是由粮食转化的,人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粮食。因此,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军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又是重要的战备物资。“无粮则乱。”特殊年景,粮食比金子还贵。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说:“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发展粮食生产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个重要的政治问题。而要发展粮食生产,归纳起来只有两条途径:一是从外延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发展粮食生产应以提高单产为主,但保护和扩大粮食作物面积也不容忽视。而要使现有的耕地和粮食播种面积不再减少.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因地制宜,不再占用耕地和粮地。要在保证耕地和粮地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12.
从矿业开始     
主持人:步入工业社会以来,矿产资源就成为影响经济和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农业、矿业、加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是社会四大生产部门,”农业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矿业则是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粮食。没有矿业,加工和运输就成为“无米之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很有必要讨论一下我国矿业及矿业经济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中央在最近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关于解决全国的粮食问题,作出了各省区粮食自求平衡的重大决定,明确要求省一级政府要把粮食供求平衡的责任担负起来,实行“米袋子”严格的责任制。“哪个省‘米袋子’出了问题,由那个省的书记、省长负责”。这是中央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所作出的又一关键性措施,其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仅就全国各省区粮食自求平衡的重大意义、难点及主要对策作初步的探讨。一、全国各省区粮食供来自宋平衡的意义我国以往的全国粮食供求平衡由中央统一调拨和协调,各省市自治区都吃国家的粮食供求平衡“大锅饭”。现在,…  相似文献   

14.
岁末年初,各项检查变得多了起来。通过检查,发现问题,找出症结,制订改进措施,推动工作落实是我们所希望的。然而,我们有些领导下去检查,仅仅是走马观花,看看“景点”。他们热衷于听写好的、看“脸面”的,检查结果自然是:满意!满意!领导这种“官赏”式的检查,给一些投机者以可乘之机。他们平时工作马马虎虎,到检查前,便突击“装修门面”,欺骗领导,把它作为邀功请赏、升官晋爵的筹码。据报道,某县本来收的粮食不多,为了应付检查,竟从别处“借”来粮食,制造“粮食满仓”的景象;某县为了应付检查,竟将分散在不同村的羊“拼凑”到一起,制造“养羊…  相似文献   

15.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部署,积极推行国有粮食企业政企分开,推进兼并重组,消化历史包袱,分流富余人员,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少企业已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对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重视不够,企业“老人”、“老账”问题未解决,职工安置资金未落实,产权制度改革欠规范,致使我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明显滞后于其他省区,明显滞后于其他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粮食问题的几点思考周小重农业问题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问题。作为“基础的基础”的粮食问题,特别是粮食的购销体制和粮食价格问题,也成为当前的一大热点。回顾一下80年代以来农业的发展道路,分析一下问题产生的原因,对今后进一步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省粮食在经过“六·五”期间的超常增长之后,近两年来出现了新的情况,突出表现在1985年的粮食减产和1986年的缓慢回升,粮食问题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报告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如何引发粮食发展机制、培植粮食增长后劲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定向。两点说明:  相似文献   

18.
<正>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粮食连续获得丰收,关于粮食是“多”还是“少”的议论日益增多。对此必须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解决,以保证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现在的粮食究竟是多还是少?从我们调查和了解的情况看,笼统地说多不行,笼统地说少也不行,确切地说应该是“既少又多”。这一矛盾现象的表现是:(1) 从总体看少,从局部看多。去年我国粮食总  相似文献   

19.
1958年、1959年,丽江专区各族人民高举三大法宝,获得了連續两年的大跃进。以农业的粮食生产来說,1959年在1958年的大增产的基础上增产26.3%,有四个县增产30%以上,总产量比1957年翻了一番多;每人平均粮食1.185斤,有两个县每人粮食达到1.500多斤。从許多县許多公社两年的連續跃进的事实中,我們感觸最深的是:敢不敢树雄心、立壮志。丽江专区的特点,根据文献記載是:“地瘠民貧”、“民智不开”。是的,大部  相似文献   

20.
袁丽 《创造》2004,(8):58-59
随着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金 伍数量不充足、整体素质不高。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粮食购销将全面 推进国有粮油企业实现市场化,粮食购销主体逐步趋向于多 股份制改革应采取的相关对策元化,国有粮油购销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一改革的实现, (一)采取有效措施,彻底解决制约将对农业发展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重要的 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三老”问题影 响 。 妥善处理“老人”问题。在企业改 国有粮油购销 革的实际中,“老人”问题的核心是资金企业股份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