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拍摄反光物体上的无色指纹,一般是采用反射光照相的方法,即将照相机置于被摄客体对光源投射的反射角上,使反射光进入镜头,造成客体反光,指纹不反光或指纹反光,客体不反光的效果。在常见的室内现场中,家俱、卫生间的墙砖和洁具等都会留下指纹。根据反射光照相的规律,光源面积的大小、光源距离及相机镜头的焦距等条件同拍摄效果有密切关系,光源距离一定时,镜头焦距越短光源面积越要大;当镜头焦距一定时,光源距离越远,光源面积应相应增大。在反射光照相中,利用白炽灯、聚光灯、闪光灯、日光灯作为光源时,在客体上形成一个反光亮点或中间较亮四…  相似文献   

2.
陈源锋 《刑事技术》2006,(3):47-47,64
在物证照相中,闪光灯的用法有多种,如:通用单灯闪光法,分体单灯闪光法,多灯多向闪光法和间接闪光法,其中最常用的通用单灯闪光法是将闪光灯固定在照相机上,闪光灯的位置接近镜头[1],该方法主要用于在闪光灯有效照明范围内的远距离照相。对于不宜使用通用单灯闪光法的近距离照相,如:现场细目照相和翻拍等,必须使用分体单灯闪光法照明。1基本原理分体单灯闪光法就是将闪光灯与照相机分离,闪光灯的位置在相机的后侧方,并高出镜头,使它成为45°左右的半侧光,形成一定的光线效果[2]。对于平面物证的拍摄,可以直接应用分体单灯闪光法照明;对于立体…  相似文献   

3.
在现场勘查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较高或其它无法使用三角架拍照的地方留有灰尘痕迹,在既不能直接提取,移动又怕破坏痕迹的情况下,利用“B门闪光”的照相方法拍摄下来,可取得较好效果。 所谓“B门闪光”就是在弱光下,手持相机和人为起动闪光灯,运用“B”快门档和闪光灯的高速强光,对现场痕迹及时完整地拍摄下来。“B门闪光”的拍摄过程为:  相似文献   

4.
在现场进行拍照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较小的痕迹和物证,如犯罪分子遗留在现场上的足迹、精斑以及血迹、尸体上的创口等,为了客观地、清晰地记录这些罪证,就必须运用闪光灯进行近摄。怎样避免曝光过度呢?使用标准镜头进行近摄,最近成像距离为0.6米左右,而有时还需加用近摄镜进行拍摄,这时的摄距就更近了,尽管将光圈缩小到最小档F16,还会造成曝光过度,这祥,我们就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节:在闪光灯的灯头上罩上纱布以减低闪光亮度;利用反射闪光进行拍摄。也可以在镜头前加用中灰镜以减少镜头的进光量,但加用中灰镜后会影响照片的清晰度。不论采取上面哪种方法,进入镜头的光量都大大的  相似文献   

5.
电子闪光灯 ,是利用电子激发惰性气体而发光的瞬间光源 ,多采用低压触发电路 ,回电迅速 ,色温一般为 5 0 0 0~ 6 0 0 0K ,接近于日光的色温 ,闪光能量大 ,适合于作日光型胶卷的拍摄光源 ,一些专用的闪光灯配合相机还可以做TTL(ThroughTheLens)闪光以及A(Advanced) TTL闪光 ,闪光灯可以做主光、可以做补光、可以消除色温不平衡所带来的偏色现象 ,携带方便 ,使用简单 ,所以在摄影领域被广泛的使用。由于闪光灯的闪光速度极快 ,可以高达千分之一秒甚至百万分之一秒 ,因此闪光摄影中胶片所接受的曝光量H(H =E T) ,可以只考虑光源照度E…  相似文献   

6.
现场足迹照相一般用自然光、强光灯作光源,但实际上这些光源缺点多、局限性很大。为了解决拍照现场足迹的光源问题,有人研究出用较长同步线连接闪光灯和相机,以闪光灯作为光源拍照现场足迹的方法。受此启发,我们摸索出一种直接用闪光灯与相机配合拍照现场足迹的方法。现介绍如下:第一步,用手电筒或现场勘查灯等光源对现场足迹从脚尖或脚跟方向打光观察,并高低移动变换配光角度,寻找出最佳配光位置。然后将闪光灯置于该位置上,并使闪光灯光线的中心轴线通过足迹的中心点。第二步,根据闪光灯与痕迹的距离选定光圈,快门置于"B"门,利用手电筒等光源照明调焦。第三步,调好焦距后,关闭手电筒等光源,按下相机快门,让闪光灯闪光,尔后松开快门。  相似文献   

7.
在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中,常遇到各种客体上的弱反差指纹和潜在的汗液指纹。如浅色塑料袋上用502胶熏显的指纹。由于显现的指纹与客体背景均为浅色,反差不大,用肉眼侧面看,可观察到指纹,且指纹条件相当不错;用相机从正面打光拍摄,往往无法将指纹拍摄出来。笔者在实际办案中,摸索出了一种使用日光光斑拍摄弱反差指纹的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较理想,介绍如下:1操作方法(1)将有指纹的客体放置在室内窗口前,固定在支架上。对浅色的塑料袋类客体,可将其有指纹的部分剪下,用胶带纸固定在深色纸盒上。(2)将尼康FM2相机装上接圈尼康专用可变焦距…  相似文献   

8.
在现场勘查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小型客体如器皿、瓷器等内壁上的油渍或灰尘痕迹,这些痕迹不可以用粉末或胶纸直接揭取,只能通过相机来拍摄提取,但由于小型客体内径狭小,相机往往难以放入,更难以调对焦距,给拍摄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使用潜望镜拍摄此类痕迹,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有效办法。1潜望镜的构造及原理潜望镜是一种可以在隐蔽处观察外界事物的光学仪器。潜望镜的制作具有简单方便的特点,它是由两块平面镜即反射镜和视镜组成,这两块镜面相向平行,且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并分别与水平面成45°角。根据光学原理,平面镜可以用来改变光线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9.
数码相机及彩色打印机在技术上的突飞猛进使传统的摄影技术发生了里程碑式的变化,结合刑事照相专业的特点,就如何建立一个适应新形式工作下的“电子暗室”提出以下建议。“电子暗室”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数码相机、照片打印机及计算机是硬件部分,最好还应包括一台平板扫描仪和底片扫描仪;软件应选择那些既简单易用又功能强大、能进行数字照片的编辑处理管理、检索的应用软件。1数码相机数码相机应选择拍摄速度好、能使用闪光灯、可更换镜头、动静皆能拍摄的数码相机。目前,数码相机按图像传感器种类的不同可分为阵列CCD数码相机…  相似文献   

10.
视频图像分析对于刑事案件的侦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经成为侦查破案的一大支撑技术.使用警视通软件可以测量图像中指定两点间的距离,测算出嫌疑人的身高,缩小案件的侦查范围,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线索.本文通过改变实验图像的镜头拍摄焦距、拍摄镜头光轴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测量参照点的选取等因素,进行对比实验,得出影响警视通软件测量结果的误差规律,为对利用警视通软件测量嫌疑人人像身高结果的修正提供一定的参考,更好地服务于公安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胡慧中 《中国律师》2008,(10):81-82
今年3·15前夕,不少消费者对日本佳能公司的问题相机进行投诉,认为其核心部件CCD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佳能公司就在其网站上承认了自己的问题(于两年前,且这些型号的相机仍在市场上出售),相机在特别高温多湿的环境下保管或者使用时,其CCD内部的导线接合部位会发生脱离。这种情况下使用拍摄模式时.由于信号没有从CCD正确输出,可能导致输出的图像发生“变形失真”、“图像不显示”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现场勘查实践中,经常会遇到遗留在现场各种客体上的灰尘足迹,为了提取到原始的反差好的足迹,我们通常会采取架三脚架打光拍摄、胶带纸粘贴后架空打光拍照、吸附拍照法提取。用这些方法对一般客体虽能取到效果较好的足迹,但对于一些特殊客体就不实用了。笔者尝试用闪光灯对各种客体上遗留的足迹进行直接拍摄提取,在一些案件当中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拍摄过程1.1器材135单反相机、标准镜头、闪光灯、比例尺。1.2操作方法将留有灰尘足迹的客体用普通现场勘查光源进行观察,直至灰尘足迹轮廓反映清晰,反差最佳,放置比例尺。将照相机的快门速度…  相似文献   

13.
在现场勘验中,作案人进入现场后触碰透明塑料布类制品是经常遇到的。例如:农用薄膜、塑料袋、香烟盒包装薄膜及其它物品包装物等。有些塑料布质地薄、软、易褶皱,在拍摄时很难将其抚平,用常规方法拍摄制作出来的照片纹线由于褶皱痕迹会有些许变形,给鉴定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找到一种较简单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在现场勘查过程中,在不具备良好的自然光照条件或不具备其它适宜的照明灯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闪光灯作主光源拍摄现场痕迹,以及在拍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1月8日夜,汝州市人民武装部发生一起特大盗枪案,被盗"五四"式手枪12支,"六、三"式自动步枪3支,子弹750余发,现场勘查中,在二号、三号库分别发现指纹和鞋印,当时现场没电,仓库有炸药,在这种情况下,我利用现场勘查灯进行拍照,经过多次实验,拍出的指纹和鞋印不佳,使照片出现光斑,光线有不均现象,用两只手电进行游动配光拍照,使用小光圈、长时间曝光,经过多次实验,使照片上的光斑消除,光线比较均匀,照片上的指纹能清晰地再现出来,效果理想。具体拍摄方法是用三角架或云台固定相机(海欧DF-135型),加上接圈,装上上海产135全色黑白胶片,上快门。为增加清晰度,使用小光圈(F11-F16)慢速度,将相机镜头光轴垂直拍物体所在平面,并选择合适的比例尺,选好用光照角度  相似文献   

16.
当前,随着公安科技的不断发展,基层公安刑事技术部门的装备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如装备了多波段光源、电脑、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荧光粉等等。但马蹄镜作为刑事技术部门一种传统工具,至今仍然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马蹄镜是一种现场勘查工具,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用途广,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技术人员的青睐,是技术人员勘验现场时必带的工具之一。笔者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实践,介绍马蹄镜在现场勘验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拍照痕迹物证时,对比例尺的使用有着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例如拍摄立体痕迹物证时,要求比例尺放在被摄物体同一平面的一侧;比例尺应与被拍物的主要特征在同一水平面上。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达到相关要求,必须在比例尺下方加放适当高度的衬垫物。根据笔者平时的做法和经验,即使在实验室拍照,也会遇到找不到合适的衬垫物做支撑的情况,有时甚至需要反复调整衬垫物的多少或高度等来适应被拍摄客体的高度。如果在勘验案件现场时,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煤矿,特别是小煤矿井下的刑事案件和重大事故频繁发生,使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蒙受很大损失,因此,井下案件、事故的摄影尤为重要,常常是提供真实可靠证据的主要来源之一。井下时常发生的案件、事故,如:盗窃电缆、破坏生产、瓦斯爆炸、火灾、重特大伤亡事故等。笔者近年来积累了一些井下案件、事故拍摄经验,在此仅与同行们共磋技艺。煤矿井下摄影必须事先做好各项安全准备。检查要拍摄地点是否存在超量瓦斯,如瓦斯超过规定严禁摄影。拍摄地点要保证良好的通风,因为闪光灯瞬间发光时,光亮大、温度高,产生的电压严禁使用马…  相似文献   

19.
裴炜 《政法论坛》2022,(4):156-166
电子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快速扩张促使侦查机关创新相关侦查取证措施,但同时也与传统侦查措施体系产生了张力。远程勘验作为传统勘验措施从物理场域转向虚拟场域的变形措施,一方面在形式上延续了传统勘验的概念表述,另一方面则在具体规则设计上不断突破刑事诉讼法对勘验的性质和功能定位。在此背景下,传统侦查措施体系的完整性和内在逻辑的连贯性被打破,集中体现为远程勘验措施呈现出“名”“实”分离的状态,以及远程勘验与提取、技术侦查等相关措施的关系紊乱。对此,在进一步修订刑事诉讼法时有必要理顺新旧措施之间的结构,从基本权利保障的角度使远程勘验回归勘验的性质与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协调远程勘验与相关措施的衔接过渡,并在尊重他国主权的前提下探索远程勘验跨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增多,视频侦查已成为侦查办案的重要手段,为打击犯罪提供了锐利武器。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犯罪分子开始否认视频监控中所记录的人像是其本人,作为证据之一的视听资料的证明力在实际工作中呈现逐步下降状态。究其原因,一是犯罪分子反侦查能力的提升;二是视频监控设备陈旧,压缩比过高、镜头畸变等因素引起图像质量差;三是因高度、光线等因素影响,拍摄条件限制,造成拍摄图像无法清晰的反映出作案人身份特征。随着司法鉴定要求的不断提高,法院退查要求进行视频人像检验鉴定的情况开始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