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玥  许亮 《理论视野》2011,(12):41-43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以Web2.0技术为主导的网络工具,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和广大网民的欢迎,引起政府、媒体和学术界的热烈关注,成为当下中国最热门的网络工具。微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微博问政的兴起,为民意表达和公民网络问政提供了一种新工具,构建了一个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政民互动的新平台。同时,微博问政也存在"不能全面客观代表民意"、"公众政治参与的无序性"、"缺乏必要的运行机制和法律制度约束"等问题。因此,加强对我国微博问政的研究,解决我国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规范微博问政之策就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李梦  郭洁琼 《学理论》2014,(4):60-61
微博问政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创新路径有着独特的优势,对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分析微博问政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寻究完善微博问政的途径,以期使微博问政成为公民传统表达渠道的有效补充,发挥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正>网络问政伴随互联网络的发展而产生,是政府和民众借助互联网络进行的一种互动行为。网络问政的关键是"问",更为重要的是"问"政之后的"理"政,即通过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有效解决网络空间反映的问题,因此网络理政成为网络问政的落脚点和归宿。从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这是中国政府顺应网络技术变革对自身行为做出的重大调整,从深层次反映了其高度的网络认知自觉。要强化和规范网络理政,提升网络理政效果,则需要政府转变关于互联网络的诸多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正日渐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官员微博搭建了国家政治、经济系统和民众间的一道桥梁。官员微博的基本内涵是"问政",官员微博问政的突出特点是平民化和亲民性,必须树立平等对话与交流理念。  相似文献   

5.
彭艳华 《学理论》2013,(9):19-21,55
微博问政作为网络问政的延展,以其草根性、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突出优势成为政府与社会间沟通的新趋势,尤其在突发事件中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效应凸显。但是政务微博在现实发展及其管理中明显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构成了微博问政快速发展的障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政务微博应对突发事件、引导舆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政务微博构建了一个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政民互动的新平台,扩大了民众的政治参与。但另一方面,发展不均衡、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面对微博问政的热潮,我们不妨做一些冷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微博已成为中国最流行的互联网产品之一,微博以其草根性、即时性、融合性等特点,开创了"微博问政"的新形态,折射出参政议政模式的新变化,它已成为表达民意、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微博在全国"两会"期间得到广泛运用,代表委员们利用微博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征求意见,网民通过微博表达心声、参与提案,微博问政已蔚然成风,微博已经搭建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新桥梁。  相似文献   

8.
李华 《学理论》2012,(15):77-78
2010年称为是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公民问政方式,开始进入大众视角,微博已经成为继政府门户网站之后,公民参政议政的新媒介。微博问政逐步取代传统的公民与政府的交流方式,成为公民参政议政、政府改变执政理念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9.
孟文文 《学理论》2013,(4):53-5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的飞速进步,网络问政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使得政府与民众的信息交流更加透明顺畅,对于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网络问政在我国政府管理工作中已经开始运用,但是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现实的阻碍,为了使网络问政真正成为一种服务于民的手段,政府在做着不懈努力,如何解决网络问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如何从多层次、从多角度、多方面探讨解决网络问政困境的措施,这些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微博的传播特性具备天然的政治传播优势,使之实现了与中国民主政治生活的有效衔接,带来了微博问政的迅速兴起.微博问政的内涵在实践中得以不断丰富,并在多个维度展现出其独特性和有效性.深入剖析其内涵并系统梳理其发展现状,有利于微博问政走向制度化的良性发展轨道,为转型期中国政府治理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微博正悄然改变着千百年来中国官民之间难以逾越的某种距离。但同时,"空壳微博"现象、微博功利化、微博公信力不足等问题也阻碍了党政机构和官员微博积极作用的发挥。2010年被誉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的异军突起成为备受追捧的网络问政新宠。曾经帮助奥巴马赢得美国大选的微博,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风生水起。对"网络问政"日益重视的政府机构和官员此番亦毫不落伍,许多党政机  相似文献   

12.
"网络问政"是党的执政方式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它的价值在于催生了党的执政方式变革的创新性思维;其实质在于着力强化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其关键在于问政于民众和问事于政府的有机结合;其目的在于切实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在正视"网络问政"的不足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网络问政的常态化制度化进程,将有助于执政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3.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疏通利益诉求渠道,增强政府机构政务公开,促进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交流,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络。自1994年我国成为互联网的一员起,逐渐衍生了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政治沟通,并以其便捷性、自由性、广泛性,很快成为公民利益诉求的主要渠道之一。2007年中国第一个微博产品——饭否诞生,成为中国进入微博时代的开端。接踵而来的便是"微博问政""、微博政治沟通"等新兴的政治沟通方式,立足于政治沟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官员微博"来探讨微博对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升政府效能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融合下的电视问政为公民在场参与政府效能评价提供了可能,经由现场直播和场内外互动形成的舆论压力及其引发的行政问责,成为公共部门提升政府效能的驱动力。公民在场、媒体融合和行政问责构成电视问政提升政府效能的运行机制。电视问政的优化应积极介入公共服务项目的事前协商,构建"事前协商-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一体化平台,实现电视问政对政府效能提升的全流程覆盖。  相似文献   

15.
微博问政在服务型政党建设中的作用主要是:提升政党服务理念,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促进政党功能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供全新的政党服务模式,由控制型向参与型转变;提高政党服务质量和效益,由松散型向效能型转变.发挥微博问政的作用面临着认识上存在误区、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以及在内容上和功能服务方面不到位,“花架子”现象突出等制约因素.为此,一是党政干部要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微博问政,力戒形式主义,把执政为民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对微博问政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其服务于民的功能;三是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完善与微博问政相关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提升政府效能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融合下的电视问政为公民在场参与政府效能评价提供了可能,经由现场直播和场内外互动形成的舆论压力及其引发的行政问责,成为公共部门提升政府效能的驱动力。公民在场、媒体融合和行政问责构成电视问政提升政府效能的运行机制。电视问政的优化应积极介入公共服务项目的事前协商,构建"事前协商-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一体化平台,实现电视问政对政府效能提升的全流程覆盖。  相似文献   

17.
李军鹏 《行政论坛》2011,18(3):86-91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不断完善公众诉求回应体系,建设回应型政府,大体形成了以电话热线为主的民声快递模式、以民众参与为主的开放式决策模式和建立在网络平台之上的网络问政模式等三种模式。江西省九江市政府以完善"民声直通车"为抓手,形成了一整套高效的公众诉求回应体系,在打造回应型政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十二五"期间,我国地方政府应贯彻公民导向、顾客导向、结果导向的原则,在突出特色、解决问题、体现实效、赢得民心上狠下工夫,建立电话热线、网上问政双平台,融合民声快递、参与式决策、网络问政三种模式,打造全国一流的公众诉求回应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微博时代的政府公信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佳 《理论导刊》2012,(3):47-51
微博的政治变革能量正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显现出来,集中表现为权力结构的分散化、意见表达的平民化、政治心理的传染性和政治动员的便捷性。政府公信力在微博时代面临着信息揭露与政治监督、意愿表达与议程设置、在场围观与舆论压力、政治动员与行动组织四个层次的冲击。以往的微博事件反映出民众舆论对官员个体行为不信任与对政治制度政治价值理念的信任同在、对地方政府的不信任与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并存、对政府短期行为的不信任与对政府长期信任的兼备等悖论式特点。因此,微博的信息揭露和政治监督并不会必然导致政府公信力的流失,政府如何反馈和应对显得尤其重要。应当理性看待微博,以加强变革和互动为核心,积极推进政治现代化、政务公开化和行政信息化。  相似文献   

19.
陈奋红 《学理论》2013,(2):14-15
电子政务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所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政府管理和服务模式,主要是公共政府利用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媒介所进行的一种超越现实距离政府行政方式。而微博则是一种更为迅速方便的互联网应用工具,其主要用于网民关注社会和交流互动,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微博在不断影响政府的管理和决策过程。微博也被广大网民用来网络问政、网络监督和民主参与。  相似文献   

20.
"微博问政"相关学术研究,主要从微博问政的发展历程、意义、作用、特点、优势、劣势、优化、途径、完善方式等微观角度入手开展研究,积极引入其他学科知识和研究成果。对当前"微博问政"的相关学术研究进行概述,并从哲学视角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