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林生 《理论探讨》2004,1(4):120-122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抗战力量。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为了尽快促成红军南方游击队顺利地改编为新四军,叶剑英作为中共代表,一面积极参与有关改编问题的国共谈判,与国民党据理力争;一面为中央和南方红军充当桥梁与中介,提供决策依据,并出谋划策,对如何改编南方红军提出自己建议,为新四军的创建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各界》2010,(5):F0002-F0002
1.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又称为新四军事件,此间的“皖南”即指事变发生地区:“安徽南部”,而新四军则是指中国共产党辖下由叶挺、项英分别担任正副军长的“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发生于1941年1月4日-1月14日的该事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共产党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祁玉江 《各界》2014,(12):30-31
父亲是1934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先加入谢子长领导的陕北红三团,后改编为刘志丹、宋任穷领导的红28军。1936年春随军东征。后回师陕北,转为地方游击队。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进犯延安,父亲所在的陕北游击队又改编为教二旅,在旅长罗荣发的直接指挥下,奉命南下到延安东南的官庄、临镇、麻洞川一带阻击敌人,掩护党中央、毛主席安全撤离延安。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年六月下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所属的抗敌剧团驻在淮南路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汊涧。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十九周年,团里的同志都在紧张地排练节目。当时,部队里部分指战员对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及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不理解,思想上有模糊认识。针对这种情况,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建议剧团编一个话剧。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了一个红军下山改编的故事。抗战初期,红军游击队中部分同志对统一战线政策不理解,情绪上有抵触,宁愿当山大王,也不愿下山改编  相似文献   

5.
延安是革命的圣地,也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从1935年10月,党巾央和主力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在原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创建了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根据地,直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陕甘宁边区创造出一个党风正、军纪严、政通人和、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主社会。  相似文献   

6.
陕北的深秋,树黄叶落,寒气逼人。但在革命圣地延安,却洋溢着另外一股热气和活力。今年10月26日,陕北人民迎来了第一个“延安精神纪念日”。许多七八十岁的“老延安”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宝塔山下,重又响起抗大校歌;杨家岭上,重又闪现秧歌舞姿……延安精神,值得纪念。凭借着这一种精神,蒋介石虽拥有800万军队,却不能阻挡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从延安出发,一步步走向北京城。奇迹之中,必然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深秋时节,几位老人在延河岸边向我们娓娓道来。  相似文献   

7.
正从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中共中央东渡黄河离开陕北,这中间大概十三年的时间称之为"延安时期"。民主政治是延安时期的最大特点,毛泽东曾经指出:"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进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0,(10):54-55
1940年底,我(即杨尚昆)到延安时,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情况十分困难,原因有三个:一是抗战初期,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时,国民政府按4.5万人的编制拨发经费,3年后,八路军、新四军已发展到50万人,经费却分文没有增加,连外来的援助也常被国民党扣发;  相似文献   

9.
叶挺于1924年10月加入中共至1928年6月脱党,这三年半时间内竟两次受到党内处分,究竟为何原因? 1926年5月,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的先遣队先期入湘,而后直捣武昌。9月5日,北伐军第二次总攻武昌。蒋介石嫡系刘峙所率二师裹足不前,独立团一营营长曹渊率部队孤军攻城,部队损失惨重,曹渊牺牲。刘峙却谎报二师比独立团先攻入城内,欲窃夺头功。叶挺极为愤慨,但在蒋介石庇护下,刘峙未受到任何处分,安葬完曹渊等烈士后,他悲怆地对独立团参谋长周士第叹息道:“独立团伤亡如此重大,似乎无人爱惜,实在无法再干下去了。”一气之下,叶挺擅离团队到上海接家属去了。  相似文献   

10.
1930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 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 军代表会议,决定将活动于闽西和赣南以及湘鄂西、湘鄂赣、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分别改编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军团;还准备在这四个军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红军,然后再把它们编成四个方面军。根据这个计划,红  相似文献   

11.
延安的婚恋往事极有特色。南方十年闹红,提着脑袋干革命,牺牲之事经常发生,不可能对部属在情爱方面约束过紧。1933年5月18日,陶铸在上海亭子间被捕,下了南京大狱。其妻曾志在闽东任临时特委组织部部长,同时相好于宣传部部长叶飞(后为上将、  相似文献   

12.
50年前,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奴役和压迫,挺直腰杆,站起来了。而1942年的延安整风为中国人民抗击日寇,打败蒋介石,奠定了坚实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思想被全党普遍认识和接受;经过延安整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得以形成;经过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确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政治路线;经过延安整风,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延安整风是一次全党范围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  相似文献   

13.
孙国林 《党政论坛》2008,(22):49-49
据文献记载,延安时期的稿酬至少从1936年8月就已实行。此时,二、四方面军正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和党中央尚在保安,而且硝烟未熄。为“在全国和外国举行扩大红军影响的宣传,募捐抗日经费”,中央决定出版《长征记》。为此,8月5日,毛泽东、杨尚昆联名向陕北一方面军各部参加过长征的同志,发出征稿电报和信函,希望大家积极撰稿,展示长征宏图。征稿信说:“来稿请于九月五日以前寄到总政治部。  相似文献   

14.
《侨园》2016,(12)
正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并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便连发三电邀请毛泽东赴重庆共商国事。国内外不少人都把蒋介石的邀请看作是‘鸿门宴"。然而,雄才大略的毛泽东通过对战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认为赴渝对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有利,毅然决定赴渝。"双十协棠"签订后,毛泽东安然返回延安。几十年来,很多人一直困惑,蒋介石为何没抓住这一千载难逢良机加害或扣留毛泽东呢?  相似文献   

15.
白林  张军 《瞭望》2001,(31)
曾经是黄土高原水地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延安,用不到两年的时间成功退耕340万亩坡地,荒山开始变绿,百万农民从昔日靠山坡上广种薄收糊口,发展到今天通过植树种草发财。延安人说: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根本宗旨,发挥共产党凝聚人心的作用,发动、组织群众,不但取得了当年红色革命的胜利,也在今天的绿色革命和经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16.
叶剑英对党做出的第一次历史性贡献是在1927年7月,南昌起义前夕。当日才叶剑英刚刚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保密,暂时不同其他党员发生联系。中共中央策划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汪精卫、张发奎、黄演翔等国民党“左”派也密谋诱骗贺龙、叶挺上庐山,加以逮捕,叶剑英当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参谋长,他得知这个消息后,不顾个人的安危,于7月24日秘密约叶挺、贺龙、廖乾君在九江甘棠湖的小船上,以游湖观景作掩护,把汪精卫的企图告诉了他们。7月25日、26日叶挺、贺龙分别将其部开赴南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叶剑英对党作出的第…  相似文献   

17.
孙国林 《各界》2008,(9):22-24
文献记载有稿酬   据文献记载,延安时期的稿酬至少从1936年8月就已实行.此时,二、四方面军正在长征途中,毛泽东和党中央尚在保安,而且硝烟未熄.为"在全国和外国举行扩大红军影响的宣传,募捐抗日经费",中央决定出版<长征记>.……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革命史上伟大的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叶挺,在1946年3月的一封入党申请电至今仍保存在中央档案馆中。寥寥数语背后,浓缩了叶挺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不懈追求的生命底色,透露出对党真挚深厚的感情,刻画出一个铁血忠魂的高大革命将领形象。1946年3月4日,被蒋介石扣押长达五年之久的叶挺终于获释。在出狱后的第二天,叶挺即致电党中央,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新华社发(中央档案馆提供)  相似文献   

19.
聂皖辉 《各界》2013,(12):6-10
叶挺(1896-1946年),字希夷,广东惠阳人.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1924年赴苏联东方劳动大学与军事学校学习.1925年回国.在1926年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独立团在湖北击溃军阀吴佩孚主力,荣膺“北伐名将”的殊荣,他的独立团被称为“铁军”.1927年8月1日,他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成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指挥.在抗日战争中,他临危受命,出任新四军的首任军长,为新四军的组建、成长、壮大,为新四军的敌后抗日,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叶挺在狱中     
沈醉 《瞭望》1984,(15)
一九四一年皖南事变后,叶挺被国民党扣押,陷身囹圄。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严正交涉,始于一九四六年三月获释。同年四月八日,叶挺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同志。这篇文章是当时任国民党军统局总务处处长的沈醉记述的叶挺在狱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