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有序的政治参与化解信访难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平 《行政论坛》2014,(2):30-35
信访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制度安排,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表现形式。政治参与理论警示我们,不同的参与形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只有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才符合政治稳定的要求。当前中国信访参与陷入了种种困境,以政治参与的视角透视其成因,包括政治制度化水平低、相关法律制度不规范不健全、官本位与传统"清官"情结的影响、上访者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鉴于此,提升中国政治制度化水平、完善法律引导、大力发展政治参与型文化,同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网络信访、社会组织参与等新形式就成为化解信访难题,引导公民信访参与有序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政治是民主政治,它的基础是公民的政治参与。没有公民的政治参与,整个政治制度就无法运行。要不断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公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就必须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3.
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产生同转型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深刻变革有密切联系,其危害十分严重,必须予以高度关注.规范公民非制度化参与的对策是: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把公民的非制度化参与纳入制度化体系;加强政府官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切实防范政策失误;加强参与型政治文化建设,增强公民制度化参与意识和能力;依法坚决打击严重危害政府权威、法律尊严和社会稳定的非制度化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4.
颜世颀 《理论探索》2011,(6):120-122,126
政治权利是保障公民参与政治决策过程的权利,它的实现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合格的公民是其个体基础,独立的公民社会是其社会基础,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其制度基础。但在我国,由于缺乏相应的公民素质,公民社会组织相对脆弱,法律制度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难以充分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充分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应培育具有相应文化和技能的合格公民;发展各种民间组织,培育独立的公民社会;从法律上健全各种制度,确保公民真正享有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5.
陈海平 《理论探索》2008,(3):132-134
卢梭认为,"公民性"是政治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构成合格公民的实质性要件;"公民性"失落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负面效应;参与政治共同体是"公民性"回归的基本途径.卢梭的"公民性"理论为我们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以下启示:应着眼于社会自组织的健康成长,为公民参与公共活动提供共同体环境;要建立和完善程序性制度.为公民参政提供法律保障;要扩大人民代表的覆盖面,为公民参政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拓展政治参与渠道、提升政治参与水平、完善政治参与制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已成为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进程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当代中国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经验可主要概括为六个方面: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夯实物质基础、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营造现代政治文化和遵循渐进有序原则。  相似文献   

7.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群体性突发事件为切入点,在对政治参与内涵及价值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公平正义、制度建构以及公民文化培育等方面提出建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政治现代化过程就是公民参与不断扩大与完善的过程,公民参与是政治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我国公民参与的发展中存在着传统封建文化、公民社会不健全、公民参与成本高和动力机制不完善等阻碍政治现代 化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中国社会资本存量的利用、公民参与成本的降低、公民参与动力的提高等方面强化意识普及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人的主体性诉求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终极内在动力。农民政治主体性缺失是转型期农民非制度政治参与频发化、扩大化的主要动因。导致农民非制度参与的主体性因素主要体现为农民对政治参与制度的认知能力、农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感、农民对基层干部和政治组织信任感的缺失及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农民作为农村民主政治的主体,其公民化的培育,政治自我的实现和政治参与能力的提升等主体性的塑造,在民主政治秩序建构中具有基础性和终极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转型期是社会群体性突泼事件的高发期,从政治参与的视角来看,社会群体突发性事件是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的一种表现;政治参与不仅指合法的参与,也应包括非法的参与;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突出表现为从动员型参与转向自主型参与,非制度性政治参与有上升趋势,网络政治参与发展迅速,但公民消极参与的心态呈上升趋势;解决的路径主要从公平正义、制度建构以及公民文化培育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1.
民间组织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各种非官方、非营利性公民自治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要载体。民间组织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政治主体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民主政治意义,而且是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的推动下经济、社会、文化及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民间组织的发展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系统安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2.
在转型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热情愈益高涨,这是由世界民主化潮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要求及我国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决定的。在这一时期,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有其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政治参与热情与冷漠同时并存,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呈上升趋势,各种社会组织正在成为有序政治参与的载体,政治性取向的参与日益成为主流。为进一步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康,必须树立公民意识,尊重公民政治参与权利;把握政治参与的限度,合理地规范和引导公民政治参与;促进信息公开,为公民创造政治参与的条件;创新执政方式,推动公民政治参与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化提高的重要标志。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制度化不够完善。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法治化、渐进化原则。在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旁听制度、立法制度、信访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政治参与模式关联于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在不同的政治参与模式中有不同的表征。以默顿的社会失范理论为研究视角,依据政治参与主体的价值目标与制度手段两个维度建构起的遵从型、仪式型、创新型和隐退型四种政治参与模式,在政治文化嬗变过程中,分别折射出公民文化、臣民文化、暴民文化和叛民文化四种截然不同的新生代农民工政治亚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民的政治参与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其发展的历程说明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正常化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只有制定、执行正确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保证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立健全法制,才能实现广泛的公民政治参与,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化、法制化、正常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构建良性政治生态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治本之策。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之上的良性政治生态既需要制度,也需要文化,制度是"硬件",文化是"软件",两者互相兼容、相互匹配,同时发力、同向发力,共同推进政治生态的良性演进。在推进有中国特色先进公民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努力推动广大人民群众转换政治心理角色,实现由传统政治文化转向现代公民文化。为此,必须着重从培养公民的政治主体观念、法治观念、政治参与意识、政治监督意识和政治宽容品质等方面入手,大力加强公民文化建设,为良性政治生态的有序演进营造健康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农民的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政治文明的进程。河北安新县A村农民政治参与案例表明,在中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农村公民的政治参与具有主动性组织化程度较低、政治参与程度和水平较低、政治参与非制度化可能性仍存在的特征。健全中部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对策,应当从加强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建设,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社会地位,早日建立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组织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经由基层群众自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提高公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非政府组织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既能增强民众的公民意识,使其自主和理性的参与政治,还可以通过关注弱势群体、监督权力的运行,降低公民政治参与的无序性。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政治参与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发展和壮大非政府组织,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20.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我国目前政治参与还存在动员型参与偏多、公众知情权有限、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极大影响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应该从观念层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以及物质层面等方面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