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月9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以信件交换方式,宣布相互承认。9月13日,双方在美国总统克林顿主持下于华盛顿正式签署了巴勒斯坦人《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这是继1978年以色列与埃及达成戴维营协议之后,中东和谈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突破。由于巴勒斯坦问题(巴以矛盾)是阿以矛盾的核心,这一突破将对中东局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增长。各国更加关注自己的经济发展,努力创造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中东地区长期的冲突使该地区国家的经济滞后,人民饱受战乱之苦。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谋求中东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才能发展中东地区的经济。这也是中东和平进程在艰难、曲折中前进的深层次原因。巴以签署关于加沙一杰里科先行自治协议和约旦、以色列签署《华盛顿宣言》,表明中东和平进程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平环境的出现将为中东地区的经济合作创造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从而对中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合作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阿以冲突特别是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许多国家提出召开中东国际和平会议,但美国和以色列反对。美国企图推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以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直接对话,即所谓“双轨制”政策。以色列提出,美国支持的“中东地区和会”建议也是为了上述目的。一些国家对地区和会有限支持,但阿、以双方在会议的形式和实质问题上存在着重大分歧。中东和平的主要障碍来自以色列。中东和平进程将是艰难曲折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出现和解势头,突出表现为阿联酋、巴林、苏丹和摩洛哥等四国于2020年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是继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媾和、1993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以色列言和以及1994年约旦与以色列建交之后,阿以关系的又一重大突破,继而推进阿以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尤其是短期内由经贸扩展到外交、安全等领域。阿以和解的驱动力源自以色列、部分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等有关各方根据地区形势变化作出的战略调整。2023年1月以来,以色列极右翼政府推行强硬政策,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不断升级,给阿以和解蒙上阴影。有鉴于巴勒斯坦问题、阿拉伯国家与以美深层次矛盾等制约因素,阿以关系的根本改善仍面临不少困难与障碍,全面和平之路依然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昔日战火不断的中东地区出现了和平迹象。今年5月,以色列工党在巴拉克领导下重执朝政,使长期陷入僵局的中东和平进程重现曙光,“中东和平进程”成为当今世界瞩目的焦点之一。一、阿以冲突的由来阿以冲突源自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与以色列犹太人之间的领土争端。据犹太教的经典《圣经》记载,公元前1900—1850年间,希伯来人(今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带领家人来到迦南(今巴勒斯坦地区,当时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定居。大约在公元前1290年,建立“希伯来王国”,从此首都耶路撒冷及规…  相似文献   

6.
一、“中东和平年”落空巴拉克1999年5月当选以色列总理后,曾许诺在15个月内与阿拉伯邻国实现全面和平,国际社会也对他寄予厚望,甚至把2000年估测为“中东和平年”。然而,2000年中东和平进程的进展却与人们的愿望相去甚远。巴以最终地位谈判未获实质性进展,9月底巴以冲突的爆发使和谈再次陷于停滞;一度被认为有望率先取得突破的叙以谈判随着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去世而搁浅;黎以谈判也未因以色列从黎南部撤军而出现转机。和平进程的脆弱性进一步显露。(一)阿以关系全面倒退,地区局势骤然紧张。中东和平进程2000年初开局顺利。根据巴以双方上年…  相似文献   

7.
从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至今,中东和平进程已走到第十个年头。10年来,和平进程经历了一条坎坷之路。 一、马德里和会及“马德里框架”的确立 进入80年代后,阿拉伯国家开始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为阿以冲突全面走向政治解决铺平了道路。90年代初发生的两件大事—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确立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主地位,也为中东和会的召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8.
从1991年马德里中东和会至今,中东和平进程已走到第十个年头.10年来,和平进程经历了一条坎坷之路. 一、马德里和会及"马德里框架"的确立 进入80年代后,阿拉伯国家开始承认以色列的存在,为阿以冲突全面走向政治解决铺平了道路.90年代初发生的两件大事-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确立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主地位,也为中东和会的召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9.
《希布伦协议》与中东和平进程李绍先1月12日,在约旦国王侯赛因斡旋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终于就希布伦问题的最后一个障碍——以色列军队从约旦河西岸乡村地区的最后撤军期限达成妥协。1月17日,巴以代表正式签署《希布伦协议》。中东和平进程在一波三折中终于又向...  相似文献   

10.
巴以和平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开始的阿以和平谈判,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双边谈判首先取得历史性突破。1993年9月9日,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互换信函;宣布相互承认。13日,巴、以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宣言规定;巴、以将就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实行自治进行谈判。谈判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解决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首先实行自治;第二阶段,讨论在约旦河西岸扩大巴自治问题;第三阶段,谈判巴自治区最终地位、耶路撒冷、犹太太定居点和巴难民遣返等问题.又称“最终谈判”。…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 1 2月 6日 ,西地中海 1 0国第 1届首脑会议在突尼斯闭幕 ,与会的西地中海 5国 (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马耳他 )同马格里布 5国 (毛里塔尼亚、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 )发表了《突尼斯宣言》。宣言指出 ,双方应加强地区反恐合作 ,加大打击贩毒、军火走私、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力度。与会领导人强调 ,各国应加强经贸合作 ,推动该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对欧洲国家关注的非洲非法移民问题上 ,北非 5国希望得到欧洲国家的支持。此外 ,在中东局势和伊拉克问题上 ,各国领导人希望在国际法原则基础上给予中东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中东和平进程面面观陈双庆廖百智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后,中东和平进程接连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自1996年6月,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以色列右翼政府上台以来,和平进程又连连受挫。巴以谈判久陷僵局,叙以、黎以和谈难以启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参与者除阿以双方...  相似文献   

13.
自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1996年5月上台,特别是今年2月批准在东耶路撒冷兴建犹太人定居点以来,中东和平进程遭遇到1991年马德里和会后最严重的挫折,阿以关系出现逆转,几乎到了战争的边缘。中东和平进程为何出现如此重大反复?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内塔尼亚胡坚持的以安全为重点的中东政策与阿拉伯的利益发生尖锐冲突。  相似文献   

14.
中东和会得以召开是世界格局演变与中东形势发展的结果.和会的召开并不意味着中东和平已经到来,中东和谈要经历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阿以双方在几个关键问题上的观点南辕北辙,不经过艰苦谈判,难以取得突破. 中东和会打开了阿以谈判之门,使阿以和巴以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后中东战争的可能性大为减少,这次和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中东形势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其重要意义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5.
冯基华 《西亚非洲》2007,5(11):68-73
随着以色列国家的建立,阿以冲突成为中东热点问题和地区不稳定因素,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极大影响,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与此同时,以色列的政治发展也成为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内学者以各自独特的视角,解读以色列的政治发展问题。现根据相关研究的进展情况,作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约、巴协议是阿拉伯方面为和平公正解决中东问题所作的最新努力。中东和平的障碍是在美国和以色列方面。解决阿以争端和巴勒斯坦问题将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复杂的斗争过程。今后围绕和谈而产生的矛盾和斗争,将是影响中东局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2020年,中东遭遇严重疫情与超低油价的双重打击,阿拉伯世界的治理短板充分暴露,受损尤为严重。经济上,各国的石油与非油经济都深受打击,产油国和石油进口国的经济改革面临大考。政治上,2019年出现政府更迭的黎巴嫩、伊拉克、阿尔及利亚、苏丹等国的过渡与转型也各有难处。安全上,叙利亚、也门、利比亚三大战场炮声依旧,外来干预使和平前景更为复杂。在地区格局中,阿拉伯世界同时面临三大非阿拉伯强国土耳其、伊朗、以色列的打击与挤压,沙特、阿联酋等国权衡利弊,选择与以色列进一步深化关系,以求抵御伊朗和土耳其,实现自救和破局。于是,阿联酋、巴林等国选择与以色列建交。这是近30年来首次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建交,是中东地缘格局巨变的结果,也将引发沙特、土耳其和伊朗及其领导阵营之间关系的新一轮调整。美国在阿以建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示出美国即便在中东收缩,也仍旧是地区的主导性力量。  相似文献   

18.
《2 4 2号决议》国际社会为结束阿以冲突做过许多努力 ,其中最显著的是通过了联合国安理会《2 4 2号决议》。该决议首先重申“不允许以战争获得领土”的基本原则 ,然后要求冲突双方 :1 以军撤离在最近冲突中所占的领土 ;2 尊重并承认该地区内每个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决议的核心是土地与和平的关系 ,即要求以方把侵占的土地还给阿方 ,同时要求阿方给予以方持久的和平。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以土地换和平” ,该原则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公认。大部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都接受了这个决议 ,但它们对决议的解释大相径庭。阿拉伯国家…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算起,已延续54年。其间还曾爆发三次战争。大国对中东的争夺是该问题产生并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重要原因。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冲突的核心。因巴以分歧严重,特别是美国偏袒以色列,不能公正调解,致使双方至今未能实现和解,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2月下旬去中东进行了为期8天的访问。这是克林顿政府上台后美国国务卿的首次重要出访,因此格外引人注目。此行主要目的是排除由于以色列驱逐巴勒斯坦人事件给阿以和谈造成的障碍,重新启动陷于僵局的中东和平进程。中东是美国认为对它具有重要战略利益的地区。海湾战争后,美国亟欲在它的主导下重新构筑“中东新秩序”。为此,布什政府曾派国务卿贝克8访中东,终于促成了马德里中东和会,开启了中东和平进程。然而,迄今阿以双边谈判经过八大回合,历时近一年半,虽有一些成绩,但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去年12月,以色列政府将400多名巴勒斯坦人驱逐到黎巴嫩南部无人区,受到阿拉伯世界和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联合国安理会为此通过799号决议,要求以立即遣返所有被驱逐的巴人。阿拉伯代表团则当即退出正在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