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侵权责任法>对死亡赔偿金的规定较为模糊,仅第17条规定了特殊情形下以相同数额确立死亡赔偿金,即"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该条规定斧正了死亡赔偿金制度,其积极意义不容置疑,但死亡赔偿金"城乡二元化"(即同命不同价)问题并未完全厘清,[1]反而有越演越烈之势.这就使得我们在肯定<侵权...  相似文献   

2.
付振 《法制与社会》2011,(17):258-259
随着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对于侵权行为中侵害公民生命权的赔偿问题有了新的发展。本部《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对于侵害生命致人死亡的死亡赔偿金应以"同命同价"为规则的立法,映射了民法的公平理念以及我国法治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正式实施。但是,人们关于"同命同价"的争论并未因此而停止,反而呈现愈发激烈的趋势。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同命同价"条款,便是人们对此条误读而衍生的产物。要正确理解我国的死亡赔偿金制度,首先需解决的问题便是死亡赔偿金性质的界定。对于是否应当消除城乡身份差别,以相同的标准来确定死亡赔偿金,以及为了《侵权责任法》相关条款在司法实践中的得到正确适用,则需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同命同价”?——关于《侵权责任法》第17条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经纬 《中国法律》2010,(3):12-16,66-72
近年来,关于死亡赔偿中“同命不同价”问题的讨论既见诸于媒体,也见诸于学术界。鉴于社会公众对死亡赔偿问题上存在着的“城乡差别赔偿”现象的极度不满,2009年12月26日通过的《侵权责任法》第17条规定“因同一侵权行为造成多人死亡的,可以以相同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算是立法对此所作出的积极回应,此一立法回应也获得了舆论的好评。  相似文献   

5.
死亡赔偿金制度是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死亡后,法律规定赔偿给死者近亲属的一项法律制度,死亡赔偿金对受害人近亲属的利益关系重大,因此制定完善的死亡赔偿金制度将有利于死者近亲属利益的保护。本文通过明确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和适用范围,提出制定统一的死亡赔偿金标准的建议,以示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6.
依据一些国家民法的规定,致人死亡时,第三人请求财产损失赔偿的范围,一般包括扶养费和丧葬费或者只规定死亡赔偿金;致人伤残时的财产赔偿范围是伤残赔偿金。我国司法解释对于致人死亡既规定了按收入标准赔偿死亡赔偿金,又有关于赔偿靠死者扶养的人的扶养费规定;对于致人残疾既规定了受害人的残疾赔偿金,又规定了受伤残者扶养的人的扶养费,从而加重了侵权行为人的赔偿负担。对此,我国立法应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7.
刘军 《法制与社会》2011,(35):114-114
死亡赔偿金是指非法行为致人死亡而产生的经济赔偿。我国当前对死亡赔偿金的立法及赔偿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引起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讨论以及对司法公正和法律平等的质疑。本文从死亡赔偿金的法律意义出发,深入探讨其定性定量的标准,进而对现有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由于已实施的《侵权责任法》未对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方法作新的规定,所以在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残疾赔偿金的计算仍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25条之规定,即"残疾赔偿金  相似文献   

9.
刘洋 《法制与社会》2010,(9):134-135
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但由于各地理解和实际情况的差异,在司法审判实践中,各地法院掌握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正确理解和运用问题。本文在此分析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问题产生的原因、解读了其准确涵义,分析了支持附带民事案件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请求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死亡赔偿范围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致人死亡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赔偿义务人的责任应限制在何种范围却是一个问题。在我国法律中有多处对死亡赔偿范围进行了规定,但有不一致之处。同时对于死亡赔偿金的标准也产生了“同命不同价”之议。本文拟从侵权行为产生的法律关系着手,分析死者的近亲属所享有的赔偿请求权的来源,最终认为死亡赔偿金的请求权基础是死者的身体权、健康权受侵害而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对死者劳动能力丧失的赔偿。这种请求权最终由死者的近亲属继承。而被扶养人生活费和精神损害赔偿则是对死者近亲属的赔偿。  相似文献   

11.
一、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和《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精神损害赔偿解释》)是处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主要法律依据。但由于上述司法解释对“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性质认定的不一致,以至于出现“赔偿权利人在主张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的同时,还可否要求赔偿义务人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的疑问。对此,肯定者以《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31条的规定作为论据;而否定…  相似文献   

12.
受害人车祸伤残后因意外发病死亡,其近亲属能否索取残疾赔偿金?依照以往的惯例,残疾赔偿金是对受害人因人身遭受损力的财产赔偿,只有受害人活着才能索取。然而,江苏省响水县一位丈夫偏不信这种说法。他的诉求得到了法院支持,成为江苏残疾赔偿金“死后索赔”并且胜诉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3.
问:造成受害人名誉权、荣誉权损害的,能否要求以赔偿金的方式给予精神赔偿?答:对于给受害人造成名誉权、荣誉权损害的,《国家赔偿法》只规定,“应当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没有规定可以赔偿金的方式进行赔偿。(本刊编辑...  相似文献   

14.
张遇哲 《江淮法治》2009,(23):40-40
最近,有两则新闻同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则是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进行三审的《侵权责任法(草案)》新增规定:因交通事故、矿山事故等侵权行为造成死亡人数较多的,可以不考虑年龄、收入状况等因素。以同一数额确定死亡赔偿金。另一则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研究制定工资支付相关法规,“同工同酬”将被作为立法内容。即无论正式工还是劳务派遣工,只要从事相同内容工作,应当获同级别工资待遇。社会各界将这两部法规称之为“同权法案”,对其出台充满了期待,本期“一家之言”就此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现行法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持否定态度,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议。最高人民法院2003年发布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的性质由精神损害赔偿改变为物质损失赔偿,并明确了具体的赔偿标准,给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残疾赔偿和死亡赔偿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同命不同价”法律问题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死亡赔偿金制度被贴上"同命不同价"的标签,饱受质疑。通过探讨死亡赔偿请求权的理论基础以及死亡赔偿金,引出死亡赔偿金制度的不足。对此,应当改革"死亡赔偿金"概念,取消"被扶养人生活费用"赔偿项目,加强赔偿标准的灵活性,注重法律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强  黄承万 《人民司法》2023,(26):71-74
在受害人残疾或死亡的情形下,被扶养人生活费应当单独计算并计入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为数人时,各被扶养人生活费年赔偿总额的上限是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如各被扶养人生活费年赔偿总额未超过上限,则被扶养人生活费年赔偿总额即为多份被扶养人生活费之和,如已超过上限,则被扶养人生活费年赔偿总额即为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引出我国司法实践中"死亡赔偿金"制度存在的缺陷,基于对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在认识,认为死亡赔偿金的基本法律性质是死者家属抚养费,这同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密切相关的。在明确的上述认识的基础上,针对"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的重新构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侵权责任法》死亡赔偿制度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民法通则》经过法释〔2003〕20号司法解释到《侵权责任法》,我国的侵权死亡赔偿制度得以建立和逐步完善。学者和立法工作者有关"命"与"价"相互关系的争论直接影响了侵权责任法有关条文的制定,本文全面梳理了各种理论观点,揭示相关的立法背景并对各草案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应当正确理解《侵权责任法》第16条和第17条确定的死亡赔偿金"原则上不同"、"个别情况可以相同"的法律原则,并确认死者近亲属独立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20.
向梅 《法制与社会》2013,(17):246-247
本文重点论述我国《侵权责任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中对于人身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包括人身损害赔偿的一般问题,如人身损害赔偿的概念、主要规定与适用范围;重点论述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的概念、性质、赔偿数额及计算标准以及对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