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在跨越三个世纪之后,于2001年10月23日落葬于夏威夷檀香山。今年又是“西安事变”65周年,遥想当年,张、杨两位将军高举联共抗日的大纛,以非凡的胆略,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为结束内战,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抗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西安事变”绝不是“正义的冲动”,而是顺乎历史潮流的精心选择,这从当日同时发生的“兰州事变”中可得到充分的佐证。兵变前夕1936年12月12日凌晨,驻守兰州的东北军第51军参谋二科中校参谋解方收到张学良发给他的特急密电:“沛然(注…  相似文献   

2.
张放 《党史博采》2004,(5):31-3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兵谏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面临如此重大的变故,国内局势没有发生大乱,除了周恩来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西安事变"的方针,进行积极调停,使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外,还有一个"兰州事变"在起作用.说起"兰州事变",不能不谈谈它的出色的导演者解方将军.  相似文献   

3.
张学良与解方将军(之六)□吴强稼十六、文武齐用控制兰州1936年12月12日下午1点钟,解方在五十一军司令部会议室,主持召开军事会议。他目光炯炯地环视了一遍众人,说:“今天,把大家请来,传达张副司令的一项命令!”“唰”,众人霍然站起。“请坐!”解方捧...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西安事变61周年。提起西安事变,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杨虎城将军。杨将军是国民党著名的爱国将领,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首先提出抗日的。1936年,他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  相似文献   

5.
张放 《党史文苑》2004,(5):25-27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面临如此重大变故,国内局势没有发生大乱,除有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积极调停,使双方达成协议外,还因为有“兰州事变”的支持响应,增强了张、杨将军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淡判地位,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兰州事变”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名年轻的军人,中共地下党员,他的名字叫解方。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以“少帅”闻名于海内外,尤其是他同 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更是震古烁 今。周恩来曾将张学良誉为“千古功臣”。但是,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太短暂了,他被蒋介石囚禁了半个多世纪,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遭到蒋的  相似文献   

7.
我党与张学良的几次重要会谈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旨在“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自“九·一八”事变至“西安事变”前政治思想的转变有其复杂性。国难家仇集于一身的处境,“不抵抗将军”的心灵重负,“剿共”失利的军事原...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西安事变61周年.提起西安事变,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杨虎城将军.杨将军是国民党著名的爱国将领,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首先提出抗日的.1936年,他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周总理誉为“千古功臣”,被江总书记赞为“民族英雄”.然而,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的结局如何,了解的人并不多.1983年11月,在杨将军诞辰90周年纪念会上,叶剑英元帅指出:“杨虎城将军终生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伟大业绩永垂史册.”“敌人关押折磨杨虎城,最后毁尸灭迹,这是很残酷的,要向青年们介绍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将军是中华民族的一位“千古功臣”.他对军阀割据后的统一,对“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对西安事变结束内战一致对外所起的杰出贡献,都是众所共知的.张学良将军是一位民族英雄,又是一位杰出的热心教育事业的教育家.现在就张学良的教育思想提出几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学良与解方将军(之四)□吴强稼十、愤难平张将军下野再说,婉蓉皇后在女间谍川岛芳子的挟持下,于1932年1月10日夜,乘船离开天津,到东北去了。1933年初春。解方乘坐一辆“雪佛莱”黑色轿车,赶往张学良将军在上海的下榻处。马路上,遍街标语,口号震天:...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候,与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张、杨二人与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逼蒋抗日,使西安事变成为改变中国命运的转折点。杨虎城将军能够成为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与解方将军(之二)□吴强稼四、顺承王府少帅开午宴张学良在日本成立了“东北将校委员会”,并出资在士官学校附近的牛遇区辨天町开办了一个综合性的娱乐场所,取名为“洞泽俱乐部”。解方在节假日利用这个俱乐部结识了许多晋、鄂、皖、滇、桂的留日学生。这给他以...  相似文献   

13.
细雨霏霏,薄雾轻拂,虽然已是5月,但奉化溪口仍感凉意阵阵。我迈着沉重的步子,心中涌动着对民族功臣张学良将军的崇敬之情,独自专程来到位于雪窦寺旁不远的“张学良将军第一幽禁地”,寄托长久以来积蓄在心中的对敢于在民族危难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兵谏”形式发动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西安事变领导者张学良的  相似文献   

14.
世人皆知,爱国名将张学良为了民族大义,1936年同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了丙子“双十二”事变。事变后又无私无畏,亲自护送蒋介石返回南京。但言而无信的蒋介石一到南京,便翻脸变态,以种种理由将张学良“管束”起来,并不断变换“管束”地点,断绝张与外界的联系。从此,一代爱国名将销声匿迹,在“囹圄”中渡过了近半个世纪。然而,人们很少知道,在这个期间,张学良曾有过两次复出的机会,但因都是蒋介石施展的阴谋诡计,为张识破而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15.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成两将军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在这项事变中,蒋介石丢尽了领袖体面,而且在从临潼华清池翻墙出逃中跌伤腰骨,事后回家乡浙江奉化溪口治疗休养三个多月。因此,1936年12月12日对蒋介石来说,是个灰暗的日子。一提到这个日子,他就怒形于色。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代公关大师。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公关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公关艺术。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虽然事变的发动者、组织者是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起决定性作用的也是张学良将军。但是,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在西安期间,上下沟通,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功不可没。他的精湛的公关艺术,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更加激起我们对张学良将军的思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在59年前,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西安事变。这一爱国主义壮举,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具有历史的转折意义,他堪称为千古功臣。事实表明:张将军已经彻底摆脱了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的束缚和影响,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这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升华,是顺应人民意愿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从1928年12月东北易帜以来,张学良在政治上一直追随蒋介石。从中原大战,率东北…  相似文献   

18.
1936年12月,就在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组成代表团,赶赴西安,帮助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以期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叶剑英作为代表团的成员协助周恩来做了大量工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重要贡献。事变之后,叶  相似文献   

19.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是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这不仅是关系到蒋介石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笔者认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无疑应该是发动事变的当事人,而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其他任何人。直言之,张学良才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这从事变前后张学良的一系列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一、事变发生前,张学良“爱护介公,八年如一日”。他总觉得“抗日不应该反蒋”——这就为事变的和平解决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20.
第二回阎锡山谴责张扬兵谏蒋介石彭雪枫转承书信劝阎反内战1936年12月12日凌晨,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他放弃内战政策,领导全国军民抵抗日本的侵略。事变发生的次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即致电阎锡山,征询其对事变的意见,希望得到他的响应。阎锡山接电后,双目微闭,思谋良久,于深夜召开军政紧急会议。阎锡山在会上说:“小六子(张学良的小名)太蛮干了,事先没商量好办法,就闹出事来。我们现在不比过去,已元气大伤。”言外之意是不能跟张学良蛮干。会议开了几个小时,七嘴八舌,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