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常常这样认为:事物的肯定和否定方面,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理由是,事物的性质主要地由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而矛盾的肯定方面,就是肯定事物的性质和现状的方面;事物性质的变化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次要方面战胜主要方面的结果,而事物的否定方面,正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和向他事物转化的方面。这种理解有一定道理,但是又是片面的、简单的。对这个不太容易讲清的问题,我冒昧地把自己的看法讲出来,以就教于同行。事物的肯定、否定方面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两者研究的侧面不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研究矛盾双方在斗争中的力量的不断消长造成的不平衡。我们把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处在被支配和服从的方面叫次要方面。而事物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正确理解事物的肯定方面、否定方面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中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因此很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为了弄清事物的肯定方面、否定方面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我们必须从两大规律的关系入手,讲解各规律、原理的内涵及其所作用的范围,否则是讲不清楚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揭示客观事物运动发展的动力的规律。它指出世界上无时、无处、无事不存在着矛盾,矛盾是普遍的,正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才是它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存在于事物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辩证的否定?哲学界通行的观点是,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例如,有的教科书这样写道:“辩证的否定是这样一种否定,它是通过事物内在的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身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否定实现‘自己运动’、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4.
林缘同志的《辩证的否定都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吗?》一文,提出了辩证否定的两种形式,即除了事物的自我否定之外,还有一种“来自异己的、敌对的力量对事物自己的否定”。这种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肯定否定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毛泽东1958年1月首次提出了肯定否定规律,可惜他并未系统地、详细地论述这个规律。30年来,我国哲学界对它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杨超同志,在其著作《唯物辩证法的若干理论问题》中论述的《肯定否定的名和实》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相似文献   

6.
否定之否定规律不能否定,其作为宇宙的一个基本规律是成立的。但是笔者认为,现行哲学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对这个规律两个特征的解释是有重大罅漏因而是不能成立的。按照这种传统的观点,否定之否定规律与矛盾规律及其他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之间存在着不容回避的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在哪里? 教科书指出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一个特征是:上升性或前进性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这就使人产生疑问:难道事物的发展只有正过程,没有反  相似文献   

7.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它是从历史的角度,即从事物发展完整过程的角度来描述事物运动的。事物发展的完整过程,往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即在完成一个发展周期的时候才显现出来。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也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出来。由于这个规律不象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把握,所  相似文献   

8.
将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理解为"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并回归起点"是片面的、欠完整的。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较为全面完整的内涵应是"双重否定"和"永续否定"。"双重否定"指否定过程中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相互否定;"永续否定"指事物否定在时间维度上的永恒连续性。唯物辩证法"否定规律"较为全面完整的内涵,具有更高的普遍性和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刘佳秋 《求索》2007,(9):140-142
否定是逻辑学的中心概念之一,是最基本的逻辑范畴。从语义上来说,否定即P假当且仅当非P真。否定涉及思雏中的某种两极性,表征着一种质的判断和一种关系,它与否认、假是相区别的。其中,否定与否认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对事物性质的判断上。在与命题的关联上,否定主要取决于命题的形式,否认须取决于命题的内容;否定与假也存在两个方面的主要区别:假是用来描述一个命题和与它相关的客观事实之间的关系的抽象实体,它构成命题的特征。否定则不是这样的抽象实体,它是针对或真或假的命题所作的一种断定。  相似文献   

10.
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中间环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 但是,在“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的时期,这一基本命题被人为地摒弃了。他们只准人们在绝对对立中思维,让人们只注意矛盾的斗争性,不注意矛盾的统一性;只注意统一性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方面,不注意统一性中居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只注意矛盾的转化,不注意矛盾的依存;只注意相互依存中矛盾的两个方面的不平衡性,不注意两个方面的均衡性。结  相似文献   

11.
第七课辩证的否定复习要点: 一、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否定 1.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 (1)什么是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2)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又统一又斗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认为斗争性与同一性之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说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是矛盾的特殊性,然而矛盾的斗争则是不断的,不管在它们共居的时候,或者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都有斗争的存在,尤其是在它们互相转化的时候,斗争的表现更为显著,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近年来发表的不少文章中,仍然重复着这样的观点。我以为这种观点很值得讨论。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由于其内在的矛盾性,必然从一事物向另一事物转化。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对于事物发展的基本理解就是一事物由于自身内在的矛盾性,从量变开始达到质变,由肯定自身到否定扬弃自身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14.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内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走向否定阶段。一般来说,事物发展的总过程要经历两次否定,即由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否定之否定。这表明,否定之否定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事物的发展周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揭示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途径,说明了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回顾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认识到进行农业科研,尤其离不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指导。因为农业种植的改革,都是新的品种、新的栽培技术否定旧的品种、旧的栽培技术的过程,从而推动农业的增产。这些年来,临夏州政府和州科委、州农牧局、州农科所组织有关部门,在应用否定之否定规律搞好农业科研和粮油作物高产栽培的研究方面,我觉得注意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即矛盾,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的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的关系。“互相依赖”是矛盾的同一性,“互相排斥”是矛盾的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属性,同时存在于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中。矛盾就是双方既同一又对立的关系。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双方的又对立又统一,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这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又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世上事物并不雷同,这是因为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第七课辩证的否定时,学生对“否定”概念不容易弄明白,其首要原因是划不清两个界限: 一是日常口语中的否定与哲学上的否定的区分。关键要明确:口语中的否定,一般是反对的意思,肯定则是赞成的意思,这说的是某人对某事所持的主观态度。而哲学上讲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是事物的转  相似文献   

18.
在《拿来主义》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阐明了“怎样正确对待外国文化”这一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辩证的否定决不是简单地拋弃,而是在否定之中有肯定,是既克服又保留,是“扬弃”。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应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表现在“对待外国文化”上,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盲目排外。在《拿来主义》第八段中,鲁迅先生用“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作比,巧妙地批判了对待外国文化的两种错误态度: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放一把火烧光,”这是否定一切,“欣欣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这是肯定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见诸于各种哲学版本中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一个论述提出质疑,以辨是非。一、误在何处?众所周知,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曲折性的含义,一是指事物发展不是走直线,而是经过否定的环节,使事物发生质变而发展的;二是指事物发展的周期,一般  相似文献   

20.
由于形而上学不承认矛盾,因而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对立起来,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即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二者毫不相干。唯物辩证法则相反,它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有矛盾,因而对一切事物都应采取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