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濮阳 《党建文汇》2009,(2):20-21
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三军司令和400万名联邦官员的“班长”。他负责美国的国际关系、管理数额庞大的国家预算、任命立法和司法领域的重要官员。美国总统本人就要任命约6000名官员。除非美国宪法中事先有所规定,否则总统的决定不能被篡改。 美国历任的43位总统中,没有一人被罢免。除格罗佛·克利夫兰在1885年至1888年和1893年至1896年分别两次执政、罗斯福在1933年至1945年间连续担任4届总统外,共有19位总统连续执政两个任期。美国宪法第22号修正案中明确规定总统的任期只能为两届。有一位美国总统自动辞职;有8位在任内死亡,其中4人遭暗杀身亡。  相似文献   

2.
70年代,邓小平曾两次到过美国:一次是 1974年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在美国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并在大会上发表演讲;一次是 1979年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也是建国以来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访问。他的两次美国之行,不仅在当地引起了强烈震动,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而且也为世界所瞩目。   经毛泽东提名,率团出席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首次阐述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974年,联合国接受亚非拉成员国的提议,决定于 4月在美国纽约举…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13,(1):40-40
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开始检讨美国的对华政策。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敏锐地觉察到了美国的变化,抓住时机发起了“乒乓外交”,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拉开中美关系解冻的序幕,此后又向尼克松总统发出了访华邀请。  相似文献   

4.
在1944年6月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中,有一名常驻白宫的美国高级记者。此次中国之行,他受美国总统罗斯福之托,转送给毛泽东一份《世界航空图》,以示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态度。  相似文献   

5.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正日益临近。本届总统选举的看点除了往常的驴象之争外,另一个看点是可能产生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一民主党总统参选人希拉里·克林顿。按照美国法律,现为纽约州参议员的希拉里要成为总统,需要经过三个必要的程序:争取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竞选、大选。  相似文献   

6.
阳国利 《学习导报》2010,(15):54-55
1972年2月,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访华时,向毛泽东赠送了一批厚重国礼,还有以他私人名义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和水晶玻璃花瓶。这些礼品,毛泽东都欣然接受,但事后都上交国库,唯独保留尼克松的签名名片和宴会用高脚玻璃酒杯。  相似文献   

7.
胡新民 《党史博采》2014,(12):20-24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北京.当天下午,毛泽东在寓所会见了尼克松.在交谈中尼克松对毛泽东说:“我读过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主席的著作推动了一个国家,改变了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8.
在1944年6月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中,有一名常驻白宫的美国高级记者。他在来中国前,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召见。罗斯福授权他与中共领导人接触,以更多地了解中共敌后抗战情况,回来后向他报告。罗斯福还交给这名记者一份《世界航空图》,要记者代他转送给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以示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态度。这名记者来到延安之后,要求单独会见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罗斯福赠送的地图。  相似文献   

9.
张国庆 《廉政瞭望》2008,(12):54-55
四年前过世的里根总统。无疑是美国总统中的一位“金牌级”人物,从入主白宫到挥手而去。他拿下了多项第一: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影星”总统,美国历史上宣誓就职时年纪最大的总统,去世时是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2004年6月5日去世,终年93岁)。他还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过离婚经历的总统,但同时也是最幸福的总统之一。而帮助他拿到这许多“金牌”的,则是他阳光、自在的做人原则。  相似文献   

10.
徐忠 《世纪风采》2010,(9):10-14
1973年11月下旬,已经患了膀胱癌的周恩来和叶剑英因为同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一次会谈,受到毛泽东和政治局的严厉批评。  相似文献   

11.
1944年6月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中,有一名常驻白宫的美国高级记者。此次中国之行,他受美国总统罗斯福之托,转送给毛泽东一份《世界航空图》,以示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态度。毛泽东接受《世界航空图》后,便将其交给中央军委参谋部作战局保存。为了答谢罗斯福,毛泽东决定回赠罗斯福一份《中国解放区形势图》,  相似文献   

12.
朱洪 《党史文汇》2000,(3):24-25
第一次拜会黄镇初次见到尼克松,是在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吊唁仪式上。这时的黄镇和尼克松近在咫尺,但因为当时中美的特殊关系,两人相见不相认。黄镇和尼克松相会巴黎的一个月后,即1970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时明确表示:欢迎尼克松总统访华,亲自同他商谈解决中美之间存在的问题。1972年3月,尼克松访华。1973年2月,黄镇被任命为中国政府驻美利坚合众国联络处主任。1973年5月30日,飞抵华盛顿的第二天黄镇去拜访尼克松总统。位于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的白宫,是美国历届总统的官邻和办公处所。它是一座白色墙壁的…  相似文献   

13.
阳国利 《新湘评论》2010,(15):54-55
1972年2月,美国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访华时,向毛泽东赠送了一批厚重国礼,还有以他私人名义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和水晶玻璃花瓶。这些礼品,毛泽东都欣然接受,但事后都上交国库,唯独保留尼克松的签名名片和宴会用高脚玻璃酒杯。  相似文献   

14.
哲人毛泽东     
刘火雄 《党史博采》2013,(11):11-17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北京,由此正式开启了中美之间的“破冰之旅”。当天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会见尼克松、基辛格等人.互致问候后,毛泽东对尼克松笑谈:“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说是我们几个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问题。”“我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读过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尼克松答道。在随后的会谈中,毛泽东几次对客人表示:具体问题可同周恩来总理谈,我只讨论哲学。  相似文献   

15.
    
“铁托是块铁”——不少年龄稍长一点的人都记得毛泽东曾这样赞赏过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这个超越世界政治的人。说他超越世界政治。是因为当时世界上横着两大集团,苏联和美国。其他国家都像磁铁一样跟随这势不两立的南北两极。然而,铁托既不屑于参加美国的圈子,也不屑干参加苏联的圈子,铁托和他的南斯拉夫表示:走自己的路。不结盟!  相似文献   

16.
胡杉 《新湘评论》2004,(7):50-52
今年是美国总统换届的选举之年。大选的时间是11月初。美国宪法规定,竞选总统必须是出生在美国、年满35岁、居住在美国14年以上的美国公民。总统每隔四年选举一次。美国总统换届选举总要沸沸扬扬地折腾一年,总是在吵闹声中落下帷幕。今年的选举仍旧是在共和、民主两党的总统候选人布什与克里的相互指责中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7.
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进出口银行发表演讲,再次公开指责中国汇率政策;同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攻击中国人权现状。美联社评论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罕见地在同一天对中国进行“双重伤害”。而才在一周以前,美国派出了两个高级别官员,访问了中国,被外界称为“总统特使外交”,似乎中美关系在2010年一开始,围绕军售、达赖、谷歌等事件,变得“一地鸡毛”后又冰雪消融。但是,  相似文献   

18.
国际概览     
《党的建设》2014,(3):9-9
2月10日至12日,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邀请,法国总统奥朗德对美国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这是1996年以来法国总统对美国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  相似文献   

19.
博览之窗     
正毛泽东:接待法国总统的规格将比接待尼克松高一点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开始解冻,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得到加强。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蓬皮杜萌发了访华的愿望。1972年7月,法国外长莫里斯·舒曼率代表团访华,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在谈话中,毛泽东表示十分欢迎蓬皮杜总统  相似文献   

20.
杨洁篪 《求是》2012,(6):43-45
一今年是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40年前,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基辛格博士等中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非凡的战略眼光和政治勇气,作出了重新开启中美两国交往大门的战略决策。中美实现了跨越辽阔太平洋的握手,翻开了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对中美两国自身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也改变了世界。"上海公报"对中美关系的开篇明旨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