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华诗人若艾诗歌中明显流露出的孤客情怀和对故乡欲归不得的寂寞与无奈,是他诗歌的主要命题。他借各种特殊的意象和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语言,将自己漂泊异乡的人生旅途尽数展现在诗歌中。他借许多中国元素细致地刻画了华侨离乡背井在海外打拼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作为番客生活的两地为难。无论是短诗中情感的浓缩还是长诗中孤客情怀的跌宕起伏,无不是他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真切的语言,细腻地捕捉了心灵世界中的回归情愫,注重想象的丰富性和意象的典型性,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汤景鑫  高健 《学理论》2009,(15):170-171
海子的抒情诗以麦地意象为核心,发扬了本民族诗歌传统并吸收西方文化精华,在他的诗学精神中充分表达了对乡土的深切关注,体现了还乡意识。本文着重讨论了其创作中回归自然的诗歌风格,并说明这一风格与诗人自身遭遇及在诗歌中独创的“麦地”意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刘云龙 《学理论》2013,(21):189-190
《诗品》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座丰碑。钟嵘作为专门评价五言诗的第一人,影响了一代代中国的文人士子,但受到时代风气和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钟嵘对于一些诗人的评价有失偏颇,对于钟嵘在《诗品》中评曹丕诗有不同的意见,将从诗歌流传真伪、诗人评价标准的统一问题以及和曹植的诗歌的比较两个方面入手,探讨钟嵘评价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4.
徐瑶 《学理论》2013,(18):5-6
罗伯特·杰维斯是一位著述颇丰的西方国际关系学者,始终坚持将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运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希望通过对微观层次的行为体的心理分析,更深入地了解国际关系中安全困境的实质,找到国家间冲突的实质及解决方法。其中,他于1976年出版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全面阐述了国际政治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成为国际政治研究中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作。首先简单介绍了《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扫描了该书有关国际政治中认知心理研究的成果,最后对这一理论作为一种研究国际冲突的方法具有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石嵩 《学理论》2013,(19):187-189
朱光潜被誉为中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其代表作《悲剧心理学》被学术界公认为第一部系统地阐释和批判西方悲剧理论的著作。笔者将近年来中外学术界对《悲剧心理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全面地比较分析,发现针对这部学术权威巨著,仍存在研究的空白和盲区以及再次审读和发掘的意义与价值。基于中西比较的方法视域,试图厘清有关《悲剧心理学》理论运用及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崔荣宝 《学理论》2013,(23):58-59
我国心理学在心理学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在进行基于中国文化、政治背景下的本土心理学研究,坚持走"中国化"的道路。当前,我国心理学尽管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心理学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相似文献   

7.
孔令环 《学理论》2010,(18):184-185
余光中是当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对杜甫的诗歌和人品都极其推崇。他的诗歌中多处引用、化用杜甫诗句,长诗《湘逝——杜甫殁前舟中独白》以一位诗人之心潜心听取另一位伟大诗人的暮年心声,扫描杜甫一生的遭际,为杜甫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写意画,表现出杜甫对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在文化界、出版界,丁景唐先生是以编辑家、史料大家的身份现身的。他的鲁迅研究、左联五烈士研究、"左翼"书刊研究,堪称独步。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丁先生最早是以诗人身份蜚声文坛。1945年4月,在沦为孤岛的上海,有一本叫《星底梦》的诗集,以"诗歌丛刊社"的名义自费出版,内收青年诗人"歌青春"的诗作28首(包括《代序》诗)。这位"歌青春"就是丁景唐。他当年虽然只有25岁,却有7年党龄,正从事地下工作。1986年,诗人周良  相似文献   

9.
在建安诗人中,曹操是比较突出的,他"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成为建安诗坛的领袖,他的诗兼有民歌特色和文人性质的双重特征,体现了建安诗人的共同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诗歌具有浓郁民歌特色,本文就曹操诗歌的民歌特色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发展,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运动悄然升温,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中就兴起了许多心理学趋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流派。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之一,他在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用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创造了著名的异化理论、社会性格理论等。中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论的国家,主流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因而研究弗洛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思想,对于丰富和指导国内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左玉红 《学理论》2011,(12):65-66
布鲁纳是第一次认知革命的倡导者,在他的倡导下认知主义取代了行为主义的主导地位,而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其自身也有很多缺陷,布鲁纳在这种情况下呼吁"还心理学以原貌"意义重大。布鲁纳晚年对认知心理学的反思与批评对世界心理学发展的思路和前途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彭静 《学理论》2011,(27):35-36
近年来,中国青年心理研究的学科性建设步伐缓慢,造成对中国青年工作的指导存在理论滞后、零碎而分散的局面,政治性、实用性、滞后性、单一性突出,理论性、学科性、民族性特点明显不足。故应当从学科性、民族性、系统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当今的中国青年心理学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年心理学研究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中国的青年工作。  相似文献   

13.
王庆 《学理论》2012,(21):165-166
在诗歌翻译中,郭沫若提出了著名的"风韵译"翻译理论,该理论以意译和归化策略为导向,以读者接受为基准,诗人译诗,以诗译诗。并以郭沫若最后的译作《英诗译稿》中的译诗为例,表明"风韵译"在其翻译实践中,增强译诗的可读性,力求让读者接受到原诗的神韵意境,彰显郭沫若在中国诗歌翻译史上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高铭铭 《学理论》2009,(12):173-174
五代西蜀文人既历乱世劫难,又在乱世中获得相对安定的生活,那么,对于乱世人生的深沉感喟和偷生苟活的庆幸交织起来,使得他们的笔下呈现了多样化的意象选择;与此同时,巨大的社会压力和深重的心灵痛苦也导致了西蜀文人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性格变异,使得他们将人生悲苦沉埋心底,以内向、自省的态度来应付并漠视外界的巨变。这就不可避免地把诗境推向了狭小、枯寒之地,所有这些都影响了诗人们诗歌意象的选择,使其诗歌意象呈现了绮艳、通俗和细微纤弱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舟歌是四川近年来较为活跃的一位乡土诗人,多年在编辑工作之余从事诗歌创作,至今已出版五部诗集,他的创作主要是以川西平原的日常生活和自然景物为题材,抒写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感恩。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风格朴实纯净。本文拟将对他诗歌创作的主要意象和诗美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3)
南宋著名诗人杨诚斋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其开创的"诚斋体"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而且在诗学理论方面也建树颇丰,影响深远。他对诗歌功能的认识见解独到。其"诗通于道、至于善"、书写人之"至情"的诗歌功能论,既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又推崇诗歌的抒情功能;既强调诗人道德心性的修养,又强调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叶佳佳 《学理论》2014,(8):49-50
心理学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研究对象日益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从不同学派出发,阐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陈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如下:需要研究对象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心理研究对象既是生物实体,又是社会实体;人的心理的发展性使其表现出不稳定、难以定量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庄申 《学理论》2013,(21):191-192
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飘逸豪放,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在中国乃至世界诗歌发展史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作品英译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法。自18世纪以来,李白的诗歌不断地被中外译者译成英文,许多翻译家也在为李白诗歌的翻译过程中创造出许多生动传神的译作。  相似文献   

19.
梁颖 《学理论》2012,(2):41-42
随着社会的进步,临床心理学逐渐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从心理测验、心理治疗以及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这三方面着手,论述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和现状,继而对临床心理学的未来进行展望,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20.
范昕媛 《学理论》2012,(11):183-184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对鸟的描写多次出现。通过在文中反复出现的鸟的意象来探究小说所表现出的主题,人物的心理和命运,以及哈代创作中的思想倾向,尤其是他的自然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