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长坤  尹洁  闫颖 《学理论》2011,(31):221-222
为了深入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情况,特别是针对"90后"大学生进一步作好课程教学改革,加强"90后"大学生《概论》课程教学实效性,我们在2010年着重做了两件事:一是针对"90后"展开《概论》课程教学效果调查,二是进行了"求是"杯《概论》课程演讲赛。通过调查和课程演讲赛,我们认识到要提高《概论》课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在教学内容上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方式上探寻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老子》有着丰富的国家治理思想。《老子》国家治理的思想依据是道的本体性特征:周行不殆、混而为一、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推天道以明人事",《老子》由此展开国家治理思想的论述。《老子》国家治理思想主要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原则,突出了见素抱朴、弃智愚民、守静不争等策略。这些思想启示我们,加强国家治理要努力做到:去贪去奢,廉洁政风;简政放权,完善制度;关注民生,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3.
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期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儒家经典《论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廉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为政以德、克己复礼、仁义为先、乐天知命等方面。不过我们也要对此辩证分析:"仁者爱人"不能等同于"以民为本","礼治"不能等同于"法治","圣人之治"的理想只是乌托邦,"天命"信仰仍旧包含迷信成分。在客观分析《论语》中廉政思想的时代局限性之后,在扬弃礼制、仁义、君子人格、天命信仰等思想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论语》廉政思想的当代启示表现为:法治是廉政建设的根基,人民至上是官德的核心,集体主义应成为所有人的基本处世原则,共产主义是值得所有人拥有的共同信仰。  相似文献   

4.
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撰写,这次写作是一次顺应时代要求的创作。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宣言》中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理论,这就是"两个必然"理论,它向我们揭示了资产阶级终将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历史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不仅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也象征着马克思主义的蓬勃兴起。对于这样的经典理论,我们需要根据当前中国的新情况给予新的解读。现在的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新的国内国际问题,而《共产党宣言》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怕苦不怕难,共同承担历史重任,牢牢记住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相似文献   

5.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心中的梦想,因为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泪流满面。该剧剧情平淡却温暖感人;配乐炉火纯青,引人入胜;人性光辉生动饱满。  相似文献   

6.
寇鹏飞 《学理论》2010,(10):150-151
物感说思想的出现为文学作品的发生说问题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中国式"的答案。产生于这一时期的《文赋》、《文心雕龙》和《诗品》三部杰出的文学理论作品也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谈到了物感说理论,这三部作品中有关物感说的部分相互继承又互相超越,向我们呈现了物感说思想的发展和成熟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刘建明(湖北省谷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菜根谭》说:"性躁粗心者一事无  相似文献   

8.
刘磊 《学理论》2013,(6):150-152
《孟子》一书中多处引用《诗经》相关篇目。对于《诗经》的引用和解读,孟子遵循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两大基本原则。就《梁惠王》上、下篇中的几处对《诗经》的引述情况做深入的剖析,来探讨孟子如何引用《诗经》以为己用来展开论辩和《诗经》在孟子哲学思想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鑫 《学理论》2012,(31):154-155
沈从文和卡扎菲通过《边城》、《城市》的文学创作阐述对生命和人生的认识。通过对《边城》和《城市》的分析,透过小说创作的表层意识揭示"反现代性"的深层意识,即:独特环境下独特风情的再现,这种场面掩盖下的是对现实的不满、沉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美好人性的呼唤及建立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强烈的反现代性。  相似文献   

10.
《各界》2012,(5)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宇,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耒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相似文献   

11.
别小看徵博     
我答应玩微博,有个想法不好意思说出来,就是想看看用一百多字,能不能随手写成一篇小文章,仿佛当年的《世说新语》。玩文字的人难免自恋,难免有野心。说白了,微博这玩意搁唐朝就是唐诗。唐诗在唐朝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相似文献   

12.
官德是为官者立身从政之本,为官者具有良好官德是国家善治的必要条件。《晏子春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官德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为官要"以民为本",在遵循民意中恪守"爱民""乐民"理念;为官要"尽礼行忠",在躬亲践行中坚守礼义准则;为官要"劝谏纳善",在处事履职中坚持刚正不阿;为官要廉洁清正,在省察自律中加强品性修养。《晏子春秋》体现的传统官德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官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经典文献,《讲话》和《祝词》以政治的视角对文艺的论述,可以从文艺的性质、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诸方面概括。其文艺观虽然具有不同的时代涵义和特征,但内含着相同的思想基础、价值立场和运思逻辑,体现了将文艺的存在直接地紧密地联系于人的现实解放的宗旨。《祝词》继承《讲话》所确立的文艺的人民方向,又因拓宽文艺活动的政治"边界"而强调了文艺的特殊性。因此,从《讲话》到《祝词》,显现了毛泽东文艺政治思想的历史性发展。我们从中颇获启示。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6,(1)
在兼山学派中,唯有黎立武对《大学》思想做了系统的阐发,这对于我们了解兼山学派与《大学》思想皆有重大价值。黎立武的《大学》思想体现着"三纲领"的一贯性与"八条目"的一贯性,二者相互统一,将《大学》整体思想一贯于《周易》之"艮"。以"艮"立说是兼山学派的典型特点。黎立武通过"艮"阐述了"诚""止"二理,深发了《大学》的工夫意涵,由此开启了主体的天人合一之道。  相似文献   

15.
金文 《学理论》2013,(10):36-39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表达了"扬弃私有制"这一重要观点。《资本家宣言》承认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分析,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扬弃私有制"的观点,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认识和对待私有制问题上,《共产党宣言》与《资本家宣言》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诚信作为一种可预期的责任承诺,并不能自发产生。针对社会急剧转型普遍存在的"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顾"的市场失范、失信行为,必须以诚信制度建设加以解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徒法不足以自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制度建设是不够的,必须确保法的实施,以法治化方式提高法律治理效果。一、诚信建设的多重维度与现实困境1.诚信的三重维度诚信包含道德、法律与政治三重维度。据《说文解字》:"诚,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8,(11)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要求、大班教学和大学生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特点决定了问题式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问题式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运用想要有效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问题设置要有启发性和深度性;问题教学要紧扣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要将案例导入作为问题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晨 《学理论》2011,(18):74-75,79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对现代管理有深刻的启示作用。《老子》的"修身之德""、自知谦逊""、无为而治"和"知足常乐"对企业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有力地促进现代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大德、讲谦逊、知无为、懂常乐,这是《老子》管理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势"是《孙子兵法》的核心范畴。"势"理论在晋商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度势定位、蓄势谋动、造势竞先三方面。度势定位,就是要度天地之势,度"敌我"之势,积极捕捉国家宏观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改变思路,抓住商机;蓄势谋动,就是要蓄方向势——理念,蓄规矩势——制度,蓄动力势——人力资源,蓄文化势——诚信,了解并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造势竞先,就是要造奇正之势,造急缓之势,凝聚优势,权变快速,合理运用多种经营手段,占据行业领先位置。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同志的"两个不能否定"对于我们理解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的关系以及如何评价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两个不能否定"不是要否认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也不是要突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而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做出新的评价和论断,而是延续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调,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做出的精确概括,强调的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联系性与继承性。"两个不能否定"与《决议》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