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前,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较多,这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都有种种关系。为此,要重视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心理咨询工作、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举措,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要在"三全育人"理念下,不断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一、坚持全员育人,搭建心理健康教育育人体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应该发挥学生、教师、学校等育人体系的作用,协同处理心理健康工作。发挥学生朋辈教育功能,打造心理健康三支学生工作队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小梅 《理论导刊》2002,(12):60-61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受到关注。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地位、功能、途径,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西安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普查现状分析,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与危机干预机制,提出要从心理健康普查前期准备、普查后检出学生约谈、学生心理档案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方面建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5.
杨经录 《学理论》2012,(9):201-2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准备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方式、校园文化的方式。正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所以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4,(36)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在高校的实践应用中总结发现,学校体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学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影响,并总结出如何将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共同进步,提高大学生心理综合素质,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6)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具有极其复杂的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评估要注重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从分析其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入手,重新建立合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评估规范体系。在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一系列评估手段进行比较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体系,从而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大学生心理预防干预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8.
王浩宇 《学理论》2013,(33):380-381
寝室是大学生活动的基本场所,寝室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块重要阵地,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寝室文化建设,寓教于乐,丰富学生课余活动,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在寝室文化建设上,注重以人为本,个性差异,积极探索学分制管理模式下高校寝室文化建设的全新模式。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走进学生寝室,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陆晓花 《学理论》2012,(16):226-227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是促进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拟从专职心理咨询师、兼职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心理信息员、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这五支队伍的构建和培训入手,探讨如何打造一支复合型、高效能队伍。  相似文献   

10.
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育人、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等方面就如何加强大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深入探讨,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化内涵,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社会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泽志 《学理论》2012,(11):201-202
社会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在校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还十分不完善。如果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系统能够提供较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对于处在孤独和无助状态的大学生可以说是莫大的帮助和安慰。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帮助,帮助大学生顺利成长。  相似文献   

12.
许存 《学理论》2012,(19):240-241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校工作者高度重视。论文强调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心理培育者,分析了高校辅导员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意义。论文认为辅导员应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并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资料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扎实做好特困学生的关爱工作;开展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利用网络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3.
肖敬  徐芳 《学理论》2010,(20):216-216
从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构成分析,社会的影响教育、学校的引导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已经构成动态立体信息交流的网络模式,这三者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形成中,承担和发挥了不同的作用。针对青年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多层次性的特点,应以一种立体的、发展的目光理性审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注重青年学生的人生需求满足、生活能力培养及情境资源开发,倡导师生间互为主体的交往关系,以人本视角开展心理工作,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当代经济的飞速发展,致使新旧观念不断碰撞和交融,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对高校大学生形成了猛烈的冲击。因此,在对大学生教育过程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三观教育的工作,不仅要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行为培养层面,还要在心理健康等各个层面全面展开,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要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特点,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成长于20世纪90年代的90后大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现状及行为特征,为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从课堂授课到学生日常管理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由点到面的帮扶系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2)
由于民办高校在招生、学生待遇、教师来源及教师待遇等诸多方面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多更复杂。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更值得社会、高校、家长以及大学生自己的关注。通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从现实出发,有针对性地探讨有助于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应对策略,对于改进和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瑶 《学理论》2014,(3):288-289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我们依据大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开展辅导咨询,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指导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必备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两例大学生抑郁案例的分析,提出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高校心理咨询队伍建设、构建从高校心理健康中心到班级心理卫生委员的逐级工作机制、全面提升高校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与工作方式,将可能由心理异常导致的伤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9.
建设完善的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对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研究阐述了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遵循的原则、主要内容指标、建设方法路线及建设过程中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常是通过心理咨询、课堂教学以及活动训练等进行,隐性课程的教育没有受到重视。充分挖掘隐性课程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先简单分析了隐性课程教育的相关知识,重点讲述隐性课程教育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中的应用,希望能为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