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她是一名普通的农工,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作了25年,她的名字叫张丽英,是一名来自农八师一四七团十三连的青年农工,今年43岁,共产党员。1984年高中毕业的她踏上了十三连这块土地,与父辈们一起干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当了一名农工。1991年展示她能力的机会终于来了。团场开始推行两费自理承包,在农工们还在观望,犹豫不决时,她东拼西凑筹集资金1.5万元,毅然大胆承包60亩棉花,这  相似文献   

2.
正现年44岁的王荷英是农八师一三六团五连棉花种植一线的普通职工。生产中,她是勤劳致富的带头人;生活中,她心系群众、乐于助人,更是一名喜欢"管闲事"的妇女主任。2008年,由于一次意外的电击事故,王荷英的爱人永远地离开了她,留下了她和未成年的女儿。丈夫在世的时候由于承包土地经营不善欠下了外债,面对人生的巨大悲痛,王荷  相似文献   

3.
<正>王晓燕是农七师一二五团十四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她热爱兵团,热爱兵团这片热土,在承包土地的20年中相信科学,大胆实践,先富带后富,发挥了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被师、兵团评为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  相似文献   

4.
今年39岁的刘萍,是农八师一三三团二十五连的一名职工。从1996年开始,她独立承包土地到去年,已经有12个年头了。12年来,她已累计向国家交售籽棉30多万公斤,创利1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5.
正曾经,她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拾花工,而如今却是一个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的女能人。她带头承包低产田,带头实施新技术、新措施,自己富了还带领周围的职工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成了团场科学种田、勤劳致富的榜样,她就是农一师八团五连职工张升会。今年43岁的张升会,1991年怀揣着对西部的美好憧憬来到了八团拾花挣钱,她早出晚归,饿了吃一口馍馍,渴了喝一口大渠的水,就这样日复一日,共拾花8000  相似文献   

6.
农一师一团十二连承包户黎玲在2007年单位评选各类先进工作中,被职工代表选为三八红旗手。然而几年前,黎玲刚开始承包土地时,籽棉单产还不足260公斤。2007年,黎玲籽棉单产因跃居所在农渠第二名而获得了荣誉。问起黎玲成功的原因,她说:写种田笔记是最好的帮手。黎玲在承包土地之前当过家属,养过羊。2004年,黎玲开始承包土地,初干农活的她缺乏农业生产知识,为种好地,她就向别的承包  相似文献   

7.
案例:2006年8月,农民李某打算购买农用车跑运输,因缺钱找到同村的陈某借款,李某的邻居张某作为担保人。为保证各方利益,3人签订了一份借  相似文献   

8.
<正>2004年,在农二师陶瓷厂工作的王汉桂因为厂子减员增效下岗了。这一年,她40岁,丈夫病退在家,孩子面临高考,欲哭无泪的她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相似文献   

9.
现年40岁的她2000年与丈夫带着一家4口来到新疆,在短短的10年里,她由一名普通农工成长为一名党员,把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变成了如今年收入20余万元的小康之家,她就是曾  相似文献   

10.
当你走进二师二十四团七连,只要提起韩灵芝,大家都会说":韩灵芝,终于熬出头,摆脱了贫困,快步步入致富路"。韩灵芝,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二代屯垦戍边卫士,初中毕业后,她响应团党委号召,扎根团场,建设团场,参加劳动务农,从此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团场职工。这一干就是18年。在这18年里,她在二十四团这片土地上不知洒下了多少辛酸和泪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42岁的魏尊元,是农七师一二九团三连一名青年民兵。1993年来到一二九团后,曾卖过冰棒、贩过鸡鸭打过工,凭着挣来的辛苦钱,1997年,他开始承包土地。最初几年,他不懂农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军垦战士,20多年来,管秀云一直奋战在距沙漠最近、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农六师新湖农场七连,始终战斗在农业生产一线,在黄土地上引用高新科技致富增收,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她年年承包土地  相似文献   

13.
<正>孜依拉汗是农四师六十七团八连一名普遍的哈萨克族女职工,一直从事土地承包,丈夫从事农机作业,是连队响当当的致富型家庭。去年她种植40亩酱用番茄纯收入达6  相似文献   

14.
一副硬朗的身板,一种男子汉的性格,一个来自天府之国的平常女性,这便是谭会兰。作为一名连队女职工,多年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谭会兰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1992年,适逢农二师刚组建二十六团,潭会兰便拖家带口来到二十六团,开始了她的人生梦想。刚来时环境差,条件艰苦,连队大部分土地都是刚开荒的盐碱地,需要修  相似文献   

15.
爱的奉献     
<正>人们常说:"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好事。"在农一师十三团三连就有一位照顾瘫痪老人和智障青年的妇女,她就是宋成兰。1991年,宋成兰带着两个孩子随丈夫从陕西来到三连承包土地,在连队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熬过了初抵陌生地的艰苦时期,她从心底感激这些好心人。1996年秋,宋成兰患病住进医院,同病房住着瘫痪在床的孤寡老人黄存弼,养育了20多年的养子又  相似文献   

16.
在一师十团十连,提起何艳琴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为她身残志坚、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而感动,她用自已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何艳琴今年45岁,她出生6个月时患上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脚残疾。2001年,她刚来新疆第一年给职工拾花,赚了几千元,第二年,就给连队领导申请,想要承包土地。连队领导看她是残疾人,关心地对她说:"承包土地很累,你能不能吃得消?"何艳琴听了,便说:"我不怕苦,只要能赚钱。"连队领导看她态度很坚决,就给她分了40亩地。何艳琴第一年承包土地,没经验,亏了本,有人劝她说,你承包土地不赚钱,还不如给别人打打工,不会亏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村民小组收回撂荒土地违法无效 周某是新地村水角小组的村民。1981年第一轮土地承包时,周某的父亲以户主身份承包了本组水田3.8亩,旱地0.55亩,共计4.35亩。1981年,周某的母亲改嫁,1985年至1997年,周某的弟弟、父亲和奶奶相继去世。1998年土地第二轮发包时,周某家庭承包的4.35亩土地全部登记在周某名下。  相似文献   

18.
<正>任琼华,女,汉族,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1988年从天府之国四川来疆,在农二师三十四团落户参加土地承包。在过去的21年,她累计向国家交售籽棉110万公斤,创产值440万元,连续17年荣获团场"先进生产者",2005年荣获农二师"优秀党员"、"五好职工";2006年被兵团授予"兵团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2008年被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农一师南口农场已全面投入到繁忙的"三秋"拾花工作。在二十一连职工顾香芬的承包棉田里,她的维吾尔族大姐阿米娜带领着8名维吾尔族拾花工在捡拾棉花。阿米娜是墨玉县人,今年快50岁了。要说起她和她的汉族妹妹顾香芬的缘分,是在2005年的秋天。阿米娜有3个  相似文献   

20.
今年37岁的唐联淑,精明能干,1999年参加土地承包,品尝了承包亏损的酸楚,她总结经验,不懂就问,认真学习农业生产技术.2002年,她响应团场号召,在农七师一二九团果园队承包了3座大棚,她种植葡萄、西红柿、辣椒,都是按时施肥、灌溉、化防、移栽,做好大棚内的保温保湿工作,在试种当年,便取得了小小的成功,鲜菜投入市场后,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充分肯定,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当年纯收入80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