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中国《证券法》的证券概念主要以股票、债券为原型,其适用范围显然不足以应对金融创新的新发展。《证券法》应当借鉴美日等国的立法经验,引入"投资合同"概念作为判断证券属性的实质性标准,以扩张证券的适用范围。投资合同是投入某项共同事业的金钱投资,依赖他人努力而获得收益的行为;其被定义为证券是为避免投资行为中的信息不对称及投资者能力不足,以保护金融投资者。引入投资合同概念在规范商品交易所规则、公司债权融资、金融衍生品类别理财产品的监管和金融消费者保护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适用前景。具体认定证券属性的权力,应当由立法授权给中国证监会。  相似文献   

2.
郑青 《清华法学》2013,7(2):107-122
将证券投资服务的金融消费者视为一个独立的法律概念,是对证券投资服务的消费者保护法制独立发展的回应。根据美国、英国、欧盟金融服务法中对"金融消费者"的法律定义和对"证券投资服务"的法律定义,证券投资服务的金融消费者可被定义为以非营业之目的接受证券经纪、证券咨询推介和证券投资资产管理服务的自然人。投资者是证券投资服务的金融消费者之另一个身份,但二者所表彰的法律关系有本质上的不同。为法律适用之意义,证券投资服务的金融消费者可被进一步定位为欧盟金融工具指令中的"零售客户"以及美国证券法中的"无经验投资者",且通过"专业客户"和"成熟投资者"的确立被间接定义。  相似文献   

3.
论金融法制的横向规制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以来,英德日韩等国金融法制出现了从纵向金融行业规制到横向金融商品规制的发展趋势。2006年日本将《证券交易法》改组为《金融商品交易法》,把证券、信托、金融期货、金融衍生品等大部分金融商品进行一揽子、统合性的规范,构建了一个横向化、整体覆盖金融服务的法律体系。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也深刻认识到其纵向监管机构对不断创新的金融商品缺乏横向统一规制的问题。本文考察国际金融法制的横向规制趋势,从金融商品和金融业的横向规制两个角度,对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的适用范围、行业规制、行为规制、投资者种类、自律规制机关等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进而探讨我国应对金融横向规制趋势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4.
证券的存在是证券法适用的先决条件,在美国证券法上,投资契约承担起证券定义兜底项的作用,以涵盖种种"非典型"证券。投资契约成立的必要条件是存在共同经营,共同经营成立的判断标准之一是水平共同标准。本文通过附委托经营合同的买卖合同类投资契约来考察投资契约的成立要件、站在信息披露的证券法理念角度来探寻水平共同的合理性,通过全权委托账户、股票之外的权益购买、传销、商业特许四类投资契约来指出水平共同的缺陷,最后尝试提出美国法上的水平共同所能给我国证券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有星  杨俊 《时代法学》2012,10(4):74-81
我国证券法没有证券定义并缺乏功能标准,法定列举了股票、公司债券及国务院认定的证券为其调整范围。证券法定范围的不足造成具有实质性功能的证券活动无法科学判定,企业难以借用股票和公司债券以外的权益证券融资,打击非法集资及非法证券活动的范围过于宽泛。借鉴引入美国证券法中的投资合同、证券私募和小额融资豁免制度,扩展我国的证券范围,赋予证券监管机构与法院证券认定裁量权,可解决我国证券定义不足造成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证券犯罪的概念、特征及类型1.证券的定义证券是一种以证明或设定权利为目的所作的商业或信用凭证,可分为有价证券和无价证券两大类。无价证券一般证明某种商业权利的存在,但需支付相应的货币才能实现其商品价值。有价证券则是表示财产所有权、收益请求权或债权的凭证,持票人无须另外交付货币即可占有证券载明的价值。世界各国对证券的种类和范围规定各不相同。美国证券法上的证券范围很广泛,根据联邦证券法第2条第1款的规定,证券包括任何票据、担保物品信托债券、投资契约、阿转让的股份、公司股份认购证、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权的…  相似文献   

7.
非法集资活动的刑法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非法集资活动,我国<刑法>中适用最为广泛的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以此定罪既不符合对该罪的法律解释逻辑,错误扩大了其适用范围,也不利于构建对非法集资活动的有效规制体系,未能为民间金融的合法化预留空间.实际上,对于存在合理需求的非法集资活动应以"疏导"代替"堵塞",以直接融资手段进行处理.体现在刑法规制上,对于非法集资活动的刑罚,就应当以"擅自发行股票、公司、企业债券罪"代替"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要达到这一转型,<证券法>中尚需要扩大证券的定义,相应该罪名也应当改为"擅自公开发行证券罪".  相似文献   

8.
完善我国投资基金立法刍议卢少杰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投资制度,它通过发行投资基金股份或受益凭证的方式,汇集不特定多数且具有共同投资目的的社会大众投资者的资金,委托专门的投资机构进行各类分散组合投资,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收益凭证持有人。投资基金作为金融信...  相似文献   

9.
朱偉一 《中国法律》2012,(3):27-33,84,89
随着资本市场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资产证券化的出现,银行贷款与证券产品连为一体,犬牙交错,难解难分,证券纠纷或与证券有关的纠纷也因此而日益增多。可以说,金融行业的许多仲裁就是证券纠纷仲裁或涉及证券的金融纠纷仲裁。根据美国证券法和美国最高法院的判例,证券的定义很广,包括「任何票据、股票、金融票据、证据、公司债券、债务凭据、任...  相似文献   

10.
何颖 《财经法学》2016,(1):34-43
金融消费者概念的全面确立在理论和实践中遭遇到'投资领域没有金融消费者'、'证券法的投资者保护规范已经足够'等困境。需要突破传统商法理论的局限性,承认'投资者'因杂糅了机构投资者、投资专家等商主体和消费者等非商主体而性质模糊。并且需要突破证券法投资者保护传统理论与制度的局限性,注意到金融消费者概念与保护规范的形成在于经营...  相似文献   

11.
顾雷 《法学论坛》2004,19(4):73-79
本文突破现有刑事立法的框架结构 ,大胆探索新型证券犯罪的立法空间 ,对证券市场非法承销刑事犯罪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弥补《证券法》与《刑法》在欺诈客户行为刑事责任问题上的漏洞。  相似文献   

12.
王欣新  亢力 《法学杂志》2012,33(4):23-31
我国于2005年8月成立了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后参与大量证券公司的风险处置与破产程序,对保护投资者利益,推动证券公司有序退市,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立法对保护基金公司在证券公司破产程序中的地位尤其是在债权人会议中的特殊地位及权利义务缺乏具体规定,使其在履行职责方面遇到一些困难。本文介绍了保护基金公司成立的特殊背景、性质及其在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和破产中的现实作用,结合证券公司破产的实践,研究保护基金公司参与证券公司破产清算的主要问题,考察境外类似机构在证券公司破产清算中的特殊作用和经验,分析保护基金公司在债权人会议中的作用,并提出制定《证劵投资者保护基金条例》的建议,以完善证劵公司破产的若干具体制度规定。  相似文献   

13.
Securities law     
  相似文献   

14.
绿色证券是我国继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之后推出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目前,绿色证券在我国发展迅速,然而,绿色证券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建立健全绿色证券法律制度迫在眉睫。本文在分析我国绿色证券政策基本理论、发展现状、实践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证券政策法律化的构想,并对绿色证券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范在峰  王虹 《河北法学》2008,26(6):110-116
证券投资纠纷仲裁是一项重要的纠纷解决制度。采用仲裁方式不但可以方便、快捷、高效地解决证券投资纠纷,还可以为双方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是适合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最佳选择。重构我国证券投资纠纷的仲裁体制,由中国证券业协会负责筹建解决证券纠纷的行业仲裁委员会,是完善我国证券投资纠纷仲裁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论证券交易所竞争与监管的关系及其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因知 《时代法学》2008,6(6):68-77
多国历史事实和理论推演证明:证券交易所只有在竞争环境下,才会对证券市场进行积极有效的监管,这一监管的动力在于交易所追求收入的最大化。而交易所监管由于具有专业、贴近市场、反应迅速等特点,也是政府监管不可替代的,过于集中的一元化政府监管不利于恰当充分的监管,中国也特别存在着政府监管权力过大和实际监管不到位的问题。中国证券交易所并不处在竞争环境中,监管也不足,并有必要通过多种路径重现其竞争性,以加强其监管能力,包括推动天津柜台交易市场的发展,并有效协调交易所监管与政府监管。而法院仍需保留对交易所监管行为的反垄断审查。  相似文献   

17.
论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市场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监管市场化,是指进一步放松政府管制,还权于市场,让市场承担更多的自我管理职能。证券市场政府监管市场化的途径与基本思路是进一步取消行政审批项目、强化中介机构自律、充分发挥自律监管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晓光 《河北法学》2004,22(4):64-66
欺诈发行证券罪是一种典型的证券犯罪,在我国证券市场发案率较高,且危害极大。对欺诈发行证券罪的构成特征进行了深入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该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认定及刑事责任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证券法规则理念和制度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宇润 《法律科学》2004,22(2):75-84
证券权利和市场机制离不开法律规则 ,其法律规则是对传统民商法规则的一次超越 ,具有自身的个性。证券法规则的理念有两种 :新古典规则理念和注重长期关系理念。我国证券法规则理念虽偏重于长期关系 ,但尚未真正形成。我国的证券法规则理念应当借鉴大陆和英美两大法系的优势 ,走出一条中国式的证券法规则理念之路  相似文献   

20.
《政法学刊》2019,(6):35-42
证券交易具有投机性。证券法在规制非法投机和正常交易二者之间游走,力图确定正常交易中投机行为的边界。而边界的厘定,不仅仰仗对类型化反欺诈规则的解读,还有赖于反欺诈一般条款的研究。遵从"规范解释——漏洞补充——价值填充"的法解释学路径,对恒大"否认收购"行为的规制依据进行方法论上的检视得出:我国采类型化规则模式对证券欺诈行为进行规制,虽具体化程度高,但易导致遗漏。在规制证券欺诈行为的适应性和安定性之间寻求均衡,需要构建一套一般原则与具体规则相结合的、周延的反欺诈规范体系。基于此,建议《证券法》将第五条修改为:在证券的发行、交易及其相关活动中,不得有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客户等证券欺诈行为,若上述行为发生在我国境内或对我国产生了可预见的实质性影响,行为人应承担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