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由此可以看到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同时也折射出目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存在诸多问题。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公民无序政治参与,因此,构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积极举措。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中国社会的群体性政治参与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群体性政治参与是社会利益群体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社会组织或以临时集结的方式进行的政治参与活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经济领域的改革所推动,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与政治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的全局性的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群体性政治参与体现为两种发展趋势:一是非制度化政治参与行为的扩展,二是群体性政治参与行为的大幅增加。新时期影响群体性政治参与的因素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社会利益关系调整触发了社会公众利益表达的愿望和政治参与的热情。现有的公民团体和社团组织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渠道,但人们对这些组织化渠道的利用还并不充分。我国群体性政治参与的有序发展既离不开社会层面的组织建构和发展,也离不开国家层面的制度创新和供给,即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证公民政治参与的规范运作,充分发挥其积极效能,形成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甘肃民族地区的非制度政治参与往往是与经济的贫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贫困不但导致了制度性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和制度性政治参与的制度供给短缺,而且还导致民族贫困地区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只有在经济扶贫的同时,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公民的素质,健全民族地区民众的利益表达机制,畅通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健全法律法规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民族地区非制度政治参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理论探索》2005,5(5):18-19
群体性事件是人类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表现形式。改革中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利益调整的失衡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经济根源;广大群众较为严重的政治依赖性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政治根源;公民开放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与不适当膨胀是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治参与中的利益动因论析孙正甲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民主社会中普通公民通过合法途径,运用直接或间接的政治手段,施影响于决策与管理机构以及监督政府公务的政治行为。实行共和制以来的旧中国徒有民主招牌而未行民主之实,民众的政治参与几近于...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增加和对抗加剧等特点和态势。以公民社会理论为视角对群体性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社会公民社会建设滞后与公民社会组织匮乏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治群体性事件必须积极推进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培育公民意识并提升公民有序参与、理性参与政治的素质,培育和壮大公民社会组织,拓宽群众政治参与的渠道。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利益表达机制构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益表达是公民的一种政治参与行为。建立和健全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必须塑造合格的利益表达主体,必须构建人民利益表达的实现机制,必须构建利益表达的引导机制,必须构建利益表达的规范机制,依法保障和规范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行为。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以利益矛盾为主的群体性事件呈现上升趋势。群体性事件频发暴露出公民利益表达渠道的不畅通和公共政策的局部失衡,也反映出政府在利益协调、协商治理方面能力的不足。产生群体性事件的深层次原因是公民权利保障机制不完善,公共参与缺失造成的制度供给不足、应得权利失衡和权力缺少有效监督。从协商民主的视角看,扩大公共参与和实现协商治理是解决社会冲突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9.
回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进程,从宪政参与到协商民主的发展是一个极为曲折的过程.宪政机制下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主要通过政党与法定社团,这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公民参与的有效性.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面临多元分化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现实,利益多元强化了公民政治参与的难度;传统政治参与方式抑制了公民参与的主体意识;精英决策和法律模糊又极大地限制了公民参与的权限.为此,有必要引入新兴的协商民主理念,结合我国的政治环境进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民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制度化利益表达是指在正式的制度渠道缺乏或者不通畅的条件下,公民采用非制度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的决策,从而使自己的利益得以实现的过程。在我国,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的形成机制主要是由于正式制度结构的不健全和不均衡,政治表达主体的整体素质不高和经济地位偏低、政治效能感脆弱,以及政治参与的环境中社会结构的断裂三种因素造成的。而走向公民有序利益表达的对策是:提高制度化水平、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公民参与教育以及建立社会控制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从利益表达视角看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协调利益关系,最基础的问题是形成能够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首要的是利益表达,利益表达是政治参与的一种方式。目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机制度不畅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基层民主制度作为公民直接进行政治参与的制度很不完善,信访制度还存在体制上的不足之处,在政治参与的扩大化和政治制度的效能化之间产生矛盾,影响了政治稳定。要想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需要大力发展经济,通过对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加快制度建设,实现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和法制化;促进文化建设,提高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陈发桂 《党政论坛》2010,(13):26-28
基层维稳运行机制是一个由特定系统不同层次的运行主体及其不尽相同的目标和动力要素有机结合的、按一定规律和方式运行的基层社会维稳全过程的总称,涉及主导和执行维稳活动的中央政府及基层政府,参与基层维稳活动的民间组织和社区,以及进行利益诉求表达的普通民众等整个基层维稳工作系统。当前,社会解纷机制的不完善与公众日益凸显的利益诉求的双重交织,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群体性突发事件为切入点,在对政治参与内涵及价值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公平正义、制度建构以及公民文化培育等方面提出建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原地区6县(市)的调查发现,农村群体性事件多发存在三个深层次原因:一是民众社会心理出现偏差,二是缺乏畅通的诉求表达途径和合理的利益博弈机制,三是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存在"政府失灵"现象。针对这三个原因,提出农村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塑造公平诚信的社会环境,消解群体性事件多发的社会心理基础;构建合理有效的诉求表达与利益博弈机制,促使群体利益纠纷自我化解;提高基层政府的治理水平,妥善解决各类群体性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5.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程。在日益丰富的政治参与研究中,一直缺失针对民众政治参与观念的系统研究,且不了解民众对于政治参与的理解、情感和认同倾向。文章从认知、情感和认同等三个维度,系统构建中国民众政治参与观的概念框架与测量工具,并利用系统性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研究发现:在参与认知方面,与研究者主要从民众影响政府决策角度的界定不同,民众多从其与政府互动的双重视角理解政治参与;在参与情感方面,民众的内在效能感和外在效能感都偏低;在参与认同方面,对公民行动、接触型参与和沟通型参与的认同度较高,但对抗争型参与的认同度较低。借助潜在剖面分析方法,验证了民众参与观类型学的理论模型,发现同时存在“传统臣民”“依附主义者”“潜在抗争者”“准公民”“模范公民”等五种观念类型。总体而言,参与型文化正在中国民众中形成,但与政治参与观发展的理想状态仍有落差。这些研究发现,对于进一步探索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观、推动政治行为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公民表达政治取向、实现自身利益的重要方式。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和衡量标尺。通过价值维度分析,一方面可以全面把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内涵,合理定位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历史坐标;另一方面可以深刻认知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载体,理性设计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价值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涉及方方面面,而信息公开无疑应该成为建设的重点.政府信息失真、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公开已成为基层民主建设的障碍,也是导致民众社会心理失衡和利益失衡,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助燃剂;因此,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落实基层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已成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是社会群体性突泼事件的高发期,从政治参与的视角来看,社会群体突发性事件是公民无序政治参与的一种表现;政治参与不仅指合法的参与,也应包括非法的参与;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特点突出表现为从动员型参与转向自主型参与,非制度性政治参与有上升趋势,网络政治参与发展迅速,但公民消极参与的心态呈上升趋势;解决的路径主要从公平正义、制度建构以及公民文化培育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既有民众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利益表达渠道不通畅、协商民主发扬不充分的原因,还有更深刻的原因,印行政权力的膨胀、运行失范,侵害了公民权利.所以,解决因公民权利受到侵犯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还应在遏制行政权力膨胀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化进程中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张锐现代政治的发展,显著表现为公民对政治的参与,且参与程度成为裁量一国民主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对现实发展中的中国政治而言,公民的政治参与更具有特殊的意义。拓宽中国民众政治参与渠道,提升政治参与质量,是中国政治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